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调查在小班化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12-17 12:26
教师博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调查结果小班化学情

姚 丹

(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广东广州 510145)

课前学业调查要求任课教师从学生课前学业水平调查设计的研究入手,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和集体的智慧,精心设计课前调查的内容和形式,科学选择调查的范围和时间,有效地分析和运用调查结果,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时准确地做好教学设计、课堂练习,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习更有成效,从而使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精致的课堂,人人都能得到成长的高效课堂。

一、开展课前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课前调查,是指教师通过恰当的方式,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学业调查内容,在课前对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及认知经验等方面进行了解。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及经验来进行预设,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将学生统一设定为“知识空白”,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但实际上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基础、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一刀切”的做法完全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通过课前调查后可得到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首先,对于汉语拼音,学生在学龄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在上小学以前就通过幼儿园学习、家长教育或电视、媒体等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如果教师简单地进行无差别教学,则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其次,语文的古诗教学,很多学生对古诗已经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有的甚至对诗意都了解得很清楚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按常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指导,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偏离了小班化理念中的“以生为本”的精髓,难以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目标。课前调查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题,力图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技能,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把握学情,从而有效设计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此外,传统的大班由于人数众多,教师进行细致的学情分析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在小班化的课堂上,由于人数少,客观上为教师快速整理出调查结果、及时分析调查结果、改进教学设计、进行重点关注提供了可能,为做好课前调查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因此,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前调查不仅能够让教师做到“知己”,更能够实现“知彼”,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二、实施课前调查研究的方法

课前调查作为了解学生学情的有效手段,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在以往对学生学情分析时的模糊、笼统的弊端,调查的目的性更明确、关注的视角更准确、获得的数据更精确,为下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结果。因此,科学地实施课前调查,是确保调查效果的必要保证。

(一)认真设计课前调查

1.遵循针对性原则。依据时间或空间的情况,针对因城乡差异而对学习内容有距离感的知识,课堂需要对特定学生群进行调查。例如,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槐乡的孩子》《秋天的雨》所讲述的内容中,居住在城市的孩子未必了解得很多,这时就需要对城市的学生进行调查;而《我们生活的社区》对于从农村到城市借读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借读生,对社区了解很少或者不知道,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融入社区,很多这样的学生都缺乏参加社区公益、娱乐活动的机会,对“社区”这一概念还比较模糊,对社区经济、文化、自然的特点更是没有深入了解,实践活动参与少,因此就需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调查。

2.课前调查的形式。课前调查的形式主要包括题单式、口答式、谈话式、导学案式、课堂观察式。其中题单式和导学案式调查以文字调查的形式呈现,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两点:第一,不能把调查变成学习结果的测试,调查只是为教师个人教学提供参考依据,而不是考试,因此要尽最大可能地避免造成学生压力大、紧张等现象。第二,调查的语句要活泼、轻松,内容不宜太多、太长,抓住最主要的问题进行调查即可。低年级的调查以比赛、游戏等形式进行,调查内容以“我能行、我会做、我了解、我明白”等作为要求呈现;针对高年级则可以通过“快乐10分钟”的形式,在10分钟内完成简洁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学生自信,减轻学生对课前调查的考试压力,以使教师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水平。此外,口答式是通过口头回答的形式进行调查,谈话式则是通过教师与特定学生谈话交流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情,课堂观察式则是以上节课学生上课的综合状态为依据,并以课堂练习、作业等作为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各种调查方式应灵活应用,避免一成不变而造成调查效果下降及学生参与调查的积极性降低的现象出现。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凡卡》一课前,教师可以调查学生的阅读感受,可以采取课堂访谈、课前自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对学生展开具体、实际的全班调查,这样就可以把握全班整体的阅读状况,同时也能反映出每个学生的阅读状况。对学生阅读调查的分析,依据课标对阅读能力的规定和学生实际阅读状况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把握、细节把握、阅读感受。调查运用如“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在什么地方读得懂,什么地方读不懂?”“你用什么方法记生字?”这样比较开放的题目,最大化地保持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及个性化的学习特点,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初学的原生状态。

3.课前调查的内容。根据课型、课例的不同,调查的内容一般分为三大类:基础性调查——主要是了解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已有基础,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突破教学重点的策略。例如,教师在讲授《荷叶圆圆》之前的调查,就需要设计填空题等相对活泼的调查题目,了解学生对这篇课文中生字的掌握情况,掌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预习情况,并对学生已经掌握的音节、声韵母进行复习与运用,激励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通过预习正确认读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有了这个基础后,教师可以在课上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如对“篮”字的认识,通过与“蓝”字比较,向学优生介绍识记“篮”字的方法,达到巩固学过的生字、灵活使用学过的方法、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三重功效。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前,通过课前调查,教师知道了学生感兴趣的不只是威尼斯的小艇,还有威尼斯这个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及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情况……而其中威尼斯的小艇船夫的驾驶技术、威尼斯的小艇在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中所起的作用,是学生们最想知道的,但这些知识课文中并没有全部讲述。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示学生上网或查阅有关旅游的书籍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并在课堂上增加交流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改变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

(二)科学分析调查信息

1.认真分析调查结果。课前调查的结果为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调查结果,掌握自己所需要的重点信息:本课内容学生已经学会哪些知识并达到了什么程度?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或能力存在不足?与本课教学重点内容相关的可供迁移的知识或能力,学生掌握得如何?哪些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存在困难?教师或学生还要做好哪些准备?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的时候,还必须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既有知识积累方面的差异,又有学习能力的差异,还有个性上的差异。小班化课堂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预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调查结果中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调整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并做好其他相关辅助内容的设计及铺垫,尽可能地适应差异,提出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中求得最佳发展。例如,教师可利用调查结果针对能力强的学生预设难度较大的内容,对能力一般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不仅在难度上,也可以在数量上进行调整。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够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既发展了“强者”的学习能力,又保护了“弱者”的学习积极性。

2.理性看待调查结果。由于课前调查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差异因素,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并非都能够达到百分之百的吻合,个别情况下甚至可能提供错误的信息。即使采取了全班的调查方式,因调查内容设计上的侧重点不同,反映出来的信息也未必能百分之百满足教学设计的需要。

例如,在数学调查中可能会发现很多数学知识还没在课堂上讲授,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但是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是不系统的、模糊的。学生的这种“会”还只是一种相对低层次的“会”,是缺少数学化思考的“会”。如果教师认为学生会了就不用教了,那么学生就会缺少探究发现知识的经历,缺少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理解和构建。因此,具体地了解学生“会”的实际情况,也是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的内容,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策略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展现他们已有的知识状况,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小班化教学课前调查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课前调查的推行,老师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薄弱生的基础得到了巩固,学优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同时,教学与练习的精心设计,使教学更加切中实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课内教学任务完成得出色,课余的学习负担也随之降低,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小班化课堂凸显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课前调查这个方法,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获了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行为前移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激励,也让更多学生在课前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这种自发的主动性学习反过来也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快速成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稳步提高。

总之,随着课前调查研究的深入推进,小班化课堂越发显示出它独有的优势与魅力。只要教师紧紧抓住“关注学情”这条主线,有效地设计和改进课前调查工作方案,“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小班化教育目标一定会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小班化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小学低年级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及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乡镇小学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思考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