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鑫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品味语言,学习通过多种方法描写人物。
3.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情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方法】
理解体悟,结构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亲情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一种情感。然而,因为滚滚红尘中的物欲横流,有人却放弃了宝贵的亲情。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感受一下其中描写了怎样的亲情。
(教师了解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对于莫泊桑,大家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回答后,教师通过屏显介绍:莫泊桑,法国19 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莫泊桑塑造出了许多在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小人物形象。今天,我们就走进《我的叔叔于勒》,认识几个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请同学们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屏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明确字音,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
(屏显字词。)
师: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都是怎么评价于勒的?
生:主要写了于勒、菲利普夫妇和“我”。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生:坏蛋、流氓、无赖。
生: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师:很好,同学们找到了很多。还有没有?
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句话很重要。下面,我把同学们找到的关键句子写在黑板上。
(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一下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还有说这些话的时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是什么态度。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菲利普夫妇在收到于勒的两封信以后说的。此时,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是急切盼望。
生:“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他们在同一种情况下说的,因为于勒把自己继承的遗产挥霍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此时,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是打发,赶走。
生:“这 个家 伙”“这个 贼”“这个 流氓”,是菲利普夫妇在发现于勒是个穷困潦倒的水手后说的,这个时候,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是咒骂,躲避。
师:大家都总结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这一主线,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生:之前,菲利普夫妇盼望、赞美于勒,是因为于勒发了财;后来又躲避、咒骂于勒,是因为于勒变成了一个穷水手。
……
师:好,下面请大家尝试用四个动宾短语来概括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骂于勒;结局——躲于勒。)
师:通过刚才的归类,大家有没有发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区别?
生:前后态度截然不同。尤其是克拉丽丝,前面极力夸赞于勒,后面又恶毒咒骂于勒。
师: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生:菲利普夫妇太不讲情义,满脑子只有金钱,非常自私、势利,只在乎自己的得失。
师:总结得很到位。下面,请大家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身上的这些特点。
生:“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菲利普夫妇的爱慕虚荣——他们“衣冠整齐”、故作体面地坚持到海边散步,内心却急切盼望于勒归来,好改变他们的生活窘境。
生:“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从这里,我读到了克拉丽丝的势利、自私,盼望于勒归来的真正原因是为了他的钱。
生:“母亲有点儿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从这句话中,我读到了克拉丽丝想要反对又怕女婿笑话,想答应又怕花钱的矛盾心理。她的虚伪和唯钱是命跃然纸上。
生:“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把克拉丽丝的自私势利和刻薄泼辣展露无遗。
……
师: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的分析,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了菲利普夫妇。谁来归纳一下他们的形象特征?
生: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克拉丽丝除了具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特性外,还具有精明、刻薄、泼辣的个性。
师:“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
生:“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形成鲜明对比。
师:“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
生:心疼叔叔。
生: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师:“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一句心里默念的话,表达了“我”对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那么,“我”在整篇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我”是不是主人公?
生:“我”不是主人公。小说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我”是线索人物,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师:说得很对。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和评述,都是从“我”的视角展开的。在“我”的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哀乐。请大家结合前面概括的“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一下“我”眼中的世界具有怎样的特点,体现出了“我”对生活怎样的态度。
生:“我”眼中的世界是冷漠局促的。“我”目睹了家庭生活的拮据,感受到亲情的脆弱,内心充满无奈和痛楚,希望生活能够变好,亲情能够回归。
师:“我”这样一个少年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期盼?请大家结合《孔乙己》中“我”的形象,进行比较探究。
生:两篇小说中的“我”,都寄托了作者对改良社会、保有人情的美好愿望。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来变去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不变的东西又是什么?
生:变来变去的原因是“钱”,其中不变的东西还是“钱”。
师: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跟于勒本来应该互相帮助、共渡难关,但他们对待亲兄弟的态度,只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师:菲利普夫妇身上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学完这篇小说后,大家能说说,该如何处理亲情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吗?
生:应该珍惜亲情,看淡金钱。
师:读完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大家又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对弱者应多付出同情和爱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师:非常好!同学们,在本节课上,我们学会了以矛盾冲突为主线来概括情节,以及如何评价和理解人物。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金钱是如何与亲情产生冲突,并且扭曲人性的。希望大家都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亲情,善待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