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教育
——莫让叛逆期中学生的“孝道”流失

2020-12-18 16:26广东省中山市港口中学莫谋珍
亚太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孝道孝顺初中生

广东省中山市港口中学 莫谋珍

由于人体的生长规律和生理规律,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和三观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甚至可能出现不服从管教、性格叛逆、强调自我个性、顶撞家长和教师的情况。青春期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如果这时教师不能对叛逆学生加强引导,很容易导致其误入歧途,甚至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教师应该以“孝道”教育为根本,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让叛逆期学生流失“孝道”。

一、“孝道”教育的内涵

孝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说文解字》中就从象形文字的解说角度对“孝”进行了解读,给出“孝”的定义,就是指子女对于老人、父母的善行,在家族中晚辈在长辈面前必须具备道德素养,必须遵守行为准则。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孝道”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孝道”不仅要求我们养亲、敬亲、近亲,还要尊老、爱老、助老,将孝顺变成一种责任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二、“孝道”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初中教育阶段,“孝道”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孝道”教育历经五千年历史文明积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规范,在儒家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次,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老龄化严重,当前所有的初中生在将来都会面临养老问题。通过“孝道”教育,可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观念,增强学生自身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通过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家庭和谐,逐渐形成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的家庭伦理。在“孝道”的感化下,让学生更加有爱心,懂得感恩,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建立。

三、当前我国部分初中生“孝道”流失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逐渐交融。而初中生的年纪较小,自身性格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容易受到西方国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独立、自主、自由,不想听从父母和师长的管教和劝诫,认为这是在制约自己的性格,是抹杀个性的表现。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对于“孝道”教育比较轻视甚至是忽视。再加之,初中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新闻媒体对于中学生的青春期与叛逆期过度关注和报道,无论学生出现什么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的表现。这样片面地分析和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学生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教师和家长将正常的青春过渡期“妖魔化”,过分夸大学生叛逆行为的影响。

(二)学校原因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容易产生教育偏重现象,即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操作,重视学科成绩,忽视德育教育。笔者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将教书目光集中在校园中,只约束学生在校园内部成绩优异、不打架斗殴、不扰乱课堂秩序,而忽视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其次,有些教师在日常授课时,不能将德育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不能结合实际发挥教材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三)家庭原因

当前我国初中生都是“00 后”,独生子女占比较大,其父母多是“80 后”,因此,很多初中生的家庭结构是“421 式”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孩子备受宠爱在所难免,但是很多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将“宠爱”逐渐转变为“溺爱”,多数孩子都沾染了“421 综合征”。在物质条件充盈的新时代,家长却没有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没有给孩子最需要的德育教育,到了青春期,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很多家庭出现了亲子关系错位的现象。由此可见,“孝道”教育亟须提上日程。

四、加强初中生“孝道”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深入“孝道”教育

要想让学生树立“孝道”思维,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渗入“孝道”文化。在日常授课过程中,笔者主动与其他科目教师沟通,针对“孝顺父母”这一主题,让科目之间互通互联。其中,语文教师通过《弟子规》《孝经》《二十四孝故事》弘扬孝文化,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积累“孝道”文化底蕴;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以史为鉴,对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在肯定传统“孝道”文化的同时注入新的“孝道”时代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教师为学生讲述国家道德模范故事,发挥榜样力量,通过“孝德榜样”鼓励学生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帮助学生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借助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孝顺意识。其次,笔者还借助新媒体,将微信公众号“孝道”教育专栏、学校官方微博推荐给学生,让学生用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来感悟“孝道”精神,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利用各种节日,培养学生孝顺意识

要想全面落实“孝道”教育,除了在授课过程中立足教材,还要充分利用相关节日,培养学生的孝顺意识。比如,在每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笔者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在清明节前夕,讲授清明节的由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祭拜先祖,或者参加相关扫墓活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先祖的缅怀之心;在“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笔者还给学生规定了家庭任务,如每位同学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做饭、洗脚,也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父母选取一份恰当的礼物,尤其要反思自己曾经是否对父母有过“不尊重”的行为,并要求学生改正类似错误,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艰辛;在中秋、端午小长假期间,如果不能回到爷爷奶奶的身边,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等形式对老人表示祝福,以此培养学生的孝顺之情。除了传统节日,还可以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融入“孝道”教育,比如,古代圣贤都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笔者借用古人圣贤思想,教育学生孝顺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没有孝顺之情,人格是不完整的,不能做到“首孝悌”,“小家”就会出现矛盾,甚至产生纠纷,最终“大家”也会分裂。通过古为今用的方式,将孝顺的重要性展示出来。

(三)举办多样化活动,促进家校共育

教师要想培育初中生的孝顺之情,除了重视语言教育,还应该注重具体的实践教育,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和家校共育,将“孝道”教育渗透给学生。笔者实时关注学校多样化活动动态,利用活动机会广泛宣传“孝道”的重要性,通过千人诵读《弟子规》《游子吟》等方式,让学生大胆地将爱说出来,让父母知道孩子对自己的敬爱之心,还让学生演唱《父亲》《母亲》等歌曲,让学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和操劳。此外,笔者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选取优秀学生代表做“孝道”教育演讲,通过榜样模范力量,提高“孝道”传播力度,用同龄人的眼光和实践活动感化全体学生。同时,笔者还利用开展“孝道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鼓励学生将自己曾经做过尊老、敬老、爱老的事情表达出来,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还可以开展“孝道”主题教育活动,笔者与学生家长深入沟通,一方面,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学生青春期的逆反现象和叛逆心理,劝诫家长要科学合理地采用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果存在家长溺爱的问题,应该帮助学生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果家庭内部存在父母关系不和谐现象,可以将家庭关系对孩子心理影响的重要性分享给家长,从而纾解家庭内部矛盾,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打开学生的叛逆“心结”,降低学生心理负担,从而增强家庭信任感,培养学生的“孝道”意识。

综上所述,孝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综合影响下,助长了我国初中生的叛逆心理,不利于“孝道”的发扬和传播。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利用各种节日,培养学生孝顺意识,举办多样化活动,促进家校共育,从而帮助学生走出“独立自主”的误区,走向真正的成熟。

猜你喜欢
孝道孝顺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孝顺
La cultura de la piedad fi lial en China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