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适的“展学”

2020-12-18 15:49江苏海门市证大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全班学生课堂教师

江苏海门市证大小学 高 波

2018年8月,海门教育推动了海门教育课堂革命,提出了课堂革命16字底线要求:自主先学、合作助学、踊跃展学、以练促学。这16字既是理念,也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学”为中心的课堂的底线要求。提出要求后推行“过关”行动,让每一位教师都加入。校长、分管教学的校长榜样示范,然后推广到中层干部,最后要求全体教师人人过关。我们作为参与者,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每个环节都做了实践研究。这里主要谈谈“踊跃展学”,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因为这个板块是教师们公认的难点。

什么是“踊跃展学”呢?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把在课堂上所习得的内容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关键在于“踊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成就“踊跃”的状态,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一、“展学”现状

“展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因为是最低要求,针对的是所有一线教师。一部分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在课堂上踊跃展示出来,使课堂上“学”的氛围变得特别浓郁,教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理解上的偏差,或者是行动初始的生涩,或者是老习惯在作祟,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完成了“展学”,根本谈不上“踊跃”。所以,他们在“踊跃展学”上呈现出一些病态化的处理方式,笔者在这里暂且称之为“伪展学”。简单罗列一下,主要有以下一些“病征”:

1.为了“展学”而“展学”

为了达成最低要求,教师们刻意在课堂创设了“展学”的环节,学生常常为了应付,在这个环节像演戏一样展示:几个学生站在那里,依次轮换,其他学生没有呼应,教师很尴尬地等待,全班学生没有在现场的感觉。

2.“展学”急躁病

前期工作不充分,学生们根本没有做好展学准备,没有展学的欲望,在老师眼光的期许下,急急忙忙出场,零零碎碎、断断续续。

3.“展学”格式化

教研部门采用了榜样引领的方式向教师们展示了“踊跃展学”,可是因为理念不到位,教师们的展示迁移成了“依样画葫芦”,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家都以为集体主义才是“展学”的方式,因为有“小组合作”的影响,于是就形成了“集体”病,忘记了“百家争鸣”的本意。

二、合适的“展学”状态

既然诊断出了“病征”,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病征”产生的本质。只有了解了本质,才能找到方法,才能清楚怎样的“展学”才是合适的?

1.发自内心的“展学”是合适的

把所学向同学、向公众展示,这是自信的表现,也是学生本身的一种内在需求。但是这样的内在需求力度各不同,一些学生迫切需要展示自我,与老师的要求特别吻合,还有些学生很内向,不愿意在同学、公众面前展示自我,或者说他们希望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展示。

一些学校为了让“展学”成为课堂中的亮点,专门设置了“展学”的语言规则。如“我认为……”“我觉得……”“我反对……”“我赞同这位同学的意见……”“我们小组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语言让人觉得非常“规矩”,非常“高大上”,在彬彬有礼中彰显“剑气纵横”。但是,这样的课堂有了“安排”的味道,显得不真实。

笔者认为这样的语言本身没有错,强制入轨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过分重于形式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内心。我们知道,情动才能辞发,没有学生的内心需求,就产生不了那份迫切的情感,课堂上就只留下这种形式上的装饰品,内容却被忽略了,情感也被忽略了。踊跃展示的落脚点应该在“踊跃”上,而真正的踊跃是从心底里生发出来的。

教师要把“自主先学”做充分,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好自主先学的作业。这些预习作业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有“大”的观念,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了然于胸。然后做好“合作助学”,安排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思辨性和发散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产生探究的冲动。这样才是成功的“踊跃展学”。

2.抓住临界的“展学”是合适的

我们看舞台上的展示,都是艺人们将成熟到极致的技艺向外展示,既是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也是对观众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自信积淀,对自己的极大激励。教师不可能像舞台展示一样来要求课堂“展学”,但是,帮助学生找到“展学”的临界点,却是教师最大的责任。

什么是“展学”的临界点呢?就是学生们对“展学”的内容已经学成,并形成了初步的建构,语言逻辑开始整理,展示的内心驱动已经形成。这时候的“展学”,才是最合适的。即使在需要知识碰撞时,由于对内容的熟知,学生们也会形成急智,很好地展示自己。可是在现实的课堂中,有些教师等不及,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教的内容还没有形成展学的临界点,大部分学生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后面还有知识需要教学。此时的“展学”只能得到少数学生的支撑,无法达到“展示”“互动”“质疑”的效果,结果就剩下“展学”形式这个壳了。

这时非常考验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力”和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就像一个果农可以凭借观察来判断果子的成熟度。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个“度”,才能掌握“展学”的临界点,也就能做好合适的“展学”了。

3.不拘一格的“展学”是合适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一组学生站在座位前,或者是到讲台前,按照之前的分工,逐个展示自己的学习。这就把课堂分成了两组,一组是“唱戏”的,战战兢兢、循规蹈矩在那里展示,剩下的就是“看戏”的,没他们什么事,戏不精彩,他们只有各做各的事,课堂这个整体被彻底“肢解”了。

其实“展学”是不拘一格的。从形式上讲,可以是个体的回答、辩驳、讲述,也可以是几个人的小合作,以小集体的力量发起挑战,还可以是全班学生一起合作。笔者听过一堂语文课,教的是《安塞腰鼓》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很适合朗诵的篇目,教师在设置课堂目标时,就让“全班学生分工合作吟诵课文,形成一个朗诵节目,最后成功表演”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和他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各个段落各有分工,最后,全班学生上台,以全班集体朗诵的形式进行展示。分工明确,组织得当,学生很自豪地向自己“展学”。

其实“展学”的形式还有很多,刚才讲的都是热热闹闹的,还有一些是安安静静的,如一幅画、一篇美文、一个让教师拍案叫绝的答案……所以,教师在设计展学时,千万别受经验主义的影响,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搭建好展学的舞台,并且送上掌声。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唇枪舌剑,为他们立起大拇指;可以通过阶段性设计成就一个节目,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表演,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用优美的文字感动观众、感动自己;可以读一读名人的作品、读一读课文,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可以在作业的精彩答案旁边画上一个笑脸;可以集体办一个画展、书法展,等等。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有多少创意,就有多少合适的展示。

课堂革命各有各的方法,总目标却都是指向学生的生长。“踊跃展学”是海门教育课堂革命需要攻克的堡垒,也是课堂精彩的生长点,只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动,做适合于学生的“展学”,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成为真正的理想课堂。

猜你喜欢
全班学生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利息
太阳生病了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