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演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600)
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描述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也是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性理论。由于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考试评价等现实,在实际教学中唯物史观容易被淡化,容易被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直接运用所替代,其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只能积累历史知识,而无法有效形成科学的历史观点,很自然地,唯物史观的落地也就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既然高中历史教学已经来到了核心素养的大门之前,那么帮助学生建立唯物史观就是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寻找唯物史观的落地途径也就成为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任务。笔者基于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的教学现状,谈谈如何有效地寻找突破策略。
唯物史观并不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之后的产物,事实上,唯物史观一直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传统,超越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建构起唯物史观,是“读史可以明智”在高中历史教学理论中的生动演绎。但是具体到历史课堂上,具体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唯物史观的教学现状又不那么令人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唯物史观被窄化。不少教师将唯物史观窄化为学生的历史观点,而学生的历史观点又进一步被转化为让学生记住现成的历史结论。这种理念之下的历史教学,就演变为学生对现成的历史结论记忆的教学,而运用唯物史观去看待历史事件,就变成了学生用标准或者近似标准的不同答案,去与相应的历史事件对号入座。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形成唯物史观,其紧要之处在于寻找突破。
第二,唯物史观被泛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唯物史观进行泛化处理,遇到一个事件就尝试总结出一个历史观点。这种忽略了社会现象发展背后规律的认识,很容易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形成误导。尽管我们承认这个社会是多元的,人的思想是多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从一些独立的历史事件中提出观点的过程,就是唯物史观培养的过程。因此,这样的教学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形成唯物史观,其紧要之处在于寻找到唯物史观的生成边界。
第三,唯物史观被模糊化。唯物史观被模糊化的情形,在实际教学中更为多见,其表面上看起来重视唯物史观的培养,但是这样的培养过程往往只具其形而不具其神,学生在其中也难以体现出主体地位,最终学生所获得的唯物史观看似经历了一个过程,其实并非自身建构的结果。
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唯物史观培养现状是值得注意的,笔者认为这既需要突破,又是当前教学的基础,需要教师通过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去寻找新的落地途径。
实践是需要通过思维加工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它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更多的应当是实践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说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也是指导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史观。笔者在面向唯物史观培育的教学时,需要立足实践并借助理论,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样态。相关的研究也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践观点、生产观点、辩证观点、整体观点、价值观点等唯物史观,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内容。笔者确定这一教学内容有这样几个要点:一是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二是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三是在历史分析中形成唯物史观。
基于这样的思路,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初步发展,具体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让学生认识到,列强开始向中国输出资本,与之相随的是中国自然经济被瓦解;而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自身的财政危机,只能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从数字的角度来看,在中日甲午战争后三年间,民族资本增加了一倍;辛亥革命之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被消除,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仅1912年到1919年,全国新增资本就达到1.3亿元,这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总和;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企业遭受到残酷的打击,最为曲折的时候,在六七个月之内光是上海就损失了8 亿元……教师在呈现这些材料的时候,还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产业如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纱锭数、布机数等的变化。
这种有数据支撑的史料,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同时随年代展开的呈现方式,可以让学生明显感觉到时间主线,于是在学生的大脑中也就形成了一个随着时间展开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脉络。
从唯物史观培养的角度来看,给学生提供有说服力的史料就是“唯物”,在对这些史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就是“史观”。如此结合起来就是唯物史观的培养过程。
唯物史观的培养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实践表明,高中学生更习惯以时间为线索的史料提供方式,如果加以数据的呈现,那自然就会具有说服力。有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收集相关资料。虽然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但是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搜寻、判断、选择史料的空间,这本身也是一个唯物史观培养的过程。
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分析和总结史料。分析的对象自然是史料,综合的产物则是历史观,在史料与历史观之间,一旦由学生自主建构起从前者到后者的关系,那学生就在经历一个唯物史观得以培养并运用的过程。借用在游泳的过程中学会游泳这个比喻,学生的唯物史观可以进入一个上升通道。
唯物史观在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不仅是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历史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或者辅助学生寻找史料然后生成观点,要让学生认识到从历史事实中总结出来的观点,才是可以用来反向分析历史整体的观点。这一认识本身也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元认知,在唯物史观培养的过程中,往往起着最为根本性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