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狮市第八中学 林光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更加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考试能力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对此,教师一定要对高考试题命制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加以研究,准确把握其中内涵、要求,并以此作为优化历史教学的重要因素。而在传承侨乡文化的任务驱使下,教师则需要从高考试题命制角度出发,对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合理创新与优化,在有机融入侨乡文化内容并进行有效传播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应试能力、历史核心素养的综合化培育。
对高考而言,试题命制是极为基础和关键的部分,是决定试题考核方向、类型的主要因素。随着史学观念的转变,高考历史试题命制也呈现新的变化趋势,进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促进考试命题技术和水平提升,更好地对学生历史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同时构建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考历史考核体系。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考试题命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赋予高中历史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任务。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合格公民应当具有科学的历史观念、良好的参政意识与能力,而高中历史教育内容广泛覆盖了这些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高考试题命制对相关内容进行考核,能够有效挖掘和凸显相应的教育价值,有效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其二,规范考核方向与内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同时选择题考核内容较为基础,可以说是学生必须争取的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至于非选择题部分,考查内容更加关注时政,试题语言难度降低,阅读量大幅度下降,这意味着高中历史教学需要与时政紧密联系,同时通过适当降低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方式强化相应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对高考试题命制新趋势进行准确把握,进而更好地优化教学,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职能。
侨乡指归侨、侨眷聚集的地区。从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史来看,侨乡对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的发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我国总体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情况下,大量华侨外出吸收海外先进技术、异乡文化等,并在归国后反哺祖国,推动了中国的全面发展。仅仅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侨乡文化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都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早在汉唐时期,侨乡文化便已经形成。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侨乡文化逐渐丰富、繁荣,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体系,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碉楼建筑。“开平碉楼及古村落”是广东省唯一一项入选世界遗产的文化遗产,其具有穿越时空的非凡气质,代表了来自国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交融,缤纷奇异却又无比和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发和运用侨乡文化校本课程资源,能够对侨乡文化中所蕴含的念祖爱乡的根文化,重信明义、慈善公益的义文化,开放包容的侨文化,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博文化进行深度解读与有效传承,培育具有良好品德的优秀学生。与此同时,将侨乡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之中与高考试题命制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在史学观念转变的新时期,高考历史试题命制更加强调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非记忆,关注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而非阶段分期,着重探究历史的通史意义,致力于挖掘历史事件所蕴含的价值观,同时更加关注对人类文明的共性而非差异性进行探索。不管是从哪方面看,侨乡文化融入历史教育体系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新要求,更具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高考历史试题命制更加关注能力考核而非知识检验,这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指导,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化成长与发展。为了防止传承侨乡文化的历史课堂沦为机械性的知识内容重复,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对侨乡文化进行合理运用。首先需要遵循思想性原则。侨乡文化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实质性的建筑或者漂洋过海、月下淘金、辛勤修路等事件,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积极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华侨文化的可贵精神,在培育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更好地契合高考历史试题命制强调历史知识理解而非知识记忆的要求。其次需要遵循的是目标性原则。高考试题命制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规范,相应的历史教学中融入侨乡文化也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通过科学设计、合理规划的系统化内容同时满足教育要求以及高考要求。最后需要遵循的是代表性原则。相较之下,高考历史试题命制更加关注历史试题所包含的能力层次,而非历史试题所包含的能力种类。故而从试题命制角度出发,不难发现高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更加关注其中的核心素养部分,这为优选最具代表性的侨乡文化融入历史教学提供了必要依据。
内容层面的融合是保障侨乡文化得以有效融入历史课堂的基础和关键。对教育而言,内容是最基础的部分,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相应的内容作为根本支撑。对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历史教材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不仅系统性地构建了历史内容体系,并且在各个方面都与高考历史试题命制要求深度契合,在试题命制背景下能够成为支撑侨乡文化融入历史课堂的核心媒介。教师应当对侨乡文化与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二者的结合点,并且将唐代黄巢逃离海外、葡萄牙人与荷兰人将我国沿海人口卖至国外、劳动力贸易合法化、出洋淘金、远渡欧洲、国民党抓兵充军、修筑铁路和运河、开发农业、支持辛亥革命、支持祖国抗日、侨汇促进侨乡开发建设、华侨回乡投资实业、捐资慈善、梁启超、陈宜禧、司徒美堂、陈少白、冯如、新会葵艺、蔡李佛拳、浮石飘色、荷塘纱龙、南国红豆、开平碉楼和村落等与历史教材进行合理整合。以内容为基础,着重对侨乡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传承和培养念祖爱乡、重信明义、慈善公益、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侨乡精神。而且在此过程中,有必要对高考历史试题命制进一步展开思考,以试题命制更加科学地指导教材内容以及拓展内容的安排与教学。
高考试题命制的一大发展趋势就在于强调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这是符合现代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故而在传承侨乡文化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同样应当着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加以培育。其中以侨乡文化微课为基础,组织开展相应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一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完全满足实际教育需求。例如在教学“维新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前准备好微课课件“梁启超的中国梦”,并引导学生从蛰梦、惊梦、寻梦、醒梦四大部分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与谈论,结合历史教材,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究梁启超不断变化的“中国梦”,进而理解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感受侨乡在中国历史进程推进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高考历史试题命制更加关注历史事件所蕴含的价值观、学会“从世界去思考”、历史学科能力的可操作性、历史试题的生活气息、历史学科的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再完全局限于课堂知识,还应当与实践、生活紧密结合。在校内积极开展侨乡文化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侨乡文化知识竞赛、故事比赛以及专题讲座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华侨华人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而且可以组织学生到侨乡深度感受文化内涵,体会历史。
综上可知,高考试题命制作为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风向标,其对于历史教学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在推动侨乡文化传承、构建侨乡文化历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当在对侨乡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尽量契合高考历史试题命制要求,推动侨乡文化在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融入,让侨乡文化成为影响新一代青年成长的重要文化。在促进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同时,为侨乡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扬等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