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渡中心幼儿园 阮东方
教师每天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与幼儿进行无数次的互动。我园教师在师幼互动观念上已经有所转变,越来越重视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具体的互动行为和互动策略上还是比较匮乏,尤其是面对幼儿,教师的应答比较单一、浅显,“你真乖”“你真棒”“别动”“不要碰”等频繁出现在现实的师幼互动情景中。这些应答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也缺乏对幼儿发展的支持。因此,对于高质量师幼互动的需求迫在眉睫。
我园积极尝试用情景式园本教研的方式推动师幼互动应答策略研讨,情景性的教研方式非常适合幼儿园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喜欢就事论事的特点。情景还原到情景探讨再到情景实践的教研过程,有利于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提高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专业水平与实际应答能力。
在师幼互动的情景式园本教研中,情景回归是研究的起始点。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我们要回归怎样的互动情景;其次是怎样回归,用什么手段方式回归。
回归怎样的情景,取决于教研目标的确定,目标的确定是基于对教师需要分析与教育教学中师幼互动存在真实问题的了解。教师不仅是互动情景的参与者、体验者,更是教研的主体。我们充分意识到只有了解教师需要的、解决教师的困惑,情景式园本教研才能更加有价值与意义,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产生教研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教师的需要,如一日活动中对教师的现场观察、与教师进行对话、查阅教师的观察记录等,充分地了解教师的需求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师幼互动困惑,并且将这些需要与问题进行梳理、罗列,逐步解决。
同时我们发现,关于师幼互动的问题与需要多种多样,问题聚焦能很好地提高教研有效性,这个问题一定是依托一定的情景反映出来的,所以互动情景选择得越典型,就越能有效地聚焦所要研讨的问题。在第一次情景式园本教研中,我们聚焦“美术区中幼儿的展示行为”,发现在美术区活动中,孩子们在做好了作品之后,会用不同的方式给教师,这时教师该怎样面对孩子的这种展示行为呢?这样的案例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遇见,也经常被教师忽略。不同教师在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应答反应,但在互动类型中展示行为属于比较容易达成教研共识的。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的情景聚焦,研讨之后教师会通过展示行为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情感需求,更加尊重每一位孩子的作品。
需要与问题的分析与捕捉能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教研主体,聚焦具体典型案例让教研目的更加明确,有利于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回归真实情景,让教师关注幼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确定好教研目的,聚焦典型案例,我们需要选择典型互动事件支持研究的推进。师幼互动事件选择应紧紧围绕研究目标并同时具备典型性特点。
师幼互动的情景发生在我们日常工作的分分秒秒,没有及时记录与捕捉,师幼互动的瞬间就会很快过去。情景回归要求我们要把教师带回特定的师幼互动现场。每次教研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师幼互动片段的选取。还原的手段可以是教师撰写的文字资料、日常的跟班影像资料,也可以是现场观察。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目标和教师水平选择不同的还原手段。
首先,教师日常撰写的观察案例是一个海量的资源库,我们通过定期对教师撰写的观察记录进行阅读,筛选合适的案例,积极与教师交谈其撰写的案例,了解与收集更加丰富全面的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其次,影像的手段非常适合情景再现,它不仅直观记录了互动事件过程,一并将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信息记录,是宝贵的现场资料,而且还可重复观看,非常有利于教师深度的观察分析。但录像的内容很多,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确保事件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这样的视频片段才更加有效。
以上两种情景还原手段适合经验较少、刚接触师幼互动观察研讨的教师。这种还原可以与教研预告同时发布,做一个有准备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去收集资料和做准备,这让新手教师不再害怕参加活动研讨,因为他们在做有准备的事情;对于成熟期的教师,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与自我反思,有利于形成主动教研的氛围。
第三种现场观察,顾名思义就是在日常教学的现场过程中捕捉互动案例。现场观察对参与者有更深的体验感与震撼,更加真实与零距离。但是这也对活动的组织者和研讨者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为现场研讨存在不确定性,教师要非常敏锐地捕捉现场有意义有价值的师幼互动事件并及时记录,这对教师的观察记录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并不一定此次观察的互动案例就是本次教研目标所需要的互动载体。所以现场观察在我们的研究之中在后期出现得较多,是教师具备了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应变能力,积累了较多的观察分析经验之后,我们采用的研讨方法。
通过多种手段回归真实情景,有利于让教研变得更加的生动,全方位立体地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典型案例,让教师更加关注幼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当还原互动情景之后,每位教师都有其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互动主体教师与参与教师关注情景中同样的“问题”,围绕同一事件、同一问题,宽松、平等、和谐、思维碰撞地交流问题。
情景主体教师作为案例中的主要人物,是被观察者,同时也是教研参与者,看到了自己的师幼互动现场,其内心对于自己的互动过程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反思。教师会更加深刻地剖析自己关注到了幼儿什么样的行为,对自己对幼儿的观察与以往的理解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自己的应答策略做出反思,对给予幼儿支持能促进幼儿什么样的发展,做出非常深刻并且落地的反思。再与现场的教师进行互动,更深层次分析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这样的反思与调整,会给互动主体教师更加深刻的思考与自我解读。
如“我不会剪”互动主体教师观察发现小溪在剪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下子就寻求教师帮助,而是从裙摆开始干脆利落地从下往上开始剪。当剪到头部时突然停下来,拿着画转向教师,这时才开始用语言“老师,我不会剪”向教师寻求帮助。主体教师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核心需求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把爱莎剪下来;问题情境核心教育价值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如何使剪刀剪拐角,然后是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教师给予的应答策略:询问幼儿,了解需求→用语言、动作告诉幼儿剪拐角的要点,并鼓励幼儿尝试→示范→参与、陪同、鼓励幼儿动手→给予肯定。
参与研讨的教师虽然不是情景互动的主体教师,但由于我们聚焦的是共性的典型案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有过相似的互动经验。情景再现唤醒了参与者的体验感受。经验唤醒与研讨前的学习准备,使得教师的思想火花异常精彩。教师用科学的分析路径深入探究关注幼儿行为表现,他们的言行说明了什么?分析判断幼儿的当下需求和当下教育情境下的教育价值,然后再去思考情景中的师幼互动的适宜性。参与教师紧紧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教师对师幼互动中幼儿的行为怎么理解?教师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发展幼儿什么?
教研是吸纳群体智慧的有效方式,互动是教研的关键词,我们组织教师在互动中实现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经验与经验的交融。师幼互动的情景式园本教研中,正是由于有共同的体验与感受,这个互动才更加的积极与有效。教师也在情景反思中学会判断,改善教师的师幼互动观念与思维模式。
基于教师体验的研讨积极、多样,我们在这多种多样的观点与经验处理中要怎样去推助教师实际的师幼互动能力提高与师幼互动质量提升呢?达成共识与回归教育实际的践行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这也是情景式园本教研闭环中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
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织者需要将参与教师的观点进行清晰的梳理,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归纳,将在教研中获得的经验加以总结,上升为教育理念,指导实践的方式方法,指导我们实际的师幼互动。如“我不会剪”中,经过大家的研讨,我们总结了求助互动中的几条原则:在互动情景中,我们始终保持接纳宽松的态度与积极主动的情感;与平常的观察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幼儿最真实的需求;用最少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的发展。这样的共识与经验总结将成为教师师幼互动中的有效抓手,更好更全面地调整教师的应答策略。
互动实践是检验教研成果的最好方式,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改善教师师幼互动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的教研成果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自觉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实践是情景研讨闭环中的承上启下点,承接了研讨成果,并在实践中可能产生新的问题与困惑,开始新的问题聚焦研究。在实践中:我们更加关注幼儿,观察那个幼儿正在做什么,更深入地了解了幼儿个体的发展,尽可能地以适合该幼儿的方式做出回应,满足幼儿在那一时刻的需求,同时反思自己的指导是否有效,如果无效,该进行怎样的调整。一个主题教研活动或者一次教研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一个新的教研的开始。情景实践让教师在情景中学习,能够丰富教师师幼互动的实践智慧。
在师幼互动情景式园本教研中,我们本着问题情景—体验研讨—总结提升—实践检验的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师幼互动实践能力。师幼互动情景式园本教研立足教师需要,来源于真实情景,体验于真实情景,碰撞于真实情景,实践于真实情景。教研使教师成长,这种成长渗透在每一个情景、环节、瞬间。情景式教研真正地让教师成为教研主体,主动教研、有感而发,教研组的一点一滴成果都体现了全体教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