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静待花开

2020-12-17 06:38霍玢
读写算 2020年32期
关键词:青铜器教学案例甲骨文

霍玢

摘 要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一直在推广中学全学科思政课,2019年9月本校组织全学科思政课展示,笔者作为初中历史组的代表参加活动。在此过程中,笔者对思政课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分层教学思政课模式,现以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为例,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分享我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初中历史;思政课;分层教学;教学案例;青铜器;甲骨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64-02

2019年9月本校组织全学科思政课展示,笔者作为初中历史组的代表参加活动。虽然思政课在太原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对于普通的一线教师而言,什么是思政课?怎么上思政课?还是摸不着头脑,并且大家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本校举办的这场思政课展示活动,即给老师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又起到了鞭策作用。通过此次活动,笔者不仅加深了对思政课的了解,也知道了如何把思政课和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同时更好地完善了笔者一直在实践的分级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思政课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思想教育,培养既有知识修养又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中学生。中学思政课并没有固定的模板,基本可分为两类:主题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课。主题思政课不受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的影响,可自行选择材料,只需围绕主题即可。课程思政课,则需要依托教材内容,在完成课标规定的知识任务基础之上再融入思政内容。不能随意删减内容,不能忽视知识传授,同时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进去,将德育思想融入具体环节而不是独立出来喊口号。

本校此次活动要求随课程进度,因此笔者的展示内容为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情况。结合课标要求:“以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为例,说明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笔者选择的思政主题是弘扬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具体授课思路如下:首先,直观感受青铜器,知道青铜器的用途,知道每个时代的代表器物,并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青铜器感受中华文明的高度发达和多元一体;其次,归纳商周青铜器的特点,突出工艺高超,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与自豪,并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第三,突出青铜器作为礼器的用途,这是中国青铜文明区别于世界青铜文明的特点;第四,知道甲骨文的含义、用途和造字特点,加入猜字环节,提升兴趣。第五,知道甲骨文的意义,对比世界上其他远古文字,引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

确定授课思路的过程比较顺利,但如何把课上出新意,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愿意去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本节思政课的成败关键。

一、青铜器

笔者的想法是利用图片造成视觉冲击,并配合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老师的理性分析,让学生了解和认可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政的要求。对于本校学情而言,绝大多数学生都没见过青铜器和甲骨文,少数学生虽然见过,但也只是略有印象而已。于是笔者选择了课本所有图片和山西青铜博物馆一些有特色的图片,按照夏商周三代分类。在赏析图片环节,笔者直接点出图片器物的用途,每一个朝代结束后让学生表达感受。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对比归纳出结论性的答案,比如,商周青铜器比前代用途更多,造型更精美,周代青铜器铭文更多;差一点的同學也可以得出感性的答案,课堂参与度好,炒热了学习气氛。之后通过提问“你们觉得哪个器物印象最深刻?”引导学生说特点鲜明的古蜀国器物和山西的动物造型器物,由此引出古蜀国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山西北部地区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说明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这是中华文明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原因。并且通过器物造型点出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最后归纳商周青铜器的特点——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工艺高超。

接着笔者又用视频展示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泥范铸造法。进而引出司母戊鼎的制造工艺更复杂高超,规模更宏大,再次突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工艺高超,试图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与自豪。同时,让学生明白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笔者通过提问“统治者铸造如此精美的青铜器的目的”引出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统治,用青铜器严格区分等级界限,即礼器——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征伐、宴飨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西周时期,青铜器更是与分封制紧密结合。同时青铜器作为奴隶主贵族独享的物品,它的造型、纹饰都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权威不可挑战,点出唯物史观: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中国,青铜器不仅仅是一件物质产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是一种文化标签,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由此过渡到下一部分——甲骨文。

二、甲骨文

首先笔者给甲骨文下了一个定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然后让学生概括甲骨文发现的过程,设问“当时的人为什么要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以此过渡到甲骨文的内容。笔者准备了内容涵盖各个领域的甲骨文图片并配上翻译,试图以史料引导学生概括甲骨文的作用和内容。通过卜辞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甲骨文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间杂事,尤其是祭祀与战争的内容最多,并举例展示。人们通过释读甲骨文可以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而且是第一手的真实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唯殷先人,有典有册。”进而分析甲骨文的历史意义: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开始,可以补充说一下外国史学界对商以前的历史有争议,不承认我国五千年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文字史料的缘故。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

接下来进行猜字游戏,笔者引导学生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引导学生得出甲骨文的第二个历史意义:2.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音形意。目前收集到的甲骨文单字4500多个,识读1500个,甲骨文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研究。然后对比与甲骨文同时代的其他文明的文字,比如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印章文字,而且对周边国家文字的诞生有重要贡献,比如韩文和日文。笔者引导学生得出文明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生生不息,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最后视频展示汉字演变历程,引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

课程最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文化推广题:其实有很多人并不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文化,也不知道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他们崇洋媚外,自我贬低。因此我想请大家为中国的青铜文明写一份广告语,让世界看到我们优秀的文化,让国人知道我们辉煌的历史。也可以中国先民创造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例,写一份倡议书,倡导年轻人努力拼搏,不断创新。

关于此次思政课的准备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不断地推倒重建,在备课和试讲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几个自己常见的问题:1.材料太多。青铜器图片太多,学生看得眼花缭乱;甲骨文图片也太多,来不及一一分析;2.讲得太多。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3.区分度不明显。课堂设问区分度不明显,难度普遍偏大,尤其是最后一个拓展题改了好几稿。但经过这一番磋磨,笔者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思政课,会灵活使用思政课,也更好地完善了自己一直在实践的分层教学模式。

笔者认识到任何一堂课都要立足学情,分层教学,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体现历史核心素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关于体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分层教学模式,笔者有几点建议:1.掌握学情。通过历次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了解本校学生的学情,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力进行描述,预设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的难度。2.课标分层。老师具体备课之前一定要先备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将课标分层,按照学情把课标要求分层,对照课标和教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不要增加额外的负担,不要超越学生发展阶段。对于课程重难点要心中有数,这样在备课过程中更具指导意义。3.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体现科学精神,适当增加理论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体现人文底蕴,适当增加思政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体现实践创新,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4.分层设问。老师在具体设置情境、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难易度的区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參与的可能。5.主题教学。每一课都应该有一个主题思想,分层教学要紧密围绕主题。这个主题最好能体现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类的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求,以便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J].历史教学,2016(6).

[2]杨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前中学思政课的策略和价值研究[J].《时代报告》,2018(11).

[3]张晓博.创新教育视野下中学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2016.

[4]李红丹.中学历史分层教学方法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1(3X):70.

猜你喜欢
青铜器教学案例甲骨文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