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罗山川九年制学校 寇保
所谓的游戏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心理基础上,把学科教学以游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者将游戏化内容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非常活泼,游戏活动是他们的最爱,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兴趣,在游戏中教学小学数学内容,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技能,接受数学思想,会收到不同效果。因此,游戏化教学是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理念,能够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起来,其思维也就高速运转,容易投入数学学习,也容易接受知识。
研究表明,小学生尚未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数学学科对于他们而言仅仅属于学习任务,而无法感受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因此,他们的数学学习缺乏动力,属于被动学习。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通过游戏做自我展示,自我展示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景,小学生在情景之下,思维的火花也就会迸发出来,在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方面也会有所创新。这样分析来看,数学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也带给小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他们也会在游戏中打开智力和思维的空间。在数学游戏中,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与动手能力都会被调动与开发出来,每参与一个数学游戏对学生就是一次思维训练。
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什么呢?一是教学思维,二是教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思维,就是不再给学生灌输知识,不再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角,而是把学生推到课堂的前台;改变教学方式,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师生之间积极交流,比如说采用游戏活动这种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小学生就会主动去做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小学数学融于游戏之中,也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研究学生实际情况而开展教学,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游戏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要有效监控和引导整个游戏的过程,比如说有学生不遵守规则,教师则应及时干预,因为虽然参与游戏活动,但性质依然是教学,不可把课堂主体淡化,所有学生按照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游戏仅仅是辅助教学的活动形式。我们不要因为“玩”得高兴而忘了完成学习任务,更不可因为“玩”让课堂失控。
小学数学课渗透游戏活动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游戏化课堂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明确的问题,组织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数学问题。在开展数学游戏活动时,教师应该暗示或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探究数学奥秘,发现在实际中妙用数学知识而获得的乐趣,促使每个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知识。
游戏本来就带有团体意识,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环境下,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下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果绝对比不过一个团队的力量。举例来说,我们要理解多边形的概念,可借助“神奇的七巧板”游戏强化学生对多边形概念的理解。可以安排学生带来多组七巧板,让学生运用多个正方形和三角形尝试拼出各种图形。可以将拼出一个复杂的图形设置为作业,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团队,探究拼法。这种探究活动,学生们都比较感兴趣,团队合作,群策群力,拿出了自己的拼合方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游戏的优势与好处。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需要辩证分析。开展数学游戏和奖励机制,也是对学生一种诱惑性激励,开展冒险性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但是奖励机制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过多的奖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功利意识,过多的冒险活动会误导孩子产生冒险意识,恶性发展还会导致孩子价值观的偏离。所以,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度,培养好学生的价值观念,正确认识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以数学学习为重心。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且有利于小学生快乐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游戏化教学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进行数学游戏化教学,需要辩证认识数学游戏,平衡学习与游戏关系,当然,数学游戏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切不可过度使用,影响了正常数学教学。关于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索,还需要同行共同探讨,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