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工农小学 马志辉
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于新的知识点往往都是采用背诵的方式,对知识并没有深入理解,靠背题的方式自然不能考出好成绩。如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其应用于日常数学学习中,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也提上去了。
研究显示,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明显的标志,对于学校学到的知识点有延迟性学习特性,即在教师教完所学知识点后一段时间才能理解与消化,但是一堂数学课上往往会讲若干个知识点,学生最后不能把所有知识点都记住。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谓具体思维主要指学生利用所能看到、听到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形象关系去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比大小”这一课,一般教师就是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展开教学,比如拿出一把糖果分给若干同学等。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学生直观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依靠形象思维进行教学。
现如今,低年级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低于其年龄段水平的。部分学生思维有偏于发散性且求异心较重的趋势,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薄弱的。如果没有创新的勇气与欲望,也就谈不上培养创新性思维。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思维的主导者。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培养环境。首先,以学生为主导。传统教学最大的失误在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不得不服从,并非发自本心,自然效率降低。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时间。一堂课几十分钟,学生所说的话超不过10 句,谈何创新?只有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只有在反思中,学生才有可能产生求异心理,为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做铺垫。
例如,在“认识图形”这堂课中,前20 分钟由老师介绍每个图形的特点,后半节课全部留给学生观察周边环境,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区分不同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组成。让小朋友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思考,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拼出不同图案。把课堂营造成一个图形创新活动室,学生可以尽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成为教学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教学中的指挥者、领导者。教师应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获得、理解和进一步进行创新的过程理解所学,而不是被迫接受知识。很多教师的确很有思想,对于学生创新的培养也充满趣味性,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并不注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本末倒置。
以往找规律的教学都是提供给学生一些递增或递减的数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完成找规律。教学找规律内容的时候,在学生学会简单的递增、递减规律后,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难度略高的习题,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发现解题规律,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地去引导学生,让其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以此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的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得不到高分,通过分数的激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这样孩子们也更有成就感。
很多学生都有着创新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保护并不断引导鼓励学生的思维。鼓励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信,从而喜欢上创新,同时,创新又能给他们带来收获与快乐,从此良性循环,乐此不疲。当然,学生现阶段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弱,人生观、是非观还不成熟,出现一些错误也属正常。教师应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给予足够的指导。教而知惑,惑而思进。
低年级数学教学是学生整个人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对其今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培养创新思维不但应用于眼前,更是为学生将来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虽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但随着我们的思考,解决之法也不断涌现,这正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