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华宇
物理学科知识体系较为繁杂,抽象性较强。初中生刚接触物理,难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限制了学习效率。基于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这同样也是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所在。合理划分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物质的比热容”一课时,笔者会先征求学生意见,在共同商讨下合理划分小组,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当,同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以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随后,笔者再创设问题情境:“什么物质的比热容最大呢?它非常常见。”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有利契机。学生自由借助各种手段查找资料,有的学生翻看教材,有的学生利用手机搜索,有的学生翻阅课外书籍。学生们将自己所发现和归纳的知识进行交流,从而明确问题的答案:水的比热容最大。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十分常见,但是学生难以时常察觉并联系到所学内容。若想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方方面面的物理经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就可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其中的物理知识和教学材料,将培养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教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课时,笔者会先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中:“能源的概念是什么?”“哪些物质可以成为能源?”“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联?”以上问题涉及的均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学生在思考时就会积极回忆生活中的片段,捕捉各种有用信息。随后,笔者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对以上问题的理解进行交流和共享,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他人的解答思路,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以往的小组合作模式以学生讨论和交流为主,并未突出探究和实验的重要性。合作探究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他人思路,发现自身与他人的错误,在反复思考中提高物理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物理原理并感知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电生磁”一课时,笔者会先给学生讲解有关电和磁的知识,如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由于这部分知识偏理论、较抽象,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可将其转变为直观和形象的知识。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制作电磁铁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再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共同完成电生磁、磁生电的实验。在这样的合作实验中,学生通过明确分工,高效完成个人任务,从而促进小组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形成团队理念,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合作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目标引导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得到锻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从而将物理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内化物理知识,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一课时,笔者先播放实验视频并指导学生使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之后笔者提出问题:“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现象和问题?”这时就有学生回答:“我发现电流表上并不显示任何数据,而电压表上却显示了,并且与电源电压相近。”笔者就将这一问题明确为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可交流讨论,可翻阅资料,也可合作实验。通过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拓展了思维,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物理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挖掘教材,整合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为目的,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