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现代中学 张建南
在以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根据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跟随教师讲解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相对模糊,学习积极性也普遍较低。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启发性教学问题与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积极性,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在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优化传统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部分知识时,学案设计可以融入以下问题情境:“将一张纸对折1 次会变成2 层,对折2 次会变成4 层,以此类推,每对折1 次,层数就会增加1 倍,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尝试一下看看一张纸最多可以折多少次?并用算式表示对折出的纸张层数。假设有一张足够大的纸,厚度为0.1 毫米,对折50 次的话,厚度会不会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通过启发性的学案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接受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于学生这一实际学习特点,教师在设计学案环节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导学问题和练习,保障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时,学案设计应当包含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两部分内容,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设计具有梯度的导学问题,指导后进生先夯实学习基础,中等生探究拓展问题,学优生解决提高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案式教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个体差异之外,同时还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发展认知规律,将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生活实践进行紧密联系,设计系统性学案,将导学问题、自主学习、实践探究、答疑解惑和教学归纳等各个环节科学地融入其中,同时借助有效的学案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课堂学习互动,在主动的探究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
学案的科学化设计是保障学案式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结合初中生“最近发展区”原则,立足学生实际学习认知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针对性的学案内容,确保学生既能够“吃得饱”,同时又能够“消化了”。如果教师的学案设计过于简单,学生会出现学习思维的惰性,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反之,学案设计难度较大,则体现不出学案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基于此,在日常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提高学案设计的适宜性,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学案的辅助教学,更加高效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其前提条件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条件。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为学案的合理应用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立足自身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后续的知识学习活动。这一基本前提不仅是保障学案式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条件,帮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习目的性。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导学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各自提出生活中的三种随机事件,并尝试分析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随机向上抛出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甲队获胜的概率是多少?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无形中会引入具体的学习情景,而这种学习情景包含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指导,向学生清晰地呈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互动,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在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确地掌握学习目标能够为学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指导之后,教师就可以跟随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既定的学案,组织学生围绕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学案的发放要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导学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主题或者章节知识,再进一步地指导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习活动的时间,避免过度占用课堂正常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整体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将学案材料依次发放给学生。在教学阶段,先为学生出示两张A4 白纸并提问:“这两张白纸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纷纷回答:“两张白纸完全一样。”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出全等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围绕学案以及课本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并合理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助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本概念。
学生有效的自学是学案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其自学质量直接关系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学生根据学案完成自主学习过程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并根据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之后,首先可以征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完成分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班级内的探究。与此同时,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目的性。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在教师教学指导下带领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在学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教学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课程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导学环节的学习情况,结合课程教学知识重难点,灵活设计课堂教学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果只有一组或者两组相等的条件,那么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通过具有引导性的教学问题设计,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目的性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带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学案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学习发展需要,结合课本知识内容,科学整合教学资源,借助学案式教学的引导,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