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沙志峰
高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一关键时期,其心理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心理上出现的变化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根据其变化规律做出合理、肯定和鼓励的评价教学,促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课堂学习。评价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状态给予的文字或语言方面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教师对自身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肯定自身努力程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纰漏;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可以促进自身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纰漏,进而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进度进行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设计。本文基于多元化评价教学的基本特性,结合高中数学的课堂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探究分析多元化评价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策略。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将自己提前整理好的教材知识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进行吸收和理解,这不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传统意义中课堂评价主体一般为教师,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样传统的评价方式具备死板性和不客观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客观进行。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评价教学的多元性,由传统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之间的相互评价。由于评价主体的关注点不同,所得出的教学评价也大为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多元化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出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需求及看法、教师教学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多元化评价教学不仅可以保持客观性,同时也可以激励教师获取相应的教学感悟,从而优化和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强化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必修一课程《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基于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点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师在黑板上出一道集合例题,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找出该集合里的全部元素,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代表将答案公布出来。教师在全部小组都公布答案之后,引导每个小组的学生对其他小组得出的答案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收集每个小组的评价并进行总结,并给出自己的评价。另外,教师可以安排一节公开课,邀请学生家长旁听,课堂结束后虚心听取家长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看法和建议。这样的多元化评价主体进行量化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找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让学生能够在难易恰当的教学方案下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能力稍强的学生认清自己的实力,并且还可以帮助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打牢基础。
基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更需要关心学生对于课堂的需求及看法。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对课堂教学的看法,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评价教学的内容设计可以基于多方面进行安排,不仅从不同评价主体身上得到不同角度的信息,而且可以从课堂三个阶段进行合理剖析,进而分析不足和缺点。另外,教师还可以从教材内容的深度、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程《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课堂教学时,可以从课堂预习阶段、课堂实际教学以及案例解读阶段、课后总结以及安排作业阶段进行评价分析。课堂预习阶段是否正确引导学生了解课堂总体,是否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课堂实际教学和案例解读阶段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等式及其有关性质;课后总结以及安排作业阶段是否可以合理总结教学内容,是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安排合理的分层任务等等。另外,在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限于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需要注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引导学生实现教学设计中的要求。
评价标准是决定评价教学是否客观进行以及是否可行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内容制定多元评价标准,促进评价教学的客观可信性,同时展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魅力,并且可以从一定角度提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和自身教学水平。
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程《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进行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心得之后再对彼此表现做出评价。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情况安排分组,并安排一定任务给每个小组,在小组完成之后让所有小组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派发“教学评价表”,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能促进教师充分理解学生。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将多元化评价教学渗透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教师及时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纰漏,并及时加以调整和优化,进而设计出符合当下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教学设计,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