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张建秋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理性思维的主要渠道。初中数学的内容兼具基础性和抽象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很难在教师统一讲解的环节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为了促进教育成果能得到均衡和整体性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法实际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进行合理分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目标能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方向,也是其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课程的内容,对教学目标实施分层,并将其作为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指导标准。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化细分,使其以具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讲解到“一元二次方程”这个部分的知识时,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学生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这个知识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理解这个知识点的现实意义;第二个层次,学生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相关知识点,并能验证其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第三个层次,学生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形式,并能理解相关知识。
要想实施分层教学法,教师应该对教学对象实施合理化分层,也就是根据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方面的能力差异对其进行层次划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体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教师实施统一教学,很难使所有学生都掌握所讲解的数学知识。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较强,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思维较为活跃;第二个层次,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能对问题进行分析,但是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第三个层次,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数学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很难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在课堂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对教学过程实施分层,主要包括学生分层和教学目标分层,使教学过程以简单、难度中等以及较难这几个层次呈现出来。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时,可以利用课堂问题使教学过程的难度体现出梯度性和层次性。比如,教师可以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计基础性问题,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侧重于思维能力提升的问题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到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教育。例如,教师讲解到“一元二次方程”这
个部分的知识时,在布置课堂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设置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证明当n 是任何实数时,方程x2+2nx+n-4=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第二个层次:将方程化成整式方程;第三个层次:解方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了难易层次划分,有利于夯实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习中等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锻炼学优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结果有利于教师提供调整教学方法。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作用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对教学评价实施科学分层,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弱点,从而选择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阶段性测验的方式来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主要评价其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主要评价其在对数学知识应用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变化;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侧重于评价其思维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举一反三能力的提升程度。通过教学评价分层,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教育朝着科学性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理念渗透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分层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合理性原则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实施分层。通过本文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路径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