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胡秉安,史建明
(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酒泉735000)
试验地点位于甘肃省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镇马家泉村,地处疏勒河中游,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高、透气性差、排盐洗碱难度大。传统作物受土壤盐碱化的危害产出效益低下,群众增收难度大,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当地充足的水资源和盐碱地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多次实地调查研究,对部分水体采样分析,结合当地种植业特点提出了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的对策,在滩涂盐碱地上挖池养鱼、抬田种草,发展渔农一体高效农业。
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镇马家泉村盐碱地夏季水源短缺,渗漏严重,蒸发量大,地下水位高。为了减少渗漏、降低盐碱度,采取深挖塘、高抬田、塘中养鱼、台上种草的方式发展立体生态农业[1]。
根据滩涂盐碱地表水流流向合理选取鱼池位置,挖长120 m、宽12 m的长方形池塘,深2.5~3 m,鱼池四周筑高0.6~1 m、宽3 m 的土埂,在土埂上适当种植苜蓿,既可以防止地表季节性的返碱,也可以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还可作为养鱼的青饲料和绿肥。在鱼池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埋压2 根管道,管口用滤网覆盖,防止杂物进入鱼池、鱼苗顺水游出。鱼池占地1 440 m2,挖好后放入100 kg 生石灰带水全池泼洒消毒。
可施用腐熟优质有机肥作基肥或追肥。有机肥成分全、肥效长,在分解过程中可产生微生物和有益于浮游动植物生长的氮、磷、钾等元素,在增殖饵料生物的同时,大量腐殖酸同水中的碱物质发生中和,降低盐碱水质的pH 值[2]。根据鱼池面积施肥400~500 kg/hm2,视水质情况追肥900~1 800 kg/hm2。
4 月初按照草鱼60%、鲤鱼40%的比例进行投放,选择外表无伤、活泼健壮,体重150~200 g 的草鱼800 尾左右、100~140 g 的鲤鱼500 尾左右[3]。饲喂方式以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配合饲料以鱼粉、麦麸、玉米、精草等原料为主,配以矿物盐、多维及氨基酸等复合添加剂。投喂次数4—5 月份每日2次,6—8 月中旬每日3 次,8 月中旬至10 月份每日4 次。自6 月份起,每天适量投喂青饲料1 次,青饲料有利于增强鱼类体质,降低养殖成本。青饲料以苜蓿、水草、各种杂草、鲜嫩的蔬菜及瓜类和玉米的茎叶为主。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放苗时用高锰酸钾溶液10~20 g/m3浸浴鱼苗20 min,每隔20 天对鱼塘进行消毒,交替使用适量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和敌百虫。
在鱼池旁边的盐碱地上,利用鱼塘挖出的土壤垫高田地用于种植枸杞和甘草,面积约0.333 hm2。
选用抗逆性强、耐盐碱的宁杞5 号品种在4 月上旬进行栽植,栽植密度约为7 500 株/hm2,行距1.5 m,株距1 m。栽植前施入适量腐熟有机肥,同时施入尿素300 kg/hm2、二胺4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定植后立即灌水,之后根据土壤墒情在10 d 内灌水1 次,全年灌水4~6 次。选用乌新1 号甘草种子在5 月初采用条播法播种,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播前施用优质农家肥60 000 kg/hm2、磷二铵525 kg/hm2作基肥,播种量75 kg/hm2左右,行距40 cm,株距15 cm,播深2.5~3 cm,每穴3~5 粒;第二年和第三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375 kg/hm2,开沟施于行侧10 cm 深处,沟深15 cm,施肥后覆土。播种当年灌水三四次,第一次灌水在出苗后1 个月左右进行,以后每隔1 个月灌水1 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二年和第三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采取黄板诱杀、天敌培育、性外激素诱杀、生物药剂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对枸杞和甘草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对当地盐碱地土质的改良,通过对抬田采取深耕、平整、塘泥作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能,加速盐分淋洗,促进土壤脱碱,土壤pH 值由改良前的8.72 降至7.68。同时抬田使地下水位相对降低,有效避免了地下碱水上渗,减轻了盐碱对农作物的危害。
当年鱼塘捕捞草鱼约500 kg、鲤鱼约350 kg,按当地市场价草鱼20 元/kg、鲤鱼18 元/kg 计算,扣除鱼苗、饲料等成本约8 300 元,最终实现收益约8 000 元。
黑枸杞移栽3 年后产量趋于稳定,可采摘干果750~1 050 kg/hm2,以市场收购价100 元/kg 计算,扣除苗木、肥料等成本22 500 元/hm2,最低收益在45 000 元/hm2以上。
甘草根状茎繁殖2~3 年即可采收,产量约12 000 kg/hm2,以收购价为8 元/kg 计算,扣除种子、肥料、农药等成本费用约10 5 00 元/hm2,年收益约为28 500 元/hm2。
该试验立足于当地枸杞、甘草产业发展,结合滩涂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渔业养殖,渔业丰收的同时也提升了农作物产量,建立了渔农一体的高效现代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样板,开辟了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助力精准扶贫、拓宽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