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乔晓怡
幼儿园户外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冒险精神,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开展户外冒险游戏,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话题。
案例:户外游戏时间,小燕来到大树攀爬区,她手脚并用很快就爬到了约2 米高的网格顶端,然后她开始尝试翻到另一边,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抬起一只脚想跨过横杆,却又缩了回来,反复了几次,嘴里还在嘀咕着:“我不敢,我害怕……”老师在下面鼓励她:“注意安全,如果你成功的话,就是全班第一个翻过来的哦。”小燕鼓起勇气再次尝试,她一只手抓紧横杆,另一手抓住另一面的网绳,然后跨过一条腿并踩住网格,随后抬起另一条腿跟上,整个人顺势翻越了过去,最后迅速从网格上爬了下来,安全着陆之后,老师开心地跟小燕击掌。
正在网绳顶端的斌斌也想尝试新玩法,可是整个人趴在竹竿上束手无策。他喊着:“我不行!我翻不过来!”小燕说:“我来帮你。”只见她熟练地攀爬到斌斌那里,迅速翻越到另一边,然后左手拉住斌斌的一只脚,帮他踩在绳格上,等踩住之后,斌斌将另一只脚也跨了过来。成功翻越的两个人相视而笑,玩了一遍又一遍。
分析:小燕动作协调又灵敏,遇到挑战时能勇于尝试并获得了成功。斌斌也能在同伴的帮助下获得新经验。通过解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我们了解到两个幼儿的动作发展均达到“健康领域(二)动作发展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爬架、网等”。案例中,小燕是个动作能力发展较好且性格开朗的幼儿,当攀爬网格的玩法已经不能满足她时,就萌发了翻跨2 米高横杆的挑战意识,冒险精神有所体现。老师在了解小燕的“最近发展区”后,及时给予她鼓舞,帮助她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燕还主动帮助同伴斌斌成功翻越网格,说明她掌握了“翻越”的要领,也分享了成功的经验。
所谓“冒险游戏”,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在一定的控制之下,幼儿以令人振奋和充满挑战的方式进行游戏。冒险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规避风险,学会自我保护;但是它背后不可控的安全风险因素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束缚,都会对游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针对户外游戏中幼儿冒险精神的培养展开了研讨,积极应对遇到的一系列困惑,在思维碰撞后形成组织策略,发现户外冒险游戏的价值。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出生时,就已经具备在玩耍中冒险的本能。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幼儿园户外游戏作为一种支持幼儿冒险精神培养的活动,将通过对园内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提供低结构的材料、打破年龄的界限、教师采取支持性指导等方式,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受安吉游戏启发,我园从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并调整传统的户外游戏活动,对丰富的户外自然环境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对户外环境进行改造,将园内粗大的香樟树作为天然的柱子,利用毛竹、绳索、轮胎等便于收集的材料为幼儿制作了轮胎秋千、攀爬绳、爬网、软梯等游戏设施,分设了“绳索竹竿攀爬区”“趣味行车体验场”“树屋高空区”“绳索滑轮”等区域,打造适合幼儿探索的户外游戏活动环境,既包含了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感元素,又让环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创设游戏环境时,要挖掘自然环境中可锻炼幼儿的因素,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能力开展不同阶段的冒险游戏,让幼儿体验冒险带来的快乐和喜悦。一方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环境与材料,如高大的石榴树、橘子树和枇杷树是大班幼儿的“领地”,他们浇水、测量、做标识、做“冬衣”、搭梯子采摘果子、送果子给弟弟妹妹分享,将“领地”管理得有模有样;种植园地是中、小班幼儿的“承包区”,拔草、捉虫、玩“过家家”、喂小动物,幼儿们忙得不亦乐乎。另一方面,面对相同材料引导幼儿生成不同的玩法,如幼儿们利用同一个桶进行不同的垒高、障碍跑、跨跳、平衡行走等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激发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尽情地开展创造性游戏,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带着诸多思考,教师们研读了《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一书,书中通过生动、翔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应当如何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安全性与冒险性之间的矛盾。在户外活动中,应当让幼儿养成规则意识,接触可控的风险,允许他们摔跤或磕碰,通过感受这些行为背后的成果,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不能因为冒险存在风险而阻止幼儿继续探索。
解读《指南》后,我们知道了在日常活动中,幼儿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开展活动的,冒险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不断探索新鲜事物、与他人互动和测试自己极限的机会。
在“翻越网格”活动中,绳网为9 层,总高度将近2 ~ 3 米。在攀爬绳网的过程中,在风或者同伴的重力影响下绳网会产生轻微摇晃。当小燕已经到达顶端时,教师站在幼儿的视角看问题,了解幼儿当时的内心感受,此时如果再喊“加油”根本起不了激励作用,反而会增加幼儿的压力。教师用“如果你可以的话,你就是全班第一个翻过来的”,激发出幼儿的冒险精神和探索欲望。面对未知的困难,小燕选择了挑战。在她尝试翻越的过程中,教师用安静等待的方式给予她支持,帮助她树立自信。当她挑战成功后,用击掌的庆祝方式让小燕感受到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成就感,生成独自探索的自豪感,也激发了她再次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燕成功翻越网绳后,引起其他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斌斌就是被小燕的成功所吸引过来的。在翻越网格的过程中,他所说的“翻不过来”其实是自身重心转移的问题,小燕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伸手帮助斌斌,既是互相合作的过程,又是分享学习的过程,两人一同获得了成功,收获了相关经验。
冒险是孩童时期经历的必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具有安全保障的家庭或幼儿园环境中,幼儿更应该有冒险体验。教师可以将游戏场地创设为可以让幼儿进行适当冒险的地方,但也要避免因成人的担心而影响冒险活动的开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不断的讨论和交流,对各种困惑也有了一定的新思考。
安全和冒险,看似对立,却又相融,如何让安全与冒险相互融合,构建幼儿的游戏经验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可以回放活动现场的图片和视频,再现活动场景,让幼儿自己分享经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激发同伴参与活动的兴趣。只有这样,当幼儿面对未知结果时,才会敢于不断冒险,在一次次尝试中战胜自己;面对失败也能够学会自我反思,想出办法后再次挑战,从而在一次又一次冒险中磨炼,获得成长。
“放手”不代表“不管”,怎样转变教师对冒险理念的认识,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教师在观看幼儿探索或冒险时,自己可能也会感到害怕,从而会以“保护”的名义制止幼儿的探索,甚至将这种害怕情绪传染给幼儿,中止幼儿的挑战。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女教师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不敢放手,说的最多的话语是“你跑得太快了,慢一点”“那个太危险,不可以”;而男教师在冒险游戏中,对幼儿经常会有鼓励性的语言和行为,如“勇敢点,试试看”“再高一点,你可以的”等。不允许发生一点磕碰,实质是剥夺了幼儿的游戏空间。在游戏中,做出选择、解决问题、预估风险、群体合作等技能对幼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对冒险游戏进行深入了解,转变传统的户外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如果在孩童时期不让幼儿冒险,等幼儿长大成人,就会削弱他对风险的预估和判断能力。只有教师学会放手,让幼儿拥有游戏的主动权,才能给幼儿真正的自由和充分的游戏空间。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师应重视家园合作,通过调查问卷、开放现场活动、专家讲座等活动,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冒险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冒险,培养幼儿的冒险精神。为了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精神,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培养遵守规则的“野”幼儿,而不是一味地阻止幼儿冒险。我们应秉持共同的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户外冒险游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