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以南部海洋经济圈为例

2020-12-18 06:52杨程玲黄淋榜朱健齐
经济发展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经济圈海洋效应

杨程玲 黄淋榜 朱健齐

(汕头大学 商学院,广东 汕头51506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

一、引 言

自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质量效益型海洋经济成效逐渐凸显。 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已达8.94 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1%,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然而,现阶段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开发利用效率较低、产业布局不合理、近海生态环境恶化等结构性问题,并且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化也十分严重。 在此背景下,将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社会福利、生态环境等相关要素引入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测算,通过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分析,识别和提出差别化的改善路径,对实现海洋经济质量效益型增长,以及区域海洋经济融合、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经济增长质量作为测度“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关系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区域发展研究关注的焦点。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有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增长质量比较及空间差异研究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比较,Frolov 等(2015)以全球50 多个国家数据为样本,将年均生产率增长率与人均发展指数应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比较。 Long 和Ji(2019)从经济、环境与社会层面构建GPI 索引系统,对我国31 个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估与比较,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差异,李胭胭和鲁丰先(201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标准差、变异系数、全局莫兰指数等方法,分析河南省18 个省辖市经济增长质量空间分布特征,指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对差异逐年减少,较高水平城市主要位于西北部,较低水平城市大多位于边缘地带。 方大春和马为彪(2019)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30 个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

(二)经济增长质量驱动因素研究

从宏观角度来说,赵可等(2016)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城市用地扩张、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市场化、产业结构、城市化等6 大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因素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不同因素在不同区域系统内的作用力也有所差异。 从区域角度来说,何强(2014)从要素禀赋和内在约束两个方面考虑,通过构建随机边界异质面板生产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发现东部区域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高值地区,要素禀赋特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更大。 从企业角度来说,郝颖(2014)等发现企业投资活动是地区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驱动因素。

(三)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部分学者将经济增长质量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海洋经济领域。 如Nilsen, Pakalniete 等(2017)认为海洋同样存在“社会—经济—生态”三种关联性外部环境,海洋经济体需通过优化海洋经济运行机制与培育海洋经济增长点来驱动海洋经济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 钟华(2008)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影响因素。 另一部分学者采用实证方法探索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分布、驱动因素等。 如王泽宇等(2015)基于我国11 个沿海省份数据,采用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探索海洋经济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关系空间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广东、上海、山东凭借优越的海洋经济发展条件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先地区;李博等(2019)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均值标准差法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时空演化及类型归属进行探索,结果显示,港口建设、海洋产业结构、海洋生态环境3 大因素能够显著影响区域海洋经济增长质量。

综上所述,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仍缺乏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新常态下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和使命的重要性不相匹配,尤其是将空间计量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中的研究较为匮乏。 另外,在研究对象上也鲜有以海洋经济圈为空间单元展开探索,尤其对于南部海洋经济圈来说,不同时空尺度的系统性分析亟待补充。 鉴于此,本文立足省际海洋统计数据构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测算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结合核密度估计与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演变的时空趋势及形成机制,以期为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及决策参考。

三、研究区域概况与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南部海洋经济圈包括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在行政区划上对应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4 个省区。 其大陆海岸线总长约1.15 万千米,海岛数量众多,同时纵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海洋资源与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加上独特的地理区位,是我国对外开放以及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最前沿。 1978年后,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持续稳步提升,2019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逾3.64 万亿元, 名义同比增长10.4%,占全国GOP 比重高达40.8%,对于我国海洋经济增长发挥着十分显要的作用。 但随着沿海地区人口骤增和工业发展,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等陆源污染物入海现象愈发严重,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海洋污染加重,传统的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亟需寻求改变。

(二)研究方法

1. 核密度估计

在商务统计应用中,核密度作为非参数检验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估计未知的密度函数。 对于数据x1,x2, …, xn,核密度估计的形式为:

2. 空间相关性检验

判别南部海洋经济圈各省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关联程度可采用Moran’ I 指数进行识别:其取值范围[-1,1],指数显著大于零表示正相关,显著小于零表示负相关,若为零则表示地区间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上不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公式如下:

3.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在表达式上同时包含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公式为:

式(3)中:Y 是被解释变量,X 为解释变量,β1代表与解释变量对应的回归参数,β2是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参数,W 为空间权重矩阵,ε 为误差项。

4. 指标体系与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在内的南部海洋经济圈2007-2016年共10 个年份的数据,测算期间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考虑到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文中所使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区统计年鉴。

基于海洋经济质量型增长的相关理论和内涵,结合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强调推动海洋经济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政策导向,依次从经济增长动力、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福利共享以及生态环境和谐四个层面选择关键性指标。 经济增长动力是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最直接指标,反映了海洋经济体的发展现状、规模程度及扩张能力,用以对应“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要求;同时,海洋经济质量型增长离不开海洋产业的支撑,海洋产业三类产业的比重及产值反映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和发展潜力,主要用以对应“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政策要求;除了衡量海洋经济产出规模以及产业结构的指标以外,应考虑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的本质要求,充分反映海洋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本理念,用以对应“开放拓展、合作共享”的政策要求;最后,为了实现海洋经济质量型发展,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必须考虑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用以对应“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政策要求。 因此,参照其他海洋经济增长评价文献,本文最终确定包含16 个单项指标在内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及权重

四、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特征分析

本文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及其核密度分布进行测算和刻画,并分别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

(一)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评价分析

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评价结果如表2 所示。整体来看,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呈上升态势,符合实际的海洋经济增长情况。 局部来看,可以将其增长趋势划分为三个梯队:2007-2016年,其中广东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均保持显著领先,并且十年间广东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从0.471 提升至0.848, 提升水平达到0.376; 福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从0.276 提升至0.600, 提升水平在0.324;广西、海南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相对较低,提升水平在0.15 以下。 并且,广东、福建与广西、海南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这与广东、福建独特的政策、区位和资源优势密切相关。

表2 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及变动趋势

(二)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时间特征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应用Stata 15.0 进行核密度估计,以2007、2008、2011、2012、2015 和2016年为观察年份,分析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时间演变趋势,如图1 所示。

1. 从位置上看,在样本考察期内,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核密度估计曲线整体右移, 其中心位置的右移幅度在2015、2016年最为明显,表明4 省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且2015年后增幅更为显著。

2. 从形状上看, 核密度估计曲线整体呈双峰分布,表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考察期内密度函数从“高耸型”向“扁平型”演变,表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数量分布区间不断扩大,两极分化状况加剧,地区间差距逐渐扩大。且2015、2016年密度函数出现右拖尾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广东在此阶段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远远领先于其它地区。

图1 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核密度分布

3. 从峰度来看,2007-2016年间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尖峰向宽峰转变的发展趋势,说明各区域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取得一定成效,中高值省份逐渐增加。

(三)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特征分析

选取2007、2011 和2016年为时间节点, 采用ArcGIS 软件中的最佳自然断裂法将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分为质量低值区、质量中值区和质量高值区三级,如图2 所示。

图2 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图

总体来看,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中值区、高值区呈现从广东向外扩散的趋势。 2007-2016年基本保持“高—中—低”的三级分布格局。 在三个时间节点上,广东一直保持为“高—高—高”区域;福建呈现出“中—中—高”区域,率先脱离质量中值区,并在2016年发展为高增长质量区域;海南总体为“中—低—中”区域,而广西则维持着“低—低—低”区域。 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中心—外围”特征明显,“外围”(中、低值区)坐落在“中心”(高值区)的周围,广东凭借其领先的中心性职能,将其余3 省区纳入了海洋经济服务圈,并作为中心省份和“领头羊”,协同其余3 省区的海洋经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心—外围”结构日益稳定和成熟,经济圈内部海洋经济交流趋于频繁。 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分布逐渐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南沙新区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福建、海南、广西重点发挥地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交汇点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规划布局演变。

(四)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关联分析

通过式(2)对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进行Moran’ I 指数计算,如表3 所示,可以看出,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Moran’ I 值在-0.792~-0.664 之间波动,且都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关联上并非处于完全随机状态,而是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特征,展现出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省区被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省区所包围(H-L 型)与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省区被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省区所包围(L-H 型)的空间组织模式。

表3 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莫兰指数值

五、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及极化特征,鉴于相关文献以及本文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框架对于海洋经济活动最优决策成因的筛选, 本文假定以下因素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海洋资本(K):采用财政金融强度衡量,表征资本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度;海洋基建(C):反映不同沿海地区海洋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高低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影响,采用港口货物吞吐量作为其代理指标;对外开放(O):一般来说,海洋经济的开放程度越高,获取外来资本的能力就越强,采用人均外资额表示,反映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度的差异化对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驱动性;海洋产业(I):选取海洋产业区位熵表征海洋产业聚集程度,反映海洋产业结构演进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多层次空间导向性;海洋创新(T):采用海洋科技支出衡量各沿海地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进步状况,以探究科技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时空演变的支撑效应;海洋人才(H)采用海洋教育支出反映地区海洋人力资本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度,探究人力资本空间流动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效应关系;海洋环境(E):采用海洋自然保护区个数作为其代理指标,以探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低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耦合关系。 海洋经济增长质量采用Y 加以表征,作为被解释变量。 各变量的代理指标及说明如表4 所示。

表4 各变量及其代理指标说明

参照以往研究, 计算相关涉海要素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通常采用Cobb-Douglas 生产函数,本文在其基础上加入海洋经济特征,实质是使用相关涉海要素作为直接要素投入,建构以下模型:

式(4)中,Yit、Ait、Kit、Cit、Oit、Iit、Tit、Hit、Eit分别为i 省在t年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素生产率、海洋资本要素、海洋基建要素、对外开放要素、海洋产业要素、海洋创新要素、海洋人才要素、海洋环境要素;βk、βc、βo、βi、βt、βh、βe分别为7 个涉海要素的相关系数。 将式(4)两边取对数可得:

式(5)中,εit为随机扰动项。 由此,对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效应的考察反映为lnYit与lnKit、lnCit、lnOit、lnIit、lnTit、lnHit、lnEit之间的关系。

通过Hausman 检验(185.61,P=0.0000)以及LR 检验(LR-ind:62.62,P=0.0000;LR-time:52.75,P=0.0000)可以确定本文面板数据应使用时空双固定效应,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可得:

式(6)中,α 为常数项,β 为回归系数,ρ 为空间滞后系数,W 为地理权重矩阵或经济权重矩阵,θ 为来自其他地区涉海要素影响的系数,εit为随机误差项,其中包含了空间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下的常数项。

(二)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综合考虑到两地的直线距离以及海洋经济规模相关性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本文基于地理权重与经济权重两类矩阵分别进行SDM 估计,如表5 所示,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下空间回归系数(W*dep.var)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除了受到本地区涉海要素的影响,还会受到邻近省份涉海要素和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存在空间集聚效应,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因子向高质量增长区域(广东)集聚。 在该集聚作用下,南部海洋经济圈已形成以广东为核心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格局。

根据反距离函数,地理距离下对外开放以及海洋资本要素的改善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而海洋基建要素的改善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则为显著负作用;对邻近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中,海洋基建在1%的显著水平下为负,主要原因可能是,南部海洋经济圈内港口竞争愈发激烈,同时随着港口“马太效应”的加剧,海洋基础设施完善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推动作用恐再难以发挥。 对外开放、海洋资本要素为显著正作用,说明对内对外投资引资既有利于本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也能促进邻近地区海洋经济发展。

受4 省区海洋经济规模大小的影响,经济距离下海洋资本、海洋创新起显著正作用,海洋基建、海洋产业在1%的显著水平下起负作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科技创新培育成为制约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体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对其它邻近地区的影响中,海洋资本在1%的显著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海洋基建、海洋产业、海洋人才为显著负作用, 海洋资本的累积效应促进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因子的溢出扩散, 而海洋基础设施完善、海洋产业优化以及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吸纳邻近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因子而形成集聚效应。

综上所述,海洋资本成为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因子结构中的关键要素,本地区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下海洋资本每投入1%,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分别提升198%、46%;邻近地区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下海洋资本每投入1%,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集聚效应贡献分别为472%、64%,说明南部海洋经济圈深化海洋营商环境改革、积极招商引资和投资势在必行。

(三)空间效应分解结果

表5 SDM 估计结果

为精确分析涉海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时空特征的影响程度, 本文采取偏微分处理方法对SDM 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分解(见表6),地理距离下海洋资本(K)、海洋环境(E)以及海洋基建(C)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通过10%及以上显著性水平检验。海洋资本(K)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95102, 间接效应系数为1.64231, 说明海洋资本的集聚效应越明显, 本地区和相邻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就会越高,同时海洋资本(K)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海洋环境(E)直接效应系数为0.12404, 间接效应系数为-0.11224,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本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有显著推动作用, 而对邻近省份则造成抑制性影响, 一个地区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政策性保护, 会致使该地区的海洋污染向邻近地区转移。海洋基建(C)直接效应系数为-0.38589, 间接效应系数为-0.37163, 说明现阶段海洋基建均阻碍了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产生了逆向空间溢出效应。 海洋产业(I)直接效应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海洋产业良性演进对本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有阻碍作用,可能是由于当前南部海洋经济圈处于海洋产业优化的初期,原本成熟的开发层次较低的海洋渔业、低端制造业加速外移并去产能,而技术、资金依附程度更高的海洋新兴产业初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导致产业发展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其间接效应系数也为负但不显著。海洋创新(T)、海洋人才(H)的直接效应系数并不显著,但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对本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无明显作用,却由于与相邻地区相应涉海要素的竞争加剧,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对相邻地区产生了逆向空间外溢。 对外开放(O)的直接效应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间接效应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对外开放交流能够能增强邻近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活力。

经济距离下海洋资本(K)、海洋基建(C)、海洋环境(E)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30320、-30025、0.04447,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47431、-0.13115、-0.11475,均在5%及以上水平显著,结论与上述一致。 海洋产业(I)直接效应系数显著为负,间接效应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也与上述结论一致。 海洋创新(T)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43132,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说明加大研发力度对本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其间接效应系数为负但不显著。 海洋人才(H)的间接效应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对邻近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有显著阻碍作用。 经济距离下回归结果与地理距离回归结果大致相同,研究结果具有稳定性。

表6 地理距离下涉海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效应分解

总体来说,海洋资本、海洋基建以及海洋环境进行调控是提升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手段;海洋产业的空间辐射效应呈对内负分布,对外不显著,与邻近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脱钩;海洋创新和海洋人才作用整体呈对内为正,对外为负,科技和人才的虹吸现象明显;对外开放则总体呈现不显著。 整体来看,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路径依赖,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主要依赖海洋资本的驱动,通过海洋环境治理,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投入等手段也能促进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表7 经济距离下涉海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效应分解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设计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值法对我国南部海洋经济圈4 个省区2007-2016年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算,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和SDM 模型对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刻画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从2007-2016年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测算结果来看,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整体呈上升态势,广东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从0.471 提升至0.848,在规模和提升幅度上均高于其余3 省区,而广西、海南的规模和提升幅度都处于最低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增长质量。 第二,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时间演变来看,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整体呈现两极分化态势,2015-2016年两极分化程度加剧,区域间差异扩大,但各区域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仍取得一定成效。 第三,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演变来看,高值区分布呈现从广东向外扩散的趋势,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中心—外围”特征明显,广东作为区域“领头羊”凭借其领先的中心性职能,将其余3 省区纳入了海洋经济服务圈。 同时,其空间组织模式表现为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省区被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省区所包围(H-L 型)与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省区被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省区所包围(L-H 型)。 第四,海洋资本、海洋创新、海洋人才以及海洋环境要素是显著推动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且海洋资本为关键要素,广东依靠较强的财政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在南部海洋经济圈内具有资本的相对优势;而海洋基建、海洋产业对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呈现负效应。

(二)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结合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为了探索更健康、可持续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本文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推进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加强内部协同发展。 广东应继续发挥其中心作用,通过打造南部海洋经济圈海工装备平台以及营造海洋互联交通带,将海洋产业、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辐射到南部海洋经济圈其余3省区,推进南部海洋经济圈省区聚合式发展。 福建、海南和广西可依托其特色海洋渔业、文化、矿产等资源,加强与广东海洋经济上的优势互补与竞争合作关系。 第二,强化财政金融向海洋经济发展倾斜,鼓励多种社会资本参与。 充分考虑各省省情,加大对新兴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特色产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并出资设立海洋科技产业基金,重点满足符合条件的初创海洋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资本要素对海洋经济质量型发展的支撑作用。第三,加强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一方面,注重加强海洋领域专业人才培育、留用和引进,对留在当地工作的海洋专业人才实施住房补贴、薪酬待遇等方面的优待政策;另一方面,完善海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海洋创新发展创造环境基础。 同时南部海洋经济圈4 省区可联合设立海洋数据共享平台,充分对接海洋领域的企业需求与科研供给,实现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第四,综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陆生态保护。 在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将“经济为首”的发展思想转变为“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互促”。 可制定与推行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强化海洋生态监管能力,同时可尝试性探索经济圈内跨省区海洋生态保护与治理合作机制。

猜你喜欢
经济圈海洋效应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我国经济圈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