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冬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是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的教学内容。在八年级阶段学习了声能、光能、动能、势能的基础上,学生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归纳出能量的概念,学会对能量进行分类,明确影响几种能量的因素,掌握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同时,本节课力求对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课堂实录】
师:大家检查一下自己依照学案的课前预习情况,谁来说说有什么收获?
生:一个物体如果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势能包括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其中物体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弹性势能,物体由于重力所具有的能量叫作重力势能。
生:我感觉他说的有点问题。书上重力势能的概念是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生:天上飞舞的雪花具有重力势能。
师:除了重力势能,雪花还具有什么能?
生:动能。
生:在水平面运动的带有发条的玩具车具有动能。
师:还具有什么能?
生:弹性势能。
师:好,大家在完成预习之后,对于能量还有没有新的疑问?
生:上紧发条的小车由于运动所产生的能量是什么能?
生:物体是否可以同时具有势能和动能?
生:动能和势能有什么关系?
师:好的,看来大家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解决你们的疑问。
(教师演示实验:1.带有机关的罐子顺着地板滚动。2.小车撞木块。3.小车压缩弹簧。4.砝码落到位于沙槽中的小桌子上。具体过程略。)
师:以上实验存在什么共同现象?
生:都对物体做功。
师:弹簧要对外做功,弹簧要怎么样?具有什么能?砝码要对外做功,砝码要怎么样?具有什么能?
生:弹簧要被压缩,砝码要被举高。
师:是的。物体要对外做功,要具有动能、重力势能或者弹性势能,我们把这些能量统称为机械能。
师:运动的小车,被压缩的弹簧,被举高的砝码都具有能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能对其他物体做功。
师:一个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我们就可以说它具有能量。能量有没有大小之分?
生:有。
师:它的单位是什么?
生:焦耳。
师:在小车撞木块的实验中,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木块被推得更远呢?
生:增大力量。
(教师做对比实验,分别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让小车推木块。)
师:在两次实验中,小车推动木块时所做的功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除了这个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使木块滑得更远?
生:让木块更靠近小车。
师:木块靠近小车之后,减少的是什么?
生:距离。
师:距离变小后,减少了哪个力带来的影响?
生:摩擦力。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增大小车的质量。
(教师手持两个小车:一个加了砝码,总质量大;一个没加砝码,总质量小。教师用大力推质量小的小车,用小力推质量大的小车。)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觉得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速度,距离,质量。
师:如果我们能让每次的距离都相等,就不用考虑距离;如果能让每次的速度都相等,就不用考虑速度。大家能保证在两次实验中,小车的速度一样吗?
生:用力控制,不容易保证速度相同。
师: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速度、距离这一猜想,在桌上自由选择器材,进行小组实验。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实验。)
师:刚才有一组同学是这么做的——为了保证小车的速度一样,他们用手去弹,可能是觉得弹力一样大,速度就一样大。其他同学同意这个方案吗?为什么?
生:不同意。这个方案跟用手去推小车是一样的,无法保证力的大小相同。
师:有一组同学提出的方案不错,请他们到讲台上来展示。
(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演示实验:两个质量一大一小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撞击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一远一近。)
师:他们用了哪种探究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师:他们是如何控制变量的?
生: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始速度相同。
(教师演示实验:改变木块的初始距离,让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进行撞击。)
师:小车到达哪个位置时,速度是一样的?
生:刚到达水平面时。
师:多运动了一段距离之后,小车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
师:这个实验有没有控制小车的速度相同?
生:没有。
师:小车两次撞击木块的瞬间,速度不同,从这个角度讲,哪个因素应该被去除?
生:距离。
师:很好。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该组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改变斜面高度,用同一辆小车去撞击同一位置的木块。)
师:大家说说,在这个实验中,他们控制了哪个因素不变?改变了哪个因素?如何改变的?哪一次速度大?哪一次动能大?
(学生集体回答。)
师:如果斜面高度(倾斜角度)不可改变,我们如何设计实验?在同一个斜面上,能不能实现刚才的操作?
生:只要将小车放在斜面的不同高度,就可以实现。
师: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现在有结论了吗?
生: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师:实验能不能得出定性的关系?结论怎样表达更好?
生: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这组同学是通过什么方法,让小车的速度变或不变的?
生:改变或控制斜面的高度。
师:除了这个方法以外,有没有其他方法也能够达到相同目的?
(学生思考。教师拿出一根弹簧,进行实验演示:手拿小车,用两种不同力度压缩弹簧,然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师:在不同力度下,小车运动的初始速度相同吗?要想用弹簧把小车弹得更远,就要使弹簧的弹性势能更大,这样对木块做的功就更多。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弹簧的形变程度。
师:刚才的实验用到了什么研究方法?在哪里体现出来的?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小车的速度是通过高度转化的。
生:动能的大小转化为木块移动的距离。
师:木块在实验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动能大小显示器,没有木块,就无法比较动能的大小。大家看看桌上的实验器材,我们还有沙盘、桩(小桌子)、砝码。同学们想想,桩能被打下去,是因为被举高的砝码具有什么能?
生(齐):重力势能。
师:有哪些方法能把桩打得更深?
生:砝码举得更高,增大砝码质量。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师:大家知道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吗?
生:高度越高,质量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师: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统称为势能,动能与势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所以被称为机械能。
师:小鸟在空中飞行时具有什么能?
生:重力势能和动能。
师: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与势能吗?
生(齐):可以。
师:如果小鸟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动能是10J,重力势能是20J,那么它具有的机械能是多少?
生(齐):30J。
师:对于刚才这个实验,老师有个疑问——手拿小车压缩弹簧,手松开后,当弹簧恢复原状时,它的哪种能量没有了?到哪儿去了呢?
生: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师:现在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吗?大家能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一下吗?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小组展示:用手释放小球,小球在桌面上弹起。)
生:小球在被举高时,具有重力势能;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撞击地面时,小球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师:为什么小球弹不到原来的高度了?
生:小球与地面撞击时,能量发生了损耗。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各种机械能及其影响因素。能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会相互转化。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其他能量。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