张玥
摘 要:预习和复习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温故而知新”绝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复习的重要性,新授课后都会布置有针对性的题目复习巩固新学习的知识,但是预习的作用一直被低估了,有的教师虽然也会布置预习作业,但是非常的笼统并没有发挥预习的效果;有的老师因为担心学生画虎不成反类犬,防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先入为主的对知识点产生误解,所以干脆省去这一步。其实,预习不仅是学生提前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更是锻炼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9-0157-02
【Abstract】Preview and review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The so-called "learning and learning new" most peopl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review.After the new class,there will be targeted questions to review and consolidate the new learning knowledge,but The role of preview has always been underestimated.Although some teachers will also arrange preview assignments,they are very general and have not played the effect of preview;some teachers prevent students from preempting them in the preview process because they are worried that students will not become tigers.Mis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points,so simply omit this step.In fact,the preview is not only a process for students to learn new knowledge in advance,but also an important step to train students'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abi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learning habits.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Pre-class preparation
本文笔者针对“预习”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浅薄的看法。
1.预习的作用
预习的首要任务当然是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探索新课内容,并初步理解新知。其次学生有准备地参与课堂,能让学生尽可能的同步学习起点,提高学习效率。我之前教的一个班一直以两极分化严重而“闻名”,有时甚至出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堂作业后开始写家庭作业,而有的学生直到放学都不能将当天的课堂作业完成。诚然,不同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性的,但是就小学课程内容而言,总体难度并不大,学生们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2班有个学生小雨,他在学习上是个困难户,因为身体和性格等多方面原因,他在课堂上经常处于长时间走神或者玩手边的文具的状态,平时也不愿意和别人多交流,整个人给人的感觉比较阴郁,自卑。我也希望能让他少一点自卑,多一点自信,但是因为他的基础太差,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进步,因此让他从成绩中迅速找到学习的乐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再三考虑后我找他面对面坐下來聊了聊他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趣事或者烦恼,经过观察我发现他的头脑还是比较灵活的,情商很高,很会察言观色,对于成人的情绪以及语言含义很敏锐。因此在学习方面,我鼓励他在每节课之前预习一下新知,并详细地告诉他预习的方法。第二天,我就发现平时不举手的小雨,特别积极的举手,并且针对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正确的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当他举手说出答案的时候我在他的脸上看到的是自信和开心,当天他的课堂作业也没有拖拉及时完成了。由此看来预习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1976年首次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积累自己的活动经验,调整自己的策略。而预习恰恰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这种能力,所以课前的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预习作业的设置
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也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但我布置的预习作业十分笼统,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一课时,我的预习作业是:预习书本76和77页,并完成想想练练。所以有的学生可能随意翻一下书,似是而非地填上答案便敷衍了事,这样的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反而会滋养一些坏习惯。那么如何设计预习作业呢?笔者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进行讨论。
(1)作业适量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愿望,虽然练习是学习的必要步骤,但合理的作业结构会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预习的作业应该是当天数学作业的最后一步,这个时候学生的身心已经比较疲劳了,过多的预习作业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的预习效率,所以预习作业的布置应该精简清晰。预习的环节不是要求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融汇贯通,而是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机会,期待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疑惑。
(2)步骤清晰
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设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条例清晰,笼统的要求只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预习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阅读书本76和77页,在你认为的重点知识下面划横线,将你不懂的内容圈出来。
第二,动手操作将8个苹果(可以用学具替代)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苹果,每份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如果平均分成2份呢?为什么每份的分数不同?
第三,练习题,2到3题即可,难度不用太大,对内容进行简单的应用,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具体化。
第四,你的收获和问题。简单描述一下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3)重点突出
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分数的知识,三上的分数表示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与之相比三下的分数含义覆盖范围更广,定义更具有普适性: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所以预习作业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整体的概念。其次通过观察不同的分法及其对应的分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以及取得份数有关,与总数没有关系。后续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可以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进行讲解。
(4)配合练习题,包括操作实践
练习题不用太多,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即可,可以自己根据书本内容出题,也可以采用书后“想想做做”的题目,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简单的巩固一下。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题目,例如,“认识千克”书中列举了很多物体的重量,和称量物品重量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这部分的实践操作转移到预习作业部分,如“你有办法称出1千克大米吗?”“仔细观察生活中这些物品(配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图片),你知道它的重量吗?怎么知道的?”这样的操作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知识点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另外,也方便教师安排上课环节,不用在动手操作和讲解练习中左右为难。好课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是学生对知识的是否深刻的理解,有没有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因此将实践动手环节“转换阵地”增加了预习的“含金量”,这样让学生的操作更到位,不会因为教具种类不够丰富,时间不够富裕半途而废,真正的起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
(5)回顾反思
这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你有什么问题?”和“你有什么收获?”,预习的时候不需要学生搞清楚所有的内容,带着问题听课,会让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写收获的时候可以简单的总结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将这些疑问和收获与其他学生共享,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预习如何与课堂内容接轨
当学生很好的完成了预习作业,我们也可以将课堂环节进行适当的调节。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设置情景,引入问题,一步步引领学生理解新的内容。但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完全可以把多数时间交给学生。有的时候我会直接问:通过之前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这里并不需要去担心学生说的是否正确,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帮助纠正,多次实践过后我发现基本上学生都能把重点知识说完整,教师完全不用像保姆一样寸步不离地带着学生走,我们可以在学生说的大框架下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综上所述,合理完整的預习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笔者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重视预习作业,设计合理的预习作业,调整我们的课堂功能,不要将所有的“重任”都堆在课堂上,高难度的课堂对学生对教师的要求都很高,与其苦苦挣扎不如将学习任务进行分配,不同的阶段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一步步推进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鲍生莲.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目标的确定[J].教育,2015(40):46
[2]梁海芳.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J].教育,2016(0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