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白蛾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0-12-17 02:29:24
广东蚕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长丰县放蜂飞防

柳 梅

浅谈美国白蛾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柳梅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徽合肥231100)

美国白蛾属于外来物种,会对林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若是爆发则会对林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当前,长丰县的美国白蛾防治形势较为严峻,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中确定长丰县成为白蛾疫区,所以需要加大防治力度。文章通过阐述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提出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美国白蛾;危害特点;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又称网幕毛虫、秋幕毛虫,由于其具有适应能力强、寄主植物杂、繁殖能力强、危害性较大等特点,已经被农业农村部和林业局列为重点植物检疫对象,也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此害虫原住地为北美洲,加拿大与美国是其主要分布地,生态分布以北纬19 °~55 °为主。1979年在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后在北京、河北、吉林、辽宁、天津、河南、山东、上海、陕西、江苏以及安徽等地陆续发现美国白蛾,均对林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1 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1.1 形态特征

(1)卵。美国白蛾的卵为球形,直径基本为0.5 mm,表面有一些小刻点,刚刚产出的卵呈浅绿色或黄绿色,在发育过程中会逐渐转成灰绿色,在孵化之前为灰褐色。卵块面积基本为1.2 cm2,数量成百上千粒,表面附有鳞片和毛。

(2)幼虫。幼虫身体细长,体色具有较大变化,按照其头部颜色主要分为红头型与黑头型两种类型。我国境内的美国白蛾幼虫基本上为黑头型,身体颜色在发育过程中会由黄绿色转为灰黑色,头部始终为黑色。其背部有纵带,为黑色。纵带两侧有黑色毛瘤,毛瘤主要呈橙黄色,并长有白色长毛,杂着褐色毛或黑色毛[1]。

(3)蛹。长纺锤形,最大体长可以达到15 mm,体宽在3~5 mm范围内,为暗红褐色。生长臀棘,数量在12 根左右。雌蛹肥大,雄蛹瘦小。

(4)成虫。体色为白色,复眼突出且大,身体鳞片较为密集,背部、胸部与头部布满白毛。雌虫翅展基本上在39 mm左右,体长约13 mm。雄虫翅展基本上在33 mm左右,体长约12 mm。雌虫触角为褐色呈现锯齿状,前翅绝大部分是白色,寿命为1周左右。雄虫触角为黑色,呈现双栉状。

1.2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1年发生3代,虫蛹在表土层、树皮裂缝以及地面枯枝层内越冬。其通常在5月10日之后羽化,5月10日之后开始出现第一代卵,5月底第一代1龄幼虫开始出现,6月20日之后幼虫开始化蛹。7月1—10日第二代幼虫开始羽化,到8月10—31日第二代幼虫化蛹。9月1—10日第三代成虫开始出现,10月20日之后第三代幼虫开始化蛹。每个世代基本上为40 天左右,通常雌虫完成交配之后会在当天夜间产卵,产卵场所主要为树冠外围叶片背面。一般雌虫卵块数量为1块,卵期1~2周,幼虫有7个龄期,为35 天左右。幼虫暴食性特点较为显著,同时耐饥饿能力也较为突出。5龄幼虫食量最大,在4天之内能够吃掉一棵树所有的叶片。老熟幼虫不再进食,会沿着树干下行寻找合适化蛹场所。如果幼虫进入土中,就会构建蛹室,其内壁主要由幼虫剃毛和吐丝构成;若进入其他场所,就会直接吐丝做茧。

2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

2.1 美国白蛾寄主广、食性杂

美国白蛾主要危害杂草、农作物、花卉、果树、观赏树以及行道树,可对200 多种林木产生危害,特别对阔叶树种具有较强危害性。其中涵盖金银花、葡萄、爬山虎、五角枫、紫荆、丁香、海棠、刺槐、榆树、柳树、杨树、樱花、梨树、苹果、杏树、李树、桃树、山楂、金银木、泡桐、臭椿、白蜡、悬铃木等植物,同时会对树林植物周边的蔬菜和玉米等农作物构成危害。在生态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白蛾食性也发生着变化。通常美国白蛾并不会对针叶树构成危害,然而在老龄幼虫处于分散情况下,也会危害针叶树[2]。

2.2 传播途径广、危害性大

鉴于美国白蛾爆发时具有发生量较大、食性杂以及传播快等特性,在其所到之处,植物叶片基本上会被吃光,对树木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受害区的植物多呈现枯黄状态,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树木枯萎,有“无烟火灾”之称。随着物资运输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深入介入,美国白蛾可以实现远距离传播蔓延。从监测情况角度分析,美国白蛾通常集中发生在板材、木材、苗木等物流量大、交流频繁的集散地或加工地区。

2.3 繁殖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爆发性高

美国白蛾在恶劣环境方面的适应性极强,一是耐寒冷,在-16 ℃以上的低温环境中可以生存;二是耐高温,在40 ℃的高温环境中可以生存;三是耐饥饿,在无食物条件下,幼虫可以生存2周左右。雌蛾产卵量最高可达1 800 粒/次,年繁殖后代最高可有2亿头以上。

3 美国白蛾防治措施

3.1 飞机施药防治

长丰县域内成片林较为分散,地形复杂,地面防治较慢,无法在最佳防治期内对美国白蛾进行全面、有效的防治,故长丰县自2017年,开始采用飞机防治加地面防治模式,对全县范围内成片林,国道、省道、部分县道、县城及北城主干道路两侧林带,县城及北城主要公园进行防治。在2017年6月8日对罗塘、庄墓、义井以及岗集等地成片林实施飞机防治时,飞机起飞达到24 架次,施药面积为6.8万亩,防治效率是地面防治效率的15 倍。

第一,制订作业计划。(1)通过GPS对寄生树种面积以及周边进行精准定位,并绘制图纸,为飞机防治提供基础保障。(2)根据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开展作业活动。长丰县的白蛾孵化盛期通常在5月中、下旬,所以5月下旬到6月中旬这一时间段是最佳飞机防治时期。(3)使用灭幼脲、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甲维盐等无公害防虫药剂,不会对牲畜、人类产生危害,也不会污染环境,飞防区域群众无须进行特殊防护。然而此类药剂可能会对虾蟹、蚂蚱、蜜蜂以及桑蚕等构成威胁,所以当地养殖户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长丰县主要采用灭幼脲药剂通过飞机施药防治[3]。(4)特殊标注物。在作业图中将30 m以上烟囱、高压线以及其他高大建筑,蚕、蜂、虾、鱼养殖场区域标注出来;在县界位置设红旗,间隔为100 m,避免飞机过界。(5)选择AT 504 型号飞机。(6)航高,飞机与树梢距离应该保持在10 m以内。(7)顺序安排。采用错时飞防手段,对于有机蔬菜、虾蟹以及桑蚕等养殖区域和种植区域,基本上选择在6月1日之后开展,保证飞防效果和菜农、蚕农以及水产养殖户实现利益双赢。(8)美国白蛾的飞机防治,要求雾滴低于50 µm,随着雾滴减小,其穿透力会进一步增强,能够充分提升防治效果。

第二,组织协调。长丰县人民政府成立的飞机防治指挥部主要由广电、农业、气象、林业、交通、公安、财政等部门构成,保证飞防工作能够统一协调开展,并设有技术组与行政组,技术组主要负责指导和监督飞防作业中装药、作业设计以及飞机架次安排等工作;行政组主要负责结算、医务、保卫、宣传、物资、油库、运输、保管以及总务等工作。

第三,验收飞防效果。通常在7月10日之后,组织长丰县相关专家验收飞防效果。长丰县实施飞防工作以来,虫株率始终低于1%、叶片保存率达到85%以上,达到预期防治效果。

3.2 释放小蜂进行防治

为了保证美国白蛾得到有效控制,促使无公害防治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近年长丰县也会选择天敌防治方法,在城区、园林等地释放周氏啮小蜂,释放数量超6亿头,有效保证了本地区林业稳定发展。

第一,放蜂时间。一般放蜂时间为6月份和8月份,然而6月份长丰县主要采用飞机防控方法,所以可以选择在8月份放蜂。这样能够保证9月份虫情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此时防治工作不仅能够保证防治效果,还能够保证幼虫不会通过网幕扩散,利于统计。小蜂释放质量会受气候条件影响,因此通常选择在日落之前开展,此段时间的气候因子稳定性良好,湿度适宜,可以实现理想效果。所以,可以选择在17∶00—18∶00释放小蜂。

第二,放蜂方法。首先,针对重点区域需要采用淹没式方法展开防治,之后采用接种式方法展开防治,预防区域则应该通过连续接种式展开防治。其次,使用皮筋将柞蚕茧套挂于树枝上,也可以直接挂在树枝上,或是使用大头针固定在树枝上,让小蜂自然孵化。为了避免其受到侵害,可以用树叶将其覆盖住。最后,对于通过指形管、试管等器皿进行繁殖的小蜂,在出蜂之前可以直接放置于树干基部,将堵塞物揭开,使小蜂飞出。

第三,放蜂数量,结合区域内美国白蛾数量以及放蜂方式进行确定,接种式的放蜂数量可以确定为1∶1;淹没式放蜂数量可以确定为3∶1。

第四,防治效果。2018年放蜂之后虫蛹出蛹率低于5%,小蜂寄生成功率在60%以上[4]。

3.3 树干绑草

在10月中下旬之后,气温逐渐降低,美国白蛾需要下树找到温度适宜的地方越冬。根据白蛾这一习性,在树干上绑草,引诱其在草把中越冬、化蛹或产卵,在第二年早春时节将这些草把销毁能够实现防治美国白蛾的目的。该方法较为简单。首先,预测美国白蛾化蛹日期,化蛹前在防区内的所有树干上绑好草把。其次,绑草方法:主要将草把绑在树干离地1 m左右的位置,即能够引诱美国白蛾化蛹。化蛹结束后,可以将草把解除并通过纱网进行集中存放,第二年春天采用无害化方式处理[5]。

4 小结

美国白蛾具有较大危害性,近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对此我们应该予以足够重视,积极采用飞机施药防治、释放周氏啮小蜂和其他天敌防治以及树干绑草防治方法等,通过多种方法综合防治有效提高防治效果,为长丰县林业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李元.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J].现代园艺,2017(19):152-153.

[2]杨帆,孔燕,王炳焱,等.浅述漯河市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2018(10):68.

[3]方吉见.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技术及流程——以明光市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17,43(3):40-43.

[4]张令宣.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4):156-157.

[5]周占兵.第三代美国白蛾防控措施[J].河北果树,2018(1):79.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8.15

S763.7

A

2095-1205(2020)08-32-02

猜你喜欢
长丰县放蜂飞防
释放赤眼蜂对玉米穗期鳞翅目害虫的防效研究
河南农业(2024年3期)2024-03-05 02:20:52
放蜂
雪山上的白凤凰
雪山上的白凤凰
北大荒飞防学院建设研究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06
田间不同放蜂量防治玉米螟试验
现代农业(2018年7期)2018-08-01 12:27:44
让无人机飞防乘风起航
人大建设(2018年4期)2018-06-26 08:38:22
长丰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查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3:45:06
赤眼蜂不同放蜂量对松毛虫防治效果的影响
“空中拖拉机”性能特点及其飞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