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方略

2020-12-17 05:02翁益凡
教师博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效率课文

翁益凡

(莆田市华亭第一中心小学,福建莆田 351139)

课前预习是能够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效率有效提高及学生学习效果大大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处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技巧,加上高年级正是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应该侧重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督促其进行课前预习。如果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都相应加强。他们更加习惯在课堂上自己做主,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把课堂主体的地位还给学生,让其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释放天性、展现自我,从而大大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制性的教学模式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学习心理,不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适当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慢慢培养该能力。此时教师只需要充分发挥监督者的作用,在课堂上检查预习的效果,避免一些学生偷懒,给予压力式的学习动力。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美,进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的相关策略

要使一堂课能顺利开展和进行,首先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课;相应地,如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要求广大学生要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是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为主,加上如今社会对学生的高要求,学校的领导层对教育工作者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更重,为了完成任务,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但灌输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适得其反的作用,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消极情绪,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己支配学习,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课标改革之后,要求必须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顺应我国的素质教育的推进。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

(一)对语文课文进行初读和通读

以六年级学生为例,让六年级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关键环节就是学会对课文进行初读和通读。虽然六年级学生年龄较大、接受的教育时间比较漫长,但由于农村的师资力量有效、教学设备比较落后等外在因素,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保持流利和完全正确是非常难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六年级学生还没有达到认识每一个字词的境界,也不是对每种句式都有深刻的理解,这是他们在朗读中遇到的障碍。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熟练度之后,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针对以上现状,要求教师在新课学习之前,务必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初读,初读过程中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和手到,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和不能理解的句子做好标记,然后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这样在正式上课期间能够节约理顺文章的时间,为教师深层次分析文章内容留有充足的时间。

(二)课前预习要选择正确的资料

在课前预习期间是否选择正确的资料决定预习效率的高低,大多数六年级学生的选择和辨别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他们筛选资料,以便于从各个角度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比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的课文《穷人》时,语文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查阅有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加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如果预习的时间足够,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穷人》这本书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加深他们对故事情节的体会和掌握。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实现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在预习之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和思考

问题的提出是学生进行思考的条件和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带着问题的学习方式直接将学习目标和任务显示给他们,当练习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能够慢慢摸清楚问题设置的技巧,有利于质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勇于和同学讨论问题,并向老师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提问时,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尊重提问者、仔细分析问题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所收获,提高其学习自信心。小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是课堂上常见的活动开展形式,语文作为一门开放性强的科目,其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应该积极进行讨论和探讨,根据座位情况进行分组,然后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可把压抑的课堂气氛转化为活泼愉快的氛围。讨论环节过后,需要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问题,一方面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小组的想法、提高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检验学生是否认真讨论的一种手段,如此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四)培养学生勤做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并不是空话,而是经过了大量实践得出的真理。根据专家对人的记忆维持时间的研究发现,即使记忆力再好的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也会有记忆力衰竭的现象,导致把之前记忆深刻的东西抛之脑后,但是有笔记就不一样,只要笔记没有丢失,它就会一直存在。预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看文章、思考问题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做笔记和学会标记的好习惯。比如预习过程中如果遇到比较难以理解的字词或者句子,选择标记出来,以便于自己查阅资料或者上课有针对性地学习。除此之外,如果遇到一些优美的、对于写作有提升作用的句子,应该选择用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

(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预习

预习固然重要,但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预习,教师要先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再决定是否需要预习。语文教学中有些说明文的内容较长,如果在课堂上看太浪费时间,就应该安排预习。诗词这种重要文章体裁,虽然文章篇幅短,但难以理解,其中包含的知识量很大,需要预习。还有一些文言文里面含有很多生词,句子比较抽象,也需要预习。语文教材中含有一些专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设置的课文,这些课文的阅读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竹节人》这篇课文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因而教师应该事先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自行阅读,有条件还可以进行竹节人的制作,并把其中能体现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乐趣的相关句子标记出来。

总的来说,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习依靠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更好地适应中学学习模式打好良好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前预习,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我。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效率课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端午节的来历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背课文
做好课前预习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