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叶 芬
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要能重视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对各种美术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从而对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使学生能获得系统化的美术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影响着中学美术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为了分析中学美术区域性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途径,笔者针对当前中学美术区域性特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目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工作中,教材是教师所应用的唯一课程资源。此种思想之下,教师总是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与出发点,处处都是教材,教师只是将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并没有创新教学内容。且大多数教师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认为美术课本中的知识点已经是十分经典的,无须在课堂上融入过多的除了课本以外的美术知识点,使得学生的美术视野较为狭窄。但是,实践证明,教材是学科针对教学设计出的具有普遍性的材料,统一性比较明显,多样性不足。为此,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的时候,要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内化、改造、构建,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价值。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专业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够重视,限制了学生美术视野和知识面的拓展,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各个地区蕴含的社会、自然、人文等类型的美术资源并不相同,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因此,在区域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能融合本地特点、师生特点、学校特点等,并突出展现本地的特色。教师要能适当地将本地资源与美术课程资源相结合,构建本区域以及本学校的美术课程,创新美术学习与实践的形式。区域性课程一定要有本区域内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当地课程资源。历史古城就是很好的文物资源,现代城市中则可以利用广场文化、博物馆、美术馆或者旅游资源等。
课程内容不同,价值取向也不同,育人功能更不相同。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实现途径是课程,美术课程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影响到美术区域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要与其他学科相区分。美术课程重视智力开发,因此训练心智操作的技能则是主要的任务,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但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中,美术教师忽视了与本课程特点的结合,随意开发,使得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混乱的学习记忆,不能很好地从开发的美术课程资源中学习和掌握到有意义的知识点和技能,因此开发效果并不理想。
美术教师必须从学生兴趣点出发,认真仔细地分析,同时了解和掌握他们对于美术的学习有哪些个性化需求,进而找出有益于课程实施的美术资源,并进行开发和利用。教师应以研究学生的不同点为基础,因材施教。区域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了解学生发展情况是最为基础的工作。美术教师要能从学生当前身心情况出发,分析学生的认知情况,才能保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适合学生,让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得到满足。
区域性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当重视学生的参与,因此不能由教师独立地开发美术课程资源,而是要与学生一同完善,这样才能提升美术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实效性,进而保证教学效益。学生参与其中,拓展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渠道,还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觉得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应当由专家或者课程编写人员进行。但是实质上,教育专家和课程编写人员对于课程资源开发更加重视教材和相关辅助资源的开发,并且这种开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统一性取代了多样性。所以,针对区域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还需要美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教材知识进行加工与改造,帮助学生内化这些知识,建构相应的资源,让学生能学习更多知识,获得更多经验。这样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而这些都需要教师转变自身角色,改革教学行为。美术课程实施者,还应当主动地开发与利用专业性的课程资源。教师不再以课堂为主,也要在课堂之外积极主动地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主动观察和学习,注意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收集和整理美术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利用区域性的美术课程资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学生自主融入美术课程中并展开相应的学习,为实现美术素质教育而努力,发挥区域性美术课程资源的优势,不断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美术教学中,重要课程资源就是美术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样要重视教材功能的发挥。教材不但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提升美术技能的重要文本,也要承担起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丰富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新的经验,积极探索知识,实现自身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师要能重视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使得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然责任感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出发,准确地把握与美术相关的经济、社会、科技内容,将其与教材进行结合,通过趣味性、多样性、探索性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习、调查、操作,最终学到新的美术知识,锻炼新的美术技能,从而形成高层次的美术素养。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就是校园,最为重要的生活场所也是校园和教室等。因此,在区域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融合校园环境资源,还要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资源。赋予校园环境生命活力,营造积极的、多彩的校园文化,也是美术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情感受到熏陶,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学校可以在学校的内部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图书馆、走廊、食堂、门厅、教室等设置“艺术角”“优秀作品展览角”“才艺展示”“我的设计”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及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营造具有美术氛围的校园环境,能让学生感受美术、学习美术,开发出真实的美术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环境中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课堂之外美术资源的开发,像本区域内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譬如美术馆、博物馆、历史古迹、风景名声等,利用这些区域性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艺术人文景观资源更好地拓展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获得社会化和自然化的感受,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于美术内涵的把握与理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依据学生特点,组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开发出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美术课程资源。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到社区、各个路段、公园中,提示学生发现一些环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并以此为主题进行美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锻炼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些公共设施的标志,或者制作一些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画,这样能让学生以自己意愿进行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能将这些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美术素养和美术实践技能。
在区域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不但要重视本学校特色,更要重视本区域传统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融合。我国历史悠久,国土面积辽阔,各个地区都有着属于本区域的特色。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本区域特色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发现新的美术教学资源。例如可融合本地自然资源和文物资源,包括特色建筑、各种类型画作、园林景观、自然材料等,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组织新型的教学活动。这种课程更加活泼,也更具新颖性和实践性,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本区域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区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对本区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区域性的美术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中,必须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同时强化美术教材多种功能的发挥。特色课程既要借助校园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还要重视本区域特色的有机融合,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