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 蒋新桃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 黄华杰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它融合系统仿真、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等多个学科于一体,是一种仿真模拟技术,通过营造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路径的三维环境,用户通过传输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实时交互或实时模拟。VR 技术具有三个特征: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构想性(Imagination)。沉浸性是指用户在进行某一特定情境体验时,全身心投入当下情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三大反馈,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了“当下”的真实感,弱化了外部事物对用户注意力的分散。交互性是指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信息双向传递。用户在特定情境下做出行为时,系统可给予用户及时反馈,进而指导用户的下一步行动;反之,用户行为也决定了系统程序的走向,能够触发不同事件的发生。构想性是指基于人类的想象,通过技术模拟出真实世界不存在或较难存在的情境。
内容依托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是指将语言教学建立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以学科知识为核心;(2)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3)学习新信息;(4)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依托式教学要求语言教学和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同时传授学科知识与语言技能,通过VR 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情景化的虚拟教学环境,能够更好地把学科知识融入外语教学的语境中,提高学习效率。VR 技术还很少被应用到日语教学中,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VR 技术和内容依托教学法相结合的理论依据以及如何构建基于“VR技术+内容依托教学法”的日语课程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是VR 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协作、交流等方式,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认为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也就是强调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而VR 技术则可以提供高度仿真的虚拟现实活动情景。建构主义理论所需要的学习环境得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有力支持,并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内容依托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Krashen 的输入假说理论,该理论认为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语言交际能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还强调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毫无用处,提供真实的目的语环境能增加语言学习的可理解性输入。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由于课堂学习缺乏作为意义建构的必要情境,这种语言信息输入难以被学习者理解和吸收。VR 技术可以创建虚拟现实环境,再现真实的交际现场,给学习者提供学习和应用外语的环境。基于内容依托教学法,课堂的中心由传统的语言知识的学习转为学科(或主题)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围绕学科(或主题)知识展开,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学科(或主题)知识来提高语言水平,学科(或主题)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使用来自目的语文化背景的真实材料,而VR 技术能提供真实自然的目的语使用环境,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因此,VR 技术和内容依托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日语教学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
根据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日语“听、说、写、读、译”五种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日语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依托,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授课内容和实际场面相差甚远,最终形成终结性评价手段。教学手段主要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进行讲授型教学和图文教学,没有突破二维图像的局限。每个教师面向的学生众多,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大约30 人,这种1 对30 的比例导致师生的互动机会和时间有限,无法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存在学习效率低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弱等系列问题。受学习条件的限制,实训教学多局限在传统的多媒体语音室或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缺乏自然丰富的日语学习环境和便捷的练习场所。
VR 技术和内容依托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日语教学,是符合新时期高校日语教学创新改革的有效途径,因此,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必不可少。以下探讨了教师应该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新的学习环境、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新的日语课程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利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等程序制作先进教学课件,将与课程相关的文字、视频、图像等多种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虚拟语境,合理选择相关内容与虚拟场景融于实际教学中。其次,通过内容依托教学法加强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教学课件必须关注教学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创新性,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与虚拟情境中的人物进行日语对话的平台,并进一步提升教学课件的引导力,创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如可以把多媒体教室和听力教室升级为专门的虚拟情境演播室,结合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构建“互联网+日语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通过电脑技术将其制作为VR 场景,将高水平教学场景与现实教学一体化。
传统的教学法可以说是脱离真实应用场景下的输入和输出的反复练习,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学习的瓶颈。利用VR 技术可以实现生动直观的三维虚拟情境化教学,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通过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案例,利用VR 技术在真实的虚拟场景中与学习者互动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高仿真的三维实景界面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听觉、视觉、触觉,通过语言、图像、动作、声音等多种手段进行交际。学生可以直接融入会议、旅游日本、历史故事等由教师设定的多种虚拟现实环境中,用日语进行交流互动,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索性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现阶段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考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利用VR 技术完善考核评价平台,提升教学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契合度。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角色配音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教师不需要批改试卷,平台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自动给出分数,学生如果对分数不满意,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无限次刷新成绩。同时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分析,结合学生在VR 虚拟场景中的学习情况,对其学习水平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为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并利用VR 技术模拟与学生水平相符合的虚拟场景。
将VR 技术、学科知识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并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构建新的三维虚拟情境教学模式,这对于提升日语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日语教学中引入VR 技术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对日语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