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陶吴中心小学 盛晓瑞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对全班学生的层次进行界定,遵循客观真实为原则,合理地获取学生各种信息,从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层次划分不能仅以某次考试成绩为准,而要全面获取学生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越条件,将学生的各类信息加以整合,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是按照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进入相应的层次。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不同的档案袋,分别是考试成绩档案袋、作业档案袋、听课情况档案袋、家访信息档案袋、心理成长档案袋,每一个档案袋都代表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成长过程。教师要全方位地获取学生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教师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学生考试成绩:当前很多学校都是网上阅卷,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基本都已接触了数学计算、基本平面几何图形、应用题解答这些知识,正处于小学数学基础形成关键阶段,这时候的数学成绩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关于学生的作业和听课情况,教师要学会信息积累,把每一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特点记录下来,同时观察学生上课表情,获取学生上课情况。对于家访和心理特点信息,教师要和家长沟通,通过家长获取学生在家学习信息和成长信息。
教师获取学生信息后,以成绩和学习能力为主导,结合其他信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学生能力最强,B层次其次,C层次最低。第一阶段的分层是为了让教师更有效地在第二阶段开展教学。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教师就要展开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过程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等各方面素养,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实践,教师应该要结合各方面的教学信息,有效地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让每一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节知识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次学生要具备整数四则运算能力,体会括号在运算中的意义,根据不同的算式能够准确选择运算顺序,同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B层次学生除了应用题之外,其余知识要全部掌握。C层次学生先熟练掌握包含两种运算的综合算式,再过渡到包含三种及以上运算的综合算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微课来指导教学,微课信息量丰富,而且呈现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比如,在指导C组学生学习时,可以通过微课动画来演示混合运算的步骤,化抽象为直观。
分层教学实践,不但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还应该要结合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将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以动画等形式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动画。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不一样,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不能够一概而论,应该要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地设计题型,编排作业数量,从而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循序渐进地发展。
例如,在对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节内容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对作业开展设计。为了让作业设计得更加有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作业形式,信息技术信息量丰富,不仅可以搜集各种不同类型题,同时还能够转化题型。对于A层次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和本节课讲授内容相关的中难题和拓展题,比如,列举两个图形,要求学生说出其中一个图形是通过另一个图形如何平移得到的,要求学生画出某个复杂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B层次的作业可以分为两部分:基础和能力提升,可以通过手机软件事先将基础部分作业和答案输入其中,当学生完成并提交后软件会自动批改。对于C层次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展示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某个动画片段,要求学生找出哪些部分出现了平移和旋转,动画人物有多少条对称轴等等。
信息化时代下分层作业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自然作业难度更大,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不能忽视基础巩固,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延伸,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设计生动形象的作业。
分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结构特征,整合不同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同时,在新课教学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实用性和信息量丰富等特征,将不同的教学素材整合在课堂之中,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