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 马 婷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国共有8000 余万残疾人,残疾人是社会特殊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掉队。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残疾人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职业技能水平不强、贫困人口比例高,脱贫难度更大。在制约残疾人群体同步小康的诸多因素中,教育问题是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很多残疾人由于不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不但缺乏脱贫致富的能力,而且缺乏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积极的心态,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还存在着“等靠要”等现象。如何改进针对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教育模式是一个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
当前,国内残疾人教育主要包括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学习的残健融合模式以及专门针对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教育模式,特殊教育模式的覆盖率更广,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大部分残疾人都需要接受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来提高文化素养,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因此办好新时代特殊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
从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关心特殊教育”、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几字之差不仅体现出全社会对特殊教育事业重要性认识程度的不断提升,也体现出了党和政府支持特殊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坚定信心。办好特殊教育,不仅意味着发展速度的提高,而且需要发展质量的同步提升。总结起来,新时代办好特殊教育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意义。
1.办好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推动实现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更是提升民族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不仅指不同区域、不同民族能够拥有获取高质量教育的均等机遇,也指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发展水平要实现均衡。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准是不同类型的教育都要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资源等。办好特殊教育,既能够让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实现同步发展,惠及更多的残疾人,又能够让特殊教育与其他教育模式一样,应用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对于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办好特殊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不同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并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残疾人群体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难以便捷、高效、系统地获得教育知识和技能,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掌握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办好特殊教育就是要基于这个基本认识,正视这样一个差距和现实,并且采取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群体需要的教学方法,解决残疾人群体在接受教育方面的困难,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享受到更加高质量的教育,尽量缩短残疾人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距,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最直接体现。
3.办好特殊教育是弘扬人道主义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不仅需要全社会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更加关心关爱残疾人群体,而且还需要为残疾人群体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更好的机遇,让更多的残疾人凭借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状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残疾人群体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时代舞台上找到适合自身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办好特殊教育,让更多的残疾人群体能够进入学校学习知识技能,为参与社会竞争打好基础,这就是新时代人道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
4.办好特殊教育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残疾人群体同步小康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特殊教育的功能和作用非常突出。通过办好特殊教育,让更多的残疾人充分掌握知识技能,他们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宝贵的劳动力资源,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服务奉献社会,这对于残疾人群体高质量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办好特殊教育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集中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从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对比来看,国内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办学规模、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质量、经费投入等要远远低于同类普遍学校,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院校数量更是远远少于普通高校。在特殊教育自身发展的层面,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要高于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城乡分布情况来看,城镇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教师数量、入学率、经费投入等指标要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应当说,现阶段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明显地体现出了不平衡、不充分的趋势,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妥善解决。
2.支持特殊教育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批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这些政策对促进特殊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现阶段这些政策执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不够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特殊教育办学经费投入、生均经费拨付、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及津贴待遇等问题,很多地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3.特殊教育自身体系不完善,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我国特殊教育无论从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教育思想、教学体系等方面均有不完善之处,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特殊教育与职业培养、市场需求和残疾人需要不能完全协调统一,这就导致了特殊教育长期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此外,特殊教育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方面还存在不充分的问题,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没有被有效地运用到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之中,特殊教育自身相对较为有限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4.特殊教育“特”字不突出。突出教育之“特”不仅体现在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也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特殊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除了要具备提高残疾人群体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等基本功能以外,还需要根据残疾人群体的特点设置专门的教学内容,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信心以及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但是显然现阶段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不突出,很多残疾人毕业后不但难以实现充分就业,而且也并不完全具备良好的心态和适应能力,特殊教育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未来特殊教育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也会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办好新时代特殊教育,应当坚持如下几方面原则。
1.促进特殊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要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平衡发展,将特殊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之中,根据当地残疾人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注重开发和利用普通教育的资源优势,更多探索残健融合教育模式。另一方面,要促进地区间、城乡间特殊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强行业内部的师资经验交流,尽量缩短不同地区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
2.落实好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适时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要将政策中含金量高的内容落实执行好,在短时间内促进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通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发展通道,利用制度优势推动新时代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3.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模式。要充分借鉴其他教育发展模式,推动完善特殊教育自身的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将特殊教育与残疾人群体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注重通过办好特殊教育不断提升残疾人群体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充分利用社会优势教育资源,借鉴相关经验做法,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4.支持特殊教育办出特色。首先,要着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水平,稳定教师队伍。要加强对各类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育,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班、开展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让特殊教育教师接受更加系统的专业教育。要鼓励和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之中,不断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尽快推动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个阶段特殊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增加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所占比重。最后,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残疾人群体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突出不同阶段的办学特色目标,将课程教学与就业、继续学习等充分结合,让我国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具备更加鲜明的特色,让特殊教育成为残疾人群体增长知识、学习本领的重要途径。
办好特殊教育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更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将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最终为实现残疾人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