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窝驼学校 王钧锋
数学学习最重视的是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理解数学的关键知识点。原则上,问题提出的时机和问题的内容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故而,教师就需要提前计划好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利用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的运转,从而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创设的形式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以往教师都深受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无法迅速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但是情境教学这种简单高效的教学模式却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本就脱胎于原本的课堂提问,所以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另一方面,创新又赋予了这种提问新的时代内涵,让问题更符合现在的教育发展方针。因此,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境。
问题意识的形成一般都能带动学生去主动探索和研究。事实上,问题情境的构建和创设有其特有的方式,所以教师必须要明确各种实施的方法,才能恰到好处地实现问题情境的数学课堂呈现。
任何教学模式的主体都是学生,故而教师要充分借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设置问题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从而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重点。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情境需要把握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再去进行设计,因为虽然问题都是脱胎于课本的,但是如果不能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并且结合实际生活,那么学生就无法充分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一节课是让学生学习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教师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就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状态。首先,教师这样为学生构建问题:在运动会上抽签选择项目。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片,选择三个学生依次上前来抽取,然后让其他学生分三步完成判定这个事件的可能性。教师在课前就写好卡片上的内容,分别是跑步、跳绳和跳远这几个比赛项目。然后让学生分析:桌上还有三张卡片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第一个学生是否能抽中比赛的项目?他可能抽到的项目会是什么?让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随后就可以让学生去开始抽取卡片了,假设他抽取的是“跑步”,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表格上做好记录,以此类推,直到卡片被全部抽取。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得出事件发生在什么情况下是确定的,什么情况下又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时候用什么词语来表述,不确定时又用什么词语来表述。这就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联系日常的校内活动运动会来身临其境地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各界教师提高教学方式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但是有的教师却难以理解一些创新教学方法的根本特征。因此,学校就需要做好岗前的教育培训,让所有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性,这样才能将其更好地应用在对学生的传授当中。小学数学教师更是如此,因为数学学科本就是一门逻辑抽象性极强的科目,所以教师就更需要与时俱进地了解更多的授课手段,让学生都受益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归根结底,小学数学教师设置问题情境不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因此,在设置问题情境的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不同,循序渐进地构建浓厚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百分数”一课的时候,数学教师在讲解之后,可以通过世界地图向学生展示整个地球的陆地和海洋面积,问学生:“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哪个比较多?大概的比例又是多少?海水比陆地多了百分之几?”以上问题由简单到复杂,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比较难的问题。这样做不但能逐渐构建起问题的情境创设背景,还能令每个学生都有一展所能的机会,实现了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小学数学教学事半功倍,但是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内容和价值。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选取合适的角度和方法,那么就无法利用问题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审慎研究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条件,这样才能科学地引导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