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雪芳
摘 要:初中生正值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等诸多问题。本文强化教师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外的法治教学实践活动,与其他教育途径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法律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意识;初中生
初中生正值成长的关键时期,身体在飞速的成长,心理也在不断的完善,这个阶段的初中生认识水平和能力都比较低,性格较为叛逆并且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对于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不够准确,从而引发犯罪,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的法治教育是最为系统化的。笔者希望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初中生学法、守法、用法,促进初中生健康的成长。
一、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内容
1.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保障了社会上每个人的幸福和谐生活,可安全感的维系需要这个国家与社会中的每个人尊崇和遵守法律。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是非曲直,做到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心中有法。
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要从贴合初中生自身生活的内容讲起,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公民拥有哪些权利和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理解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并肩负起履行公民义务的使命与责任。
2.远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当今社会上存在诸多不利于初中生成长的低俗、色情、暴力等内容,对年纪尚小、心智不成熟的初中生产生诱导;还有因一些初中生是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与家庭和谐氛围,导致一些初中生做出违法犯罪行为;还有一些初中生不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例如:“校园霸凌”事件,施暴方与被施暴方都存在法律意识欠缺,施暴方没有意识到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施暴方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这些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初中生的法治意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件事因为与我有关,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很重要一点在于培養初中生形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感,遇到同学被欺负,要勇于站出来,保护同学,在社会上遇到他人遇险,懂得寻求警察、父母或者身边其他人的帮助。这都是《道德与法治》课不能缺少的内容。
二、初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间,同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极其不稳定,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走上不归路,给自身的成长带来危害,也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潜在的威胁。
2.有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治建设,科技创新发展、文化发展传播都需要青少年来继承与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将基本的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身上,做到全民守法,全民懂法,而学生是最普遍的群体,也是法律知识普及困难的群体。
三、初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法治教育专业水平不足
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本科专业大多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虽然在学校上过基础的法学概论课程,但还不够专业化、系统化,考察标准也不够严格,更没有专门针对师范生开设有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专业课程。有一些缺乏教师的偏远地区,道德与法治课是由语文或其他课程的教师代上的,他们相较于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更加没有受过专业的法治教育。师范生没有受到系统专业的法治教育,现阶段在岗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法治知识储备不足是现阶段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法治教育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法治教育仅仅通过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是缺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治教育资源,有些法治教育必须通过实践教育才能起到对应的作用;其次缺乏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法治教育,一些年轻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比较娴熟,会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法治知识,但年纪较长的教师会缺乏这方面的技术。最后是社会对法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不够,在社会中不缺资源,缺乏的是能够开发法治教育资源的社会参与者。应该让当地的检察院和法院等机构成为法治教育的实践课堂。
3.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动性不足
被动式学习的效果永远没有主动式学习的效果好。现在的学生从小就被语文、英语、数学是主要科目,其他科目是次要科目的思想观念影响,因此对道德与法治课不够重视,甚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写其他科目的作业。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从未遇到过需要法律来解决的事情,就不用学习法律知识,只是在浪费时间,影响自己学习其他科目。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
1.引进专业化的法治教育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更加喜爱有过硬专业素,学生能够和拥有良好教学能力的教师一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精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会产生崇拜心理,会愿意跟随其学习,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往往都有着过硬的本领,引进专业化的法治教育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2.搭载校园法治教育网络平台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可以运用网络媒体资源,如《法律讲堂》《道德观察》等节目;网络资源有微博、微信、“每天学点法律知识”“法律知识文库”等公众号;法律大全、阿里法律等app;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等官方网页。除了这些在家可以看的网络资源,学校还应该搭载自己的校园法治教育网络平台。丰富的法治资源,多样的学习形式,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
3.教师与家长的法治教育对接
初中生生的大部分主要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度过,因而教师和家长作为初中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对象之一,都要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单靠哪一方面去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当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与家长需要共同面对、共同解决,这样才能全面而彻底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朱琥.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
[2]黄晨.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