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罗艾奇 褚德勇 彭小军
为了应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审计行业产生的影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17年6月30日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促进工作方案》指出,要在四个领域推动行业信息化改革:一是政策引导、路径规划和资金扶持;二是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三是引导供给、对接供需和优化服务;四是制定标准、深化应用和修订准则。
2020年初,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使得远程审计成为审计行业首选的工作方式。为规范各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对远程审计技术的使用,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20年2月12日发布了《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提示〔2020〕第2号—采用远程审计方式的特别考虑》,明确了远程审计的定义,使用远程审计技术的条件,远程审计工作方式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分别在3月和7月对外发布的两则公告中,对远程审计的具体工作方式进行了列举说明,并提示审计人员远程审计存在的局限性和额外风险,明确强调了要抓住机会敦促创新行业发展。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行业信息化改革的提出的指导方案,当前审计行业的信息化改革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函证是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审计中必须使用的一种方法,传统函证有效性受外部因素影响很大,例如被函证单位的核对授权盖章过程、被询证方回函、快递公司配送等。电子函证平台将具备用户防伪认证授权、实时上传、实时核对、电子盖章签收、智能采集分析、云存储等功能,通过使用电子函证平台,能够提高获取函证证据的效率和质量,节省函证工作时间,也能节省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的时间,降低沟通成本。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为电子函证平台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2019年11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率先推出电子询证函服务。11月11日,久其软件联合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发布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函证云平台,开创了国内电子函证平台的先河。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抓住当下技术飞跃的时机,加大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力度,大力推进电子化函证平台建设,规范电子印章的应用,落实电子底稿、电子审计证据的法律地位。
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需要各级注协支持,合理运用国家各方面支持和刺激政策。通过集中采购,与软件企业、银行开展合作,推广审计信息系统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普及。例如,用友公司开发的CPAS审计信息系统,自2014首次发布以来,现已更新到4.1版。这款软件集合了审计管理系统、审计作业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和函证中心系统,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线上管理模块,为在线搜集审计证据和进行数据分析提供了多种审计工具,实现电子底稿的在线查看、编辑、归档和远程复核,以及线上函证收发管理和集中控制。新型的审计信息系统为会计师事务所采取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方式,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
远程审计工作方式是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远程审计是由审计人员通过网络通信渠道和信息化工具,获取被审计单位电子财务资料和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及与被审计单位、涉及审计取证的单位或监管部门等相关人员进行远程交流,实施部分审计工作并形成相关工作底稿,并于后期追加现场审计工作的一种审计方法。会计师事务所要合理安排远程方式执行审计工作,研究完善远程审计规范和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远程获取审计证据的质量,促进审计手段转型升级。
除了鉴证业务以外,会计师事务所也将探索咨询服务及其他非鉴证业务远程执业方式,通过应用远程访谈、远程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等,完成相关服务。
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远程审计技术的加速推广,需要审计人员从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上进行革新。从信息化技术和远程审计技术在审计工作各环节的应用来看,审计人员在各个审计环节中分别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能力。
首先是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及其内部控制,初步确定审计总体策略和具体计划。该过程涉及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搜集,大部分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搜集或文件传输来实现。涉及需要访谈或进行审计项目组内部讨论的程序,可以通过视频交流或会议的方式来实现。至于制定审计策略和计划,可以通过事务所自己建立的数字信息平台来实施管理。审计人员应该掌握通过电子信息平台搜集整理审计证据的能力,并辨别电子渠道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真伪,评估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其次是审计的实施阶段,需要执行审计程序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该过程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例如,在从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中提取数据导入到审计作业软件中时,如果发生了信息不兼容的情况,需要审计人员通过修改程序指令来防止数据出错或丢失。此外,审计人员还需要熟练地掌握审计软件的操作,除在审计准备阶段利用软件来记录审计策略与审计计划,在实施阶段还需要掌握审计软件导入导出数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备份信息,执行数据分析等技能。
最后是审计报告阶段和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复核。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报告的撰写、意见讨论、审核以及审计报告的落实等工作任务。有些软件建有审计监管平台通过可视化的审计结果展示,可以帮助事务所管理层更好地依据审计结果,制定审计复核方案。审计工作结束后,还需要对电子工作底稿进行归档管理。
除此之外,作为合格的审计人才,首先需要满足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在职业道德中,与行业变革关联最紧密的应属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通过教育、培训和职业实践获取和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多变的电子信息环境,敏锐地识别出审计风险,并执行恰当的审计程序,以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为了适应未来审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满足远程审计工作开展的需求,学校在制定审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
第一,在原有审计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对学科前沿知识的讲授,并强调其重要性。当前,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在审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广泛使用的审计教材中,一般对前沿信息技术的运用甚少提及。即使存在这些内容,往往也不会作为学科学习和考核的重点。但是由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对审计行业的影响愈加显著,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到就业时可能完全无法融入岗位需求中。因此,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应该将信息技术在审计行业中的发展和运用作为一项重点,并通过课时的设置和对知识点的考核,体现其重要性。
第二,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增加信息技术模块,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尽管现在许多高校在培养审计人才时都意识到实务操作的重要性,学校往往会采购审计实训平台来帮助学生进行实训操练。但对于计算机技术对审计工作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审计信息化背景下,一些预先设定的审计程序代码和审计软件的日常维护需要懂计算机和审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完成。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是,应该增加信息技术模块,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的教学。开设审计学与新技术结合的课程,如大数据审计、远程审计等。
第三,在审计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增加场景式的案例教学,通过审计实训案例帮助学生进行远程审计的操练。未来审计人员面临的电子信息环境比现在的面对面交流更加复杂,这就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践可以培养出审计思维,让他们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通过实训项目案例教学,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远程审计的具体方法,掌握审计软件如何运用,电子底稿如何编制,审计数据如何分析,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审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善,远程审计的工作方式目前在实务操作中运用并不成熟,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行业的信息化变革势在必行,也会对审计未来的工作方式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教学要具有前瞻性,结合行业发展方向,及时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及时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审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