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 薛晋红
在学校中,课堂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只有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使用价值。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教材内容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重点观察,进而对教学计划进行及时调整,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知识的吸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制订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借助相关教学工具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达到有效的教学成果,从而提升个人的教育价值。其次,有效的学习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教师教学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此外,为了验证教师的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相关教育研究人士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作为衡量有效性的标准,主要包含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多样化、以教学要求为方向、针对教材重点对学生进行引导、检验学生学习质量。通过该调查研究显示,要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抓住课堂时间,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有效地学习,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较多的不足,而造成教学有效性障碍的主要原因有: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科目,并且在高考中占据的分值比较高,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较强的应试压力,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中直奔教学目标,没有设置精彩的教学环节,整个数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出现抗拒心理,无法进行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在新课改四维目标中提出,以问题引领课堂,开展问题解决。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过,若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没有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研究,课堂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新课改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情境创设,从而导致教师过分重视情境教学,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内容。并且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清楚,影响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最终造成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降低。
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思维状况。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严谨性以及抽象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观察学生思考的状态以及得出答案的速度。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程度进行观察,从而看出学生是否具有探究意识。通过这种观察学生思维状况的方法,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从而使学生思考问题的状态始终保持高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单一地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按部就班地学习,该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吸取数学知识。而发散学生思维能力也具有一定难度,主要是教师根据知识点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方面以及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学生利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需要教师与学生形成一题多解的意识,改变题目常规的解决办法,利用所学数学知识突破原有的问题解决方向,对题目进行深入性思考,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函数知识的学习时,较多题目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但是却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如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一次项系数为正数,若f[f(x)]=4x+8,求f(x)。该题目就有多种解决方式,需要学生将问题多层次推开,进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多种方向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避免学生局限于数学理论知识中,应该让学生更新数学观念,不断提升创造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变通能力的提升。
通过上文描述可知,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设置精彩的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