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冰 张伟峰
处于新时期的小学生,家庭给予孩子太多的溺爱,甚至已经变成沉重的包袱,物质拥有量的过剩与情感精神营养的不良导致孩子发展出现失衡。特别是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碰撞与锤炼,缺乏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环境。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班级管理与建设中面临的课题。基于二十余年班级管理工作实践,现将探索班级管理平台开启的“金钥匙”盘点如下:
语文教师当班主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主题班会时,利用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和激发学生远大的理想志向,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设置学生喜闻乐见、如临其境的生活情境,让典型和哲理引领日常生活。
在教学经典童话《丑小鸭》一文时,丑小鸭刚出生不久,大家都认为她长得丑,于是公鸡啄她;哥哥姐姐咬她;小鸟讥笑她;猎狗追赶她。读着文中的语句,大家都能读到一只可怜、孤苦和无助的丑小鸭,学生的同情心一下子被激发。此时问学生:你们认为欺负弱小者对吗?同学们深深认识到欺负别人何等邪恶,接着讨论到丑小鸭后来是如何对待呢?学生们抢着发言:她选择了离开;没有报复别人;很宽容大度。顺势结合当天班上两位小淘气课间打闹一事说开:若今天程同学能容忍一下,严同学不那么武断,你们俩的闹剧能发生吗?唉,看来我们还得将自己同丑小鸭比一比。这时,学生心目中的丑小鸭多么值得敬佩呀。又如,在古诗《游园不值》教学中,学生们感悟文本:诗人兴味盎然地去游览满园春色,却扑了空。可是诗人并不悲观与失望,由欣然遇见的“一枝红杏”探讨到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心中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引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至理名言,引领学生若要成就自己的梦想,就不仅需要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且尚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剖析至做人的道理:要用乐观的态度,欣赏人生的每一处风景。像这样,平时课堂上点击教材的细微与宏大,散播德育的种子,对于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教师来说,需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只有走进心灵,才能传播美好的德性。为此,创设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袒露心声。比如,阅读学生日记、作文或微信留言,耐心倾听学生心声,拉近距离、加深情谊。班上有位学生,学习成绩很棒,管理能力也很强,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可是其利用“职务之便”,随意索取别人的学习用具。同学纷纷告状,大有引起公愤之趋。班主任教师一时得知,心中霎时怒火熊熊,但还是强忍着、平复心情,采用“冷敷”方法为佳。午休将这位学生喊到身边,心平气和地聊天,问了近来开心的事儿、烦心的事儿。谈话间,真诚点数其勤劳、聪明、热爱集体的良好表现,接着让其总结最近的不良表现。这位学生边流泪、边述说。通过多次聊天,终于慢慢有了改变,一月后经全班监督,恶习已经荡然无存。后来,成为班级“偶像派人物”。
另外,班上有一位同学离家出走。事后,了解其家庭情况:父亲是乡村瓦工,不幸染上白血病,中年即逝。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人,常年在家务农。这位学生六岁患上过敏性紫癫,每两周都去市立医院透析。昂贵的药费将苦难中挣扎的家庭推向深渊。虽然学校、社会等各方之力援助,勉强维持艰难生活。就在其父亲去世不久,这位学生竟然失踪两天。于是,赶紧找其谈心。开始,这位同学什么也不说,重复了多遍,最后才道出事情的原委:原来嫌家里穷,同学们瞧不起。于是,给他讲身边真实的故事,促使其明白一个人的价值并非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尤其是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听后,这位同学坚决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陪妈妈好好地生活下去。后来,这位同学自信、勤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班级活动。
孩子的世界是何等干净与纯洁,他们看起来时而执拗、耍赖,时而又任性得不可理喻,但其实更多是儿童在特有年段呈现的心理现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发现孩子本真的教育,最能打动孩子的心。孩子的每一种经历都是成长中的一笔财富,引导孩子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这是每一位有智慧的班主任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蒙以养正,圣功也!”在班级管理中,扣准契机、搭建情谊的梯子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表明德育工作需要实抓实干、注重知行统一。活动是受教育者道德形成的基础和动力,是德育的有效载体和形式。比如,毕业年级组织秋季野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附近的山脚下,寻找一处平坦的地段,划分六人一组,有的垒灶、有的拾柴、有的切菜……一簇簇忙碌的身影伴随着一阵阵欢声笑语,将一份份浓浓的情意彼此传递。半小时后,有的简易桌布一铺,席地而坐,小饭桌宣布开饭;有的尚在忙着生火,黑烟熏得眼泪直流;有的在锅边自告奋勇地炒着,一边尝、一边喊:“咸死了,能吃吗?”在活动中,学生亲身体验诸多收获,笔尖写下的语句流淌着深情和温暖。实践出真知,广泛开展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打开校门,走向广阔的空间,由此提高道德修养,即走开放型的路子。一味“填鸭式”地灌输和说教,会使学生感到苍白无力和乏味,导致德育工作事倍功半。教师节组织学生分组采访身边的老师,让学生在亲切交谈中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艰辛。学生在访后感中号召尊重老师,用努力学习回馈辛勤教诲,言辞间透露出拨动学生心弦的巨大力度。辞旧迎新时,学生自导自演“庆元旦、迎新年”联欢会,教室一眨眼被精心打造成娱乐厅,四位主持人闪亮登场,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优美连贯的串讲词,以及文雅大方的举止,毫不逊色优秀主持人的风采。节目内容广博而又创新:个性化的装束、精典的英文短剧、别出心裁的鬼步舞、乡音甜美的黄梅歌、幽默风趣的双簧等,赢得阵阵不息的掌声,观者大有意犹未尽之赞。在热闹的间隙,欣喜发现平时最沉默寡言的同学亦参与表演,脸上不时露出喜悦之意。不容置疑,上述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毅力、勇气和创新等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内在的力量,在活动实践中汲取了丰盛的营养。
教育的最美之处在于接纳差异,摒弃短视之光和功利之心,让学生体验积极向上和充满激励的学习生活。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需要发现孩子内心本有的纯良。四年级的一节课上,突然有纸团扔向前排座位。课堂按下暂停键,打开纸条,上面写着“××同学喜欢××”。凝视纸条几秒后,感觉分明遇见“早恋的萌芽”,脑海里一片空白,走到黑板前写下“喜欢”二字:“同学们,你们肯定也有喜欢的同学吧?你最喜欢谁?”一阵议论纷纷。班长站起来发言:最喜欢的是严同学,因为最热心助人,每天值日都是他提水,出板报时总是给我们递彩色粉笔,学习成绩又好,每次数学都考全班第一,说话也幽默,常常引人发笑。一席话说完,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里都充满了光。接着肯定优秀、美好的行为品德人人都喜欢,纸条上的同学值得喜欢呀!大家想想,这里的喜欢是不是大人之间的两人一起过日子、养孩子?班上一阵哈哈大笑,有一个很响的声音:自己还是孩子,没钱养孩子……同学们考虑得很周全,也很实际,喜欢一个人是你的权力,喜欢谁没有错。老师希望每个同学努力地成为被喜欢的人,努力地让自己拥有多多优点。和同学们交流到此,悬着的一颗心才着地,第一次公开处理这种“秘密”,竟然很顺理成章。平息了课堂小小插曲,接下来的班会课上开展一场评说活动,主题为《我最喜欢班上同学××》。在趁热打铁地评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有集体感、不怕脏累、有爱心等充满正能量的词汇被推崇。在平凡日子里的一举手、一投足被点亮,每个孩子都能对号入座,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
每一位同学自觉认同对异性、同性以及自己的“喜欢”,终归于对一切真善美的羡慕与追求。“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孩子,加入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铭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诲,班主任应该变换不同角色,捕捉教育契机,尴尬氛围亦能扭转成为诗意的风景。教育之道在于遵循发现之法,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仔细洞悉、锤炼品格。
学生的差异是教育的财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爱的教育。在平凡、琐碎的学习生活中,在真诚的关心与执着的爱抚下,不着痕迹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学生就定会成为归途羔羊,定能走向成长。塑造人类的灵魂、培育祖国的未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与梦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与时俱进、不懈探寻育人技艺,不断在阅读中积淀,就能够历练成为奔腾不息的溪涧,修炼成呵护玫瑰花的露珠,由此深信明天定能静听到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