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陈 翔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一堂真实的课堂中,学生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这些学生生成的错误是重要的课堂资源,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教育数据,等待着教育者去开发、统计和利用。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该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去转化和利用这些教育数据是值得深思的。
日常课堂中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预设之外的情况,学生出现错误更是不可避免的。通过观察会看到,在缺乏大数据信息技术支撑的课堂中,教师在面对和处理学生的错误资源时存在以下现象:
在我们周围不乏丰富经验的教师,对于课堂中每个教学问题的设计以及哪些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他们轻车熟路。然而,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其特殊性,相同的问题发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教师只用直觉经验去处理这些错误,而忽视实际的情况,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课之前,教师精心备课,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难点之处设计多道练习加以巩固和强化。但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他们的需要也是不同的,教师的设计往往缺乏针对性。
很多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并不能够一一做出回应和细致地解释,一些学生即使在课堂中被教师强硬灌输掌握了解题的方法,但也只是浅层的表面上的掌握,往往并没有内化和吸收。
笔者认为,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资源的统计分析缺少,知识衔接断层,无路可传。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也接触过,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可是同一内容分隔的时间太久,学生无法立刻将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提取出来,从而导致错误产生。
其次,系统的教学资源匮乏,新旧知识干扰,无计可施。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包括前摄抑制(前面学习的知识对后面学习知识的影响)和倒摄抑制(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知识的影响),学生不能很好地分辨新旧知识,这样就会产生概念混淆,从而产生错误。
最后,传统的应答方式局限,多维交互难以实现。“点到点”式的提问与回答,同样的错误资源可能会反复去处理和应答,这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数据分析”技术是指一系列数据筛选和清洗,采用“预测”“聚类”“相关性挖掘”等分析技术又可得到一系列相关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考虑,它更能考量真实世界背后的逻辑关系。
借助数字化手段的支撑,教育者可以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资源数据汇集到一起,这对现代数学课堂教育资源的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对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时,可以对教育现象做出准确描述,减少强硬灌输的无用功。其次,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诊断性分析,教育者可以在数据的表象背后发现它的本质规律,发现现象背后的问题,因材施教。最后,可以做预测性的分析,在多变、不确定、动荡的背景下做出智能化的决策,形成对学生发展趋势的洞察力,提高预设能力和效果。
教师在利用错误资源时,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建立“一站式”的学习,形成强大的知识管理中心,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体系化、体系知识数字化、数字知识内在化。
错误“将来时”,即在学生产生错误之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而大量的数据采集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
错误“进行时”,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了错误,此时教师通过多维互交手段,统计出学生呈现的错误资源中的共性与个性,分析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相同问题,并对个别特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目的地调整教学。
错误“过去时”,即分析错误并解决错误后,学生和教师都应该进行回顾反思,反思是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在学生反思自己为什么出错的同时,教师也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犯的错是否在自己的预设中?面对学生犯错时,自己是怎么处理的?学生为什么会犯这些错?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教育空间关注和记录学生犯的错误,对这些错误资源进行归纳并分类,以备以后遇到相同的情况时不会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