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立志
浅谈农村低成本景观整治与建设
康立志
(湖南信息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乡村景观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然而在整治过程中成本因素影响和制约着景观建设,为降低乡村景观整治成本,文章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低成本;景观治理;实施
低成本的乡村景观整治计划从概念上理解为以合理规划管理的资金最低投入,实现高质量的景观建设,确保景观价值利益最大化,低成本资源消耗和景观效果的长期稳定。通过农村景观微改造可以最低成本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地区综合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通过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总体规划和监管,通过政策的全面支持和地方相关部门的规划与实施,从根源上规范景观开发的发展,推动农村景观整治规划向健康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减少形象工程,如建设大型展馆、大型拱门、大型公园、大型广场等,偏离村庄整治重点;或是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有的甚至存在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现象。忽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裸房修复等整治;一些村庄使用城市园艺技术,如草坪和灌木修剪,这些技术在农村不易维护;同时一些村庄仍然存在水泥硬化和透水性不足等问题。推山,砍伐山坡,填充池塘,过度硬化河岸,沟渠等,破坏了乡村景观和自然生态。政府的决策要让专项资金落到实处,不能只是进行了装饰性、美化式的乡村建设,要让乡民获得长远的实际的建设效益。
规划和监管工作落实主要用于解决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三大问题,改善低成本建设和区域生态环境,优先考虑土地分配措施。全面测绘区域土地总量和环境质量,明确村庄基本情况熟悉整体环境,为后期建设和管理提供相关参考数据。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在乡村景观整治规划的同时将资金引进和设施建设相结合,提供转化平台,为农村生产性景观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和居民经济收入,为低成本乡村景观整治规划提供基本经济保障,实现景观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政府的资本投资可以适度减少农村景观整治规划的经济压力。景观建设的本质是实现景观效果的高品质、高稳定、可持续发展,平衡区域生态系统,加强区域生态多样性,连接区域景观网络系统,传承当地历史文脉。景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设施建设以及水利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综合效用尤为重要,从宏观角度可以降低农村景观的整治规划和运营成本。
通过减税的形式可以节省农村景观整治规划和建设的成本。政府通过政策研究减免建筑税,相关废弃建筑材料的处理大大降低了政府处置建筑垃圾的成本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使用水生和湿润植物净化运河和沟渠可以适当减少河流费用,这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应大力支持和推动。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 %,农村地区的人口总数仍然超过一半。实际上,真正投入建设农村景观的资金缺口很大。在许多农村地区,政府建设补救资金首先都是投入基本硬化建设,而其他用途需求的景观效应建设只能通过村民自己来实现。自治管理是在村委会两个委员会的领导下实现“群众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办、自己管”。并建立了村民大会,文明新风协会工作制度,清洁卫生协会工作制度,森林保护工作制度,文化协会工作制度和关爱协会工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景观长期的“低维护”策略,以时间为轴,合理规划材料、能源与劳力,通过公约和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来综合降低景观的建设和养护成本。
以湖北省红安市永嘉河裕村为例。全村有12 个村民小组,15 个自然村,369 户,1 368 人。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里田地贫瘠,收入低,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当地村委会多次会晤讨论并广泛听取意见,组织参观了孝感、当阳、罗田、枝江等美丽村庄。在村委会两个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了村民委员会、长老会、财务管理委员会和各小组委员会,动员群众开始建设美丽村庄,建立了玉岐村的村民大会和文明新风协会的工作体系,成为村民信任的领导者。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美丽农村,玉岐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自治社区组织建设的指导下重点建设宜居村庄,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创造低成本的简易垃圾桶和简单的垃圾池。以污水处理为出发点,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以增值工业规划为手段,以工业经营为出发点,完成小康村建设。通过自治管理,低成本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改造效果,赢得了民心。
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大量的社会福利团体,为农村景观整治规划提供了财政捐赠、公益性劳动力和相关技术支持。在开展公益救助的同时,实现了个人价值和更高层次的深化,促进了社会凝聚力的形成。社会福利援助主要反映在财政和人力资源方面。经济援助的力度涵盖整个建设过程,而其他人在项目期间只是针对景观建设的一部分;人力资源援助主要是指资金匮乏地区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景观整治规划,通过当地行动吸引当地居民和社区为改善当地生活环境条件做出贡献。
教育部发布了《振兴高校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并决定实施大学七项重大行动,为农村振兴服务,以适应农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为目标,逐步扩大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加强高校科技人才支持体系建设。近五年来服务农村振兴的高校创新能力和素质明显提高,让大学生走入农村,走入乡间地头,融入村民生产生活中,培养一支了解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人才队伍[1]。高校教学实践和农村振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为农村提供战略性技术创新和成果,高校和乡村获得双赢。
以国际高校建造大赛为例,从2016年开始,已举办3届,让学生走出教室,面对现实环境和问题,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翻译。在实际施工中,更深刻地了解其精神,感知空间,引导未来的设计和实践。建设竞赛作为农村振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适合自然村的农村公共建筑景观,将设计力量融入农村基本生产方式中,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提升,为农村建设提供范式[2]。作为国内首个在地性实践的建造大赛,聚集了国内外知名建筑高校师生团队,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评判了人与自然和空间三者的关系,并重新思考了传统村庄、当代城市和未来农村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唤醒本土设计,用设计的力量推动城乡的发展。
2018年,国际高校建造大赛选址江西万安的一个小山村——夏木塘村。村庄景色优美,古树繁茂,盛夏林木,汇雨为塘。万安毗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井冈山下岭连山,百里湖边是万安”之称。夏木塘村有50 多户人家,村庄的老龄化和人口流失十分严重。万安县和以“趣味村”为主题的CBC建设中心,探索如何通过设计、文化和艺术的力量激活农村,重塑景观,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农村振兴模式。来自国内外的21 所著名建筑大学聚集在夏木塘村,“趣村夏木塘”国际学院建设大赛以夏木塘村山、林、池为基地,以“趣味村”为主题进行了设计建造。许多村民参与了村庄的新建工程,他们说,“村子还是那个村子,只是比原来更美了”。经过多次调查,参与的大学对村内现有的负空间和闲置空间进行了创新性改造,通过植入新功能,提高设计质量,在该地区创造有趣的空间,营造新的经济交换平台,利用设计的力量促进村庄的振兴和发展。2018年7月,万安县正式借机摆脱贫困,全面实施农村振兴。本次比赛的21 所高校参赛作品为夏木塘村增添了一抹色彩和有趣的美感,也是农村美学和未来农村生活方式的方向[3]。高校创建的“平台”将成为万安县农村振兴的纽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万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它是农村景观改造的首选合作形式和双赢局面,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通过对材料低成本和施工技术的低造价研究,可以找到景观修复规划的新途径,这一途径适合很多地区景观建设的补救规划,不仅可以满足高质量的景观效果,还可以降低成本。低成本生态技术有5个方面的环境控制,具体如下。
村污水大致可分为3类:村民日常生活污水、畜禽粪便污水和村庄工业污水。主要污染物是氮、磷、钾盐和有机物。水污染控制技术包括生物过滤器,土地渗透系统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
农业耕作引起的污染技术,如发酵床技术、粪肥堆肥技术、畜禽粪便的厌氧消化以及发酵产品。
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方法,或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整合村里的所有生态资源,如水、森林、花园和湿地。根据每个地区的生态敏感性,对不同层次的生态控制线进行分类。该地区人类活动的限制越大,生态保护要求就越高。
该技术主要用于水敏感、山腰、路边和其他生态敏感区域,这些区域更接近人类生活,以减轻或防止相关环境问题的二次恶化。原则上本土树种是主要树种,在经济可行性和良好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选择易于生存和易于种植的树木,以满足美学和季节变化的要求。
遵循人性需求和当地美学价值观,精选实用资源。适合当地材料的地方特征建设和修复计划可以整合现有资源,增加公众参与,并获得廉价劳动力。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模数化、预制化、批量化与单元化实现标准化生产相关技术经验支持,降低未来农村景观的成本维护,鼓励居民正确使用和维护景观,创造和谐社会。
目前,低成本理念的乡村景观建设实施驱动理论与实际成果相对缺乏,在有限资金的前提下,管理者应多渠道多途径扩大资金来源方式,统筹合理运用现有资源,让规划整治科学规范化,谋求可持续稳定发展,使美丽中国的建设落到实处。
[1]胡瑞祎.低成本乡村景观整治规划研究——以泰安大陡山村为例[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7.
[2]邱颗科,方玉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探讨困境[J].人民论坛,2013(11):49-51.
[3]刘彦,张乐益.低成本生态技术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的运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9.
2018年湖南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低成本控制理论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金花村为例(NO:18C1574)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8.73
TU982.29
A
2095-1205(2020)08-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