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亚娟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是活教材,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之一,也是最能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欲望、促进其创新能力发展、丰富其知识的重要渠道。
案例一:某个班级的幼儿带来的植物被高高地放在窗台上,几名幼儿从窗台前经过,踮起脚试图看一看植物,可是都无法看到,只能扫兴地离开。
案例二:班级每位幼儿都带来了一株植物,还有的幼儿带来了金鱼和乌龟。有的幼儿惦记着自己带来的植物,时常围过去看看、摸摸、浇水,有的幼儿还把金鱼捞起来观察,原本美观的自然角很快被搞乱了。教师看到幼儿们的这些行为就会上前制止,久而久之,幼儿们的兴趣逐渐被抹杀,自然角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案例三:开学的前几周,幼儿们带来很多动植物放在自然角,班级的自然角里绿意盎然。可是,幼儿们不会正确管理,导致很多植物都死了。
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缺乏科学的养殖常识,使自然角的管理流于形式,让幼儿无法从中获取知识,无法有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究能力。
自然角需要根据季节的特点进行种植。例如,春季,天气转暖,万物苏醒,比较适合栽培春季常见的、易成活的植物,还适合养殖小蝌蚪,做一些胚珠发芽的实验;秋季是丰收的季节,适合收集胚珠、采摘果实等。
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心强,自然角的配置应体现其年龄特点。小班自然角的动植物品种不宜过多,宜选择生长变化快、易观察的动植物;中、大班品种可以丰富一些,可配置生长周期稍长的动植物。
我们应多创造机会,为幼儿创设栽培、育苗、浇水、除草、收获果实的条件。
可以将观察时间设置在幼儿晨间来园时和午餐后,让幼儿有序进行观察。另外,在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中,可以组织幼儿对动植物进行写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对自然角的管理应有始有终,确保日常管理与观察同步。在小班上学期应以教师、保育员管理为主,下学期可逐步让幼儿参与管理。中、大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对自然角进行管理,小组种植的由值日生轮流管理。节假日,教师可挑选有意向的幼儿,让其将植物带回家照顾,培养其责任意识。
自然角的植物应摆放在便于幼儿观察的地方,用台阶式的架子放置植物可以便于幼儿观察,高度应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种植盆可以废物利用,这样既环保又安全,保持容器风格的统一,再让幼儿贴上自己设计的标签,方便各自管理和照顾植物。
小班上学期一般不要求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下学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观察记录,中、大班逐步过渡到人手一本观察记录本,一般一周记录两次,每次记录一个植物品种。记录的对象通常为动态的、有变化历程的动植物。
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然而,当今身居高楼的幼儿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并不多,他们对动植物的观察只是片面的、零碎的。自然角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场所之一,在这里幼儿可以通过绘画写生、观察记录等形式,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创意自然角,添绿又添趣”,不仅弥补了现今城市里的幼儿难以接触大自然的不足,还为幼儿随时随地观察和探索自然提供了可能。幼儿园应让自然角充满创意,焕发光彩与生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让幼儿真正成为自然角的主人,让自然角成为幼儿流连忘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