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X阅读教学方式是借由对教学内容的重构,密切建立课内和课外联系,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促进课内和课外阅读教学双重改革。将1+X阅读教学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实现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文章以1+X阅读教学方式的内涵为切入点,详细介绍1+X阅读教学的类型及其实施途径,借此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借鉴,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1+X阅读教学方式;应用策略
一、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即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丰富阅读储备,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驱动学生读整本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在课标要求的指导下,教材编写人员重新编订了语文教材,而且,统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指出:使用好统编版教材,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建构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的密切联系,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同时,他还倡导应用1+X的阅读教学方式,切实地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有效地引入课外阅读资源,使学生在阅读兴趣的作用下,实现个性化阅读。立足于此,我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尝试将1+X阅读教学方式应用其中。
二、 1+X阅读方式的内涵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立足统编版教材的特点,提出了1+X的阅读教学方式,并对1+X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界定。他指出:所谓的1+X阅读是指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以教材文本为切入点,挖掘、补充其他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驱动学生自读课外资源的教学方式。从这个内涵中可以看出,1是教材阅读文本的存在,也可以是阅读主题的存在。X则是以1为线索,引出的其他多个阅读文本。结合温儒敏老师对1+X阅读教学方式的说明,可以获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应用此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阅读量的增大,使学生们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阅读储备,还可以使学生在体验课堂的过程中,受到教师的指导,获取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掌握阅读的主动权,通过自主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所以,我认为,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实现1+X阅读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教师要将课堂作为主阵地,围绕“1”为学生们选择有关联的“X”文本,驱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1+X的议题组合和应用入手,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1+X教学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三、 1+X阅读教学方式的类型
从上文对1+X阅读教学方式的应用策略可以看出,“1”与“X”的组合是尤为重要的,是此教学方式有效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的保障。在对1+X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和应用的过程中,我发现,实现1和x有以下几种组合类型。
(一)拓展提升型
所谓的拓展提升型是指从“1”到“X”的阅读,即从单篇到多篇的阅读。该类型中的1和X是有着相似性的,或者是文本内容相似,或者是文本形式相似,或者是文本主题相似。在课堂上,教师以“1”为基点,借由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使学生们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掌握解读此类文本的方法,感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体验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之后,则发挥主观能动性,对“X”进行阅读,通过“X”来验证“1”,从而增强阅读认知,提升阅读效果。
以《〈诗经〉二首》为例,这节课展现了《蒹葭》和《关雎》这两首诗,立足这两首诗的结构特点,我确定了“重章迭唱,一唱三叹”此议题。之后,围绕此议题,为学生们选择了《式微》和《子衿》这两首古诗。在组织了“1”和“X”之后,我指导学生们先阅读《蒹葭》和《关雎》这两首古诗,探寻其结构特点。在探寻了结构特点之后,应用经验,对《式微》和《子衿》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在延伸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结构特点。
(二)诠释衍生型
所谓的诠释衍生型是指用“X”中的信息对“1”进行补充,或者对“1”中的部分信息进行解释、补充,从而起到以文解文的作用,使学生们充分地迁移阅读经验,建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种组合类型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积极地作用。在应用这种组合类型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1”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要点信息,确定阅读议题,接着,为学生选择、呈现“X”,引导学生将“1”和“X”中的内容、结构、写法等进行比较,实现对文本要点的理解。然后,用阅读“X”的经验,引出“Y”,将“X”和“Y”进行组合、对比、提炼,促进对“1”的理解,起到“反哺”作用。
以《与朱元思书》为例,这篇文章是作者以泛舟江上的感受为出发点的,利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从富阳到桐庐这一带秀美的自然景色,展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仕宦生活的否定,逃避现实,寻求隐世生活的消极思想。立足文本内容,我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先确定了“体会作者避世隐居,寄情山水的思想”此议题。古人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文章较为繁多,因此,围绕选定的议题,我为学生们呈现了《归园田居》《梁书·吴均传》这两篇文章,将此作为“X”。同时,在知人论世的引导下,我还利用故事讲述的方式,为学生们生动地讲述教材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内容,使学生们通过倾听故事,了解到魏晋南北朝的现实,以及这一时期的“隐逸文化”现象,建构对文本内容,尤其作者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的初步认知。接着,我引导学生们繼续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Y”文章,感知作者寄予在文章中的隐逸情怀。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们可以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后,我鼓励学生们将“X”和“Y”建立联系,继续深入地品析作者的情怀。如此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们阅读到大量相关的文本,实现阅读储备的丰富,还可以积累阅读经验,尤其在阅读经验的应用下,进入到文本中,对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地探寻,加深对文本内容地理解,提升阅读效果。
四、 1+X阅读教学方式的应用
(一)直击议题,打好基础
从1+X阅读教学方式的内涵可以看出,建构1和X联系的桥梁是议题。明确的议题,不仅可以为教师指出组织“1”阅读教学的方向,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搜集、整理“X”阅读文本的依据。而且,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明确的议题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此外,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明确议题,还可以使学生们掌握阅读的主动权,自主地以议题为线索,深入到“1”和“X”中,探寻内涵,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应用1+X阅读教学方式之前,教师首先要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确定阅读议题。这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的时候写出的写景散文。在文章中,老舍先生使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济南冬天的美景,无论是山,还是水,还是阳光、白雪,都给读者美的享受。通过刻画济南冬天的温暖和秀美,展现了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凸显了老舍先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高尚情操。在刻画济南的冬天的时候,老舍先生为了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大量地使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基于文本特点,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确定了“自然之美”此阅读主题。同时,关照学生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到文字语言背后,挖掘老舍先生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从而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与老舍先生实现情感共鸣。
此外,为了搞好“1”的教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我还根据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们合作阅读文本,找出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的美景,并就此进行合作讨论,通过碰撞思维,探索到文本中心思想。在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就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借此使他们扫清阅读障碍,建构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获取阅读乐趣。
(二)落实议题,指导“X”阅读
1+X阅读教学,是以“1”为中心的,“X”的存在是为“1”服务的。简单地说,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们阅读了“1”之后,可以积累语言知识,获取阅读经验,接下来,则要将积累到的内容应用到“X”中,借助对“X”的阅读和理解,落实议题目标,提阅读能力。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围绕“1”为学生们选择适宜的文本,接着,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地探寻“X”,拓展“1”的内涵。
仍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实施1+X阅读教學的时候,我们除了可以确定“自然之美”此议题,还可以根据文本的写作方法,确定“写景描写方法”此议题,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语言文字,体会老舍先生的写作特色,感知到语言美、自然美。在确定了此议题之后,接下来,教师要选择具有写作特色的其他文本,如《四季之美》《春》等文本,引导学生们利用对“1”的阅读经验,分析这两篇文章使用到的写作方法,分析作者使用如此方法,展现了自然景象怎样的特点。如此落实议题,不仅使学生们丰富了阅读储备,还使学生们积累了写作经验,巩固了对“1”的理解,有利于实现自主阅读。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统编版教材的特点,同时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重视1+X阅读教学方式,根据此教学方式的内涵,借由多样的方式,确定、组合议题,并将议题落到实处,驱动学生们从“1”阅读到“X”,并借由“X”增强对“1”的理解,掌握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在如此教学方式的应用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也将得到提升,有利于进一步地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湘源.阅读何不同步起,扶摇直上九万里:“1+X”式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8(8):81.
[2]程永平.初中“1+X”阅读教学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8.
[3]吴淼峰,莫国夫.追寻“1+X”的阅读共振:“故事一组”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及评析[J].小学语文教学,2018(9):33-37.
[4]张美娜.“1+X”主题阅读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5]韩中凌.1+X<1的症结所在: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17(22):32-34.
作者简介:熊圣红,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梦笔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