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六中学 何宏聪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普及,社会的繁荣富强离不开青少年自身的文化自信,但是由于现在处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只是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手段,其中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意义,因此,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也是目前教师的一个研究重点。本文主要就是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并对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想要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必须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提前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做好课前备案工作。教师在进行备案时,可以利用课前或课间的一些时间让学生观看一些影视作品,让他们提前进入课程之中,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不仅可以让他们产生对道德与法治文化的兴趣,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除了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还应该考虑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之中,想要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之中,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他们才会更容易地学到知识和相关的文化。而一个情境的创造,除了对教师组织语言、语速及情感有所要求,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相应的鼓励和批评。鼓励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提醒学生,要考虑到本土的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讲解,除了课前、课中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课下的延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想要体验到文化的内涵,必须在现实的生活之中。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缩小文化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的文化自信。
想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提高自身的自律能力,养成独立自主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习惯,首先想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教材的束缚,要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了解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弹奏一些乐器或棋类游戏,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
想要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还需要学生认真地对待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积极参与一些文化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在母亲节的时候,鼓励学生给母亲写一封信,不仅可以与母亲更好地交流,还可以在写信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应试教育的阶段,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业的压力下很少去了解和学习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更是难以进行培养,所以学生应该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学生通过合理规划自己时间,从而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多分出一点时间进行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对学生提高文化自信是有所帮助的。
随着改革的深化,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文化自信对青少年、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性,但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并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普及,很多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依旧不理解,反而对国外的一些文化更加感兴趣。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反思,总结自身在教育之中的不足,为之后在道德与法治课之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