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堂提问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0-12-17 05:02:13
教师博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篇深度语言

吴 蓥

(南京外国语学校,江苏南京 210000)

课堂提问是课堂上以语言交流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它充当了教师的解释与学生的回答之间的中介(Cruickshank 等,2003)。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向有序的提升,从疏漏向精密的提升,从散点向结构的提升(卢正芝,洪松舟,2010)。这给教师的课堂提问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的确,在课堂的不同环节,多维度地运用提问技巧、提问策略,激活学生的思维,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推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课堂提问策略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8)。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教师首先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素养,深入研读语篇,充分挖掘语篇中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设计有价值、有深度的提问,力求在有效的提问中,促成学生组织新思考、形成新观点、建构新概念。

(一)提问事实,理解语篇

布鲁姆(1956)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安德森等人进一步发展其理论,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和创造(create)六个层次(安德森等,2008)。在对语篇提问时,使用特殊疑问句提问,往往可以比一般疑问句更好地检测学生对内容的把握,避免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猜测答案。而当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可以使用一般疑问句对学生进行提示。对语篇内容的提问,不仅可以对语篇的文字进行理解,达到记忆层面的目标,还可以整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性阅读,相当于布鲁姆目标分类中的理解和应用层次。教师的提问应牢牢把握住文本,为学生搭建好支架,层层深入,避免难度过大的问题令学生无从作答,或发散性太强的问题导致学生脱离文本作答。

(二)提问感受,学会共情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的一个注意点是要倾听,而且要“深度倾听”。罗杰斯(2019)认为,真正的倾听可以让倾听者与被倾听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度倾听,听到的是思想、想法和情感基调,是那些隐藏的、来自个人深处的内心诉求。教师可以使用委婉的反馈语言,给予学生足够的共情,必要时可以延后反馈,给学生自我调控和纠正的机会。在提问感受时,要特别把握追问的必要性与时机。教师对学生的追问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灵活、快捷、深入、广泛等维度发展。一个真正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会认真倾听和观察,及时捕捉到那些看似与课堂无关的“意外”,并通过追问来机智地处理这些“意外”(李爱云,2018)。通过追问,学生往往可以对自己脱口而出的答案进行批判思考,发现答案中的逻辑漏洞,或进一步补充自己的感受,从而促进逻辑性和批判力的发展。

(三)提问拓展,迁移创新

迁移创新类的提问一般出现在课堂的后半段。此时学生已对语篇内容较为熟悉,提问应基于语篇,适当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针对拓展性提问的特性,教师可以设计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问题链进行提问。问题链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把任务式、负担式的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实现从学习知识到提高能力的转变(裴松,2011)。在备课时,教师不仅需要预设学生的回答,还要预设引入的方法、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方向,同时对可能出现的意外答案做足准备,使得问题链既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又不至于天马行空地发散,离题太远。设计巧妙的问题链可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深度学习。

二、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教学实例分析

现以一节阅读课中的若干教学片段为例,分析如何借助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为牛津译林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Unit 4中Life on Mars的一篇科技说明文Moving to Mars,介绍了人类未来移居火星的原因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与乐趣。

[片段1]

T: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is“Moving to Mars”.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is about?

S:It’s about moving to Mars.

T: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rs?

S:It’s a planet.It’s the third nearest planet to the Earth.

T:Very good! Why do you think we might need to move to Mars?

S:Because Mars is quite similar to the Earth.

T:What’s wrong with the Earth?

S:Maybe because the Earth doesn’t have enough...

T:The Earth is running out of resources!That’s possible.

在阅读前,教师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测文章的内容,学生笼统地重复了标题的内容,教师进而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move 和Mars,进一步要求学生阐述对Mars的了解和猜测人类未来移居火星的原因。当学生的回答没有抓住重点时(为什么要移居火星),教师及时对关键点进行追问,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补充、纠正和释义(paraphrase),给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语言输入。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还可追问:Are there other possible reasons?以此促使学生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

[片段2]

T:After scanning the passage,can you find two adjectives to describe life on Mars?

S:Interesting as well as challenging.

T:Where did you find them?

S:In the last paragraph.

T:Brilliant!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challenging”?

S:...(犹豫)

T:Does it mean“hard”or“easy”?

S:It means“hard”.

T:That’s right! It means hard or complicated and tests your ability.For example,playing the piano is a challenging task.What else is challenging?

S:I think Math is challenging.(笑)

T:Math is a challenging subject for some students,but that’s part of the fun,right?

对课文内容的处理,教师从对火星生活的评价着眼,考查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抓取关键词的能力。问题多用特殊疑问句,但当教师发现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及时改变问法,用选择疑问句降低问题的难度。在生词的处理上,教师通过贴近生活的举例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学生提出数学学科很有挑战时,教师还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的引导,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了challenging这个单词中具有艰难同时吸引人的特性。

[片段3]

T:Which of the challenges in the passag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serious?

S:I think the third one about gravity is the most serious.Because we can stand the sickness of travel.It’s only 20 minutes.Pills are not tasty,but we can just swallow it,but we must wear boots all the time.

T:Which word or words in this paragraph gives you that feeling?

S:“Only”and“have to”.

T:Very observant! Then how do you think we should read the two sentences?

S:(朗读课文)The gravity on Mars is only(重读)about three-eighths of that on the Earth.People will have to(重读)wear boots that are...

T:So the boots must be very...?

Ss:Heavy!

T:What do you think that will lead to?

S:People will not want to run or walk,or even walk around.

T:Can you think of any solution for this problem?

S:We can have lessons at home so that we don’t have to walk so much.

T:Exactly! Just like what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right?A disadvantage turns into an advantage.How amazing!

迁移创新类的提问要求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建构新概念,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育部,2018)。这类提问不一定只能出现在对课文的理解结束后,它也可以穿插文章阅读环节中,帮助学生批判性地阅读文章和思考问题,但是它依然用到了学生的应用分析甚至是评价创造能力,因此是迁移性的提问。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针对观点性问题设计了一个问题链,根据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问出下面相应的问题。问题层层深入,考验了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创新性思维能力。这个片段中,教师既让学生对文章语句进行了赏析,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练习了解语音语调,还与文章的上下文产生了联系。在实际上课时,教师还纠正了学生“eighths”的发音,是一串融合训练了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教育部,2018)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这要求教师运用不同的问题形式、深度倾听、善于追问、巧用问题链,运用不同的技巧鼓励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探究文化内涵、鉴别评判观点、跨文化交际沟通,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语篇深度语言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