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石学区 李鹏程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丰富,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部分。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美育的集中体现,是挖掘中华民族文化魅力的动力。因而,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力度要加强。那么,如何欣赏美、创造美呢?由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定义可知,它是一种综合学习实践、生活实践以及艺术实践的体验、欣赏活动,而欣赏美和创造美离不开阅读实践与写作实践。
文本语言贯穿于审美的始终。修辞、音韵、逻辑、作品结构、表现手法等语言形式生动具体地刻画出了美的形态。学生通过体验文本语言可以感知美,提升对于美的感知力。毋庸置疑,教师需要开展语言鉴赏活动,让学生体验修辞格所蕴含的语境含义和表现作用,让学生感受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在多变的语言艺术中探索美的奥义,产生审美意识,萌芽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时,笔者组织了文本语言的赏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比如,“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中“呜”这一拟声词,如果去掉“呜呜呜”,想象一下,看到的是一位老人淌泪图;有了“呜呜呜”,自然就能想到老人像小孩子一样哭得伤心,一个简单的拟声词让静态的语言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由此,学生感受到了拟声词的魅力。又比如,“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四个“愈”让语言充满了节奏和韵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梅花不畏欺压的高贵品格。通过文本语言的鉴赏,对于语言所表现的语境以及语言的某些特殊作用,学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语言美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审美素养。因而,语言的赏析是小学语文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有效途径。
思想情感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心灵美的人更善于发现世界的美,更善于创造美。因而,熏陶思想品德和情感价值观念,学生可以产生美的意识,发展审美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深挖文本,组织学生讨论文本的主题思想,去粗取精,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产生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围绕“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笔者组织了主题讨论活动。在“完璧归赵”中,我们讨论了“和氏璧是如何回归赵国”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蔺相如不畏强权、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渑池之会”中,我们又再一次看到了蔺相如力挽狂澜的高大形象;在“负荆请罪”中,通过分析蔺相如与仆人的对话,学生看到蔺相如的深明大义以及爱国之情。同时,在探讨廉颇态度转变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廉颇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精神品质。围绕三个故事的讨论中,廉颇和蔺相如的伟大形象立在了学生的心中,他们所具备的高贵品质令学生“心驰神往”。因而,讨论文本主题可以让学生体验情感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为创造美奠定了基础。
审美创造要经历一个审美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不断的鉴赏是一个积累美、输入美的过程。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教师需要打造一个迁移美的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审美知识去创造美。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续写文本的活动,在接受审美之后,指导学生内化、迁移审美知识,创造美。
例如,在教学《桥》时,笔者组织了续写文本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悟续写一段故事,让文本更加精彩。学生甲续写道:“过了不久,又一次发洪水。大家还是需要经过那座窄桥逃离‘洪水猛兽’。但是,这次没有人指挥过桥。大家在人群中推推搡搡,半数人淹没在了洪水中。”学生乙续写道:“后来,人们为了感激老汉和他的儿子,给他们立了一个英雄纪念碑。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在洪水暴发的季节,大家都会去献上一份鲜花。村里的孩童都以父子二人为楷模,立志长大之后为祖国、家乡做贡献。他们永远活在了村民的心里。”分析学生甲和学生乙的作品,内容截然不同,但是他们都延续了牺牲和奉献的主题。虽然学生甲没有直接言明,但是通过对比,反衬出了奉献精神的宝贵。可见,组织续写、创作,可以帮助学生迁移美、创造美。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依赖于丰富多彩的阅读和写作活动,教师要学会利用文本向学生传达美,引发学生对于美的感悟和向往;要学会利用写作诱导学生实践美、迁移美,从而提高其审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