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古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以广州市番禺区大岭村为例

2020-12-17 12:10王丽娟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大岭古村古村落

王丽娟(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研究背景

全域旅游是当下旅游的发展趋势,指的是将某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的一种模式,同时也能更好地优化资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建设和整个行政区的经济提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1]。如何把握契机,全面推进和完善古村的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的建设,成为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古村的发展的难点和热点。

古村旅游从最初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初期阶段到90年代的发力阶段,再到近十年来的发展阶段,已经是国内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类型[2]。但是由于古村特殊的性质,在管理和运营方面难度较大,在游客旅游体验与古村的文化传承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古村旅游发展找寻更合适的道路。

■古村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广州是一座有着依山、沿江、滨海的城市脉络的文化名城。在广州的全域旅游规划中提到要突出岭南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再现岭南水乡风情,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逐渐从景点旅游转为全域旅游模式。

(一)利于民俗文化的保留与发展

大岭村是广州十大古村落之一,也是广州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和广东省名村。在全域旅游的政策支持下,番禺已举办了多届的传统民俗文化节,将番禺的民间艺术中的飘色、龙狮、鳌鱼、鱼灯、乞巧和凤舞等作为巡游节目展示给游客,让游客亲身体验番禺古村落的民俗文化。文化传承能更让城市周边古村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更完整庞大的民俗文化盛宴,有利于发展古村落博物馆群,充分展示古村落的文化和风采。

(二)利于古村建设和古迹保护

大岭古村位于广州郊区,距离中心城区约50公里,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较大,古村的建设和保护成了古村发展的核心问题。古村文化的传承能为古村的整体规划格局提供参考和指引,同时也能为古迹文物保护提供辅助。彰显古村文物修复和古迹保护的重要性。古村的古建筑的格局和风格都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都是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是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利于古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与资源的丰富,人们对于旅游的需要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闲逛、看风景和品尝美食了,而是更期待一些多元化的、综合性、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番禺古村比较聚集,文化传承有利于将古村旅游形成一条展示产业链,更有效地突出古村文化特征,发展旅游产业。古村落吸引游客的核心资源便是古村落的文化与历史的传承,文化的传承能更好地提高古村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增强古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大岭村的现状与特色

大岭村背靠菩山,三面环水,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中保留着很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包括祠堂、牌坊、古塔、古桥、麻石巷等等,宛如一座活的博物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一)村落格局

大岭村村中民居大部分临水而建,呈自由式岭南水乡布局和规则梳篦式结合的布局形式。整体呈现半月形结构。村内有一条主轴古街,沿着古街散开出鱼骨状的小街巷,形成典型的山水村落的格局。

(二)建筑特色

大岭村老建筑林立,多达112处,建筑时期涵盖明、清等不同时期。古建筑大部分以民居和祠堂为主,建筑多处运用灰塑、砖雕、石雕等传统工艺。村中的“玉带河”以自东向西的走势贯穿全村,河涌上横跨着很多石桥,其中以龙津桥最富盛名。在桥旁修建有一座文昌阁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村口的陈氏大宗祠门前放置着禁止出卖祖宗田地的禁约碑,禁约碑后放置着大大小小数十块石碑,彰显着大岭村曾经出过1个状元、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官员,这对于小小的大岭村而言实属罕见。祠堂、民居、石桥、古塔、门楼、牌坊、麻石巷、蚝壳墙等,组成一篇在古村中悠扬传唱的建筑乐章。

(三)水口园林

水口是风水学三纲五常的纲要之一。水口园林指的是运用风水手法,营造一处山石犬牙交错、清流左环右绕、建筑各抱地势、树木郁郁葱葱的风景之地。村口陈氏九世祖陈皋夫祠前临大岭涌,河涌之上修建龙津桥、接龙桥,西北角修建大魁阁塔,这是珠三角地区现存比较完整的乡村水口建筑群。风水景观除了体现传统风水学的理论之外,也能体现传统村落中民俗文化与村民居所间的融合关系。可借鉴到现代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理论中,把城市建设为更生态、更人性化的宜居场所。

■大岭村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一)多元主体关系

古村民居多属村民私人所有,产权困扰了民居整体的修缮和整体的规划,所以应先确定利益主体,才能把握发展的方向。目前,很多的古村旅游项目的利益主体都是以政府为主导,担任着古村旅游的监督和管理职责。

(二)保护与发展

大岭村周边聚集着较多的工业,工业是大岭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工业多必定会对原生态的村居生活带来污染和破坏,同时也影响着本土文化的保留和发展,因此如何在经济与环境之间取舍是大岭村面临的很大问题。大岭村原生居民青年一代需要新的住房,而土地已没有空余,很多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面临拆迁危机。

(三)欠缺独特性

现下大岭古村改造正在逐步进行中,结合岭南乡村文化建设了很多村落旅游景点,但是自身特色不突出,游玩路线和景点设计存在一定的瑕疵。文旅产品及产业链不完整,不能吸引游客进行第二次游玩。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全国的很多古村都在实施着乡村振兴的战略。如何能在百花齐放的氛围下,凸显大岭村的特色,更是对大岭村规划建设的重大的考验。

■大岭村发展建议

(一)有序地开发与活化

大岭村可考虑在产权不动的情况下,由政府出资聘请第三方进行整体协调管理。古村落居民以其所有的古建筑入股,参与古村落保护与利用,所得收益反哺古建筑修缮保护,形成良性循环[3]。

发展古村文旅、有序地对古村进行活化是大岭村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一定不能以丢失传统文化和古村民俗为代价。深度挖掘大岭村的民俗文化,让游客沉浸其中,增加游客互动体验项目,了解传统古建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形成完整文旅产业路线

大岭村的显宗祠修建于明朝时期,祠堂门口的两个雕花石墩上刻有西洋儿童的形象是极为特别的,显宗祠中水产形象的出现也属于岭南地区首例。诸如此类比较有别于其他古村的文化内容应该被充分挖掘,可在文旅产品的开发中体现,以此来体现大岭村的独特文化风貌。

此外,在民间信仰方面,风水塔和表彰姑婆贞洁的三遝庙在岭南古村中也是较少见的。能体现出珠三角地区独特女性文化谱系。充分挖掘大岭村的文化特质,在景观环境中成有序列有逻辑的展示出来,形成游客的连贯式记忆,才能更好地让游客沉浸其中,体会千年古村的文化内涵。

(三)利用文化资源提供文化体验

在唤醒大岭村民对本村的文化自信后,利用社区的公益场地开展一些文化体验课程,展现旧时古村人们生活劳作的内容,例如纺织、绣花、蜡染、烹饪等,形成一个鲜活的生态博物馆,让更多人参与,拉动旅游经济。同时利用现代新媒体的手段,大力宣传大岭村的文化特质,提起大家对古村旅游新的认知和热情。

■结语

传统村落是村民聚集、生活的场所,也是民俗文化和风水文化的载体。古村落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民俗文化沉淀下来的鲜活的艺术品。在岁月的流逝中,保存下来了很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冲击着古村的传统格局,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明显,应大力宣传大岭村的文化内涵,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同时确定保护主体,建立法规制度,督促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大岭村遗传下来的美好回忆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示、再现,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岭南村落的商业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以及兼容并蓄的女性文化。完善文化载体和记忆符号,是对古村文化传承的逐步实施的过程。通过对大岭村的解读对广州古村审美价值的提升和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大岭古村古村落
《古村小巷》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古村——大芦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北去呼中
冰雪大岭——昆仑
冰雪大岭一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