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脱贫对策

2020-12-17 02:29:24梁建梭
广东蚕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喀斯特西南贫困地区

梁建梭

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脱贫对策

梁建梭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河池547000)

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然面临着贫困问题。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反贫困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不仅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特色创新,还充分结合了贫困治理实践,实现区域整体性脱贫目标。文章以广西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为例,提出了脱贫对策建议。

西南喀斯特地区;贫困;对策

喀斯特地区之所以贫困,与其主体薄弱、区域封闭及贫瘠供体的地理综合体联系密切。以广西为例,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地形崎岖且耕地破碎,当地农民若想致富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发展农业、手工业,但这里交通极其不便,即使是丰富的特色生态农产品也不能广销国内外。基于此,要想深入解决西南喀斯特地区贫困问题,就需要总结近几十年的贫困实践经验。

1 改善交通条件,推动农商业发展

1.1 开拓交通要道,打通封闭系统

经济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庞大规模的人流,还需要实力雄厚的资金流,交通条件的优劣性是决定某个地区物质与人员能否快速流通的关键。整个西南喀斯特地区因为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因此整体交通条件在很长时期内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相关研究表明,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依靠普通公路与快速公路有效推动。如果某个区域交通水平越高就越能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若想促进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繁荣,就有必要打通快速公路,从而铺设出农产品出村的便利交通要道。可以说,让农产品、矿产资源等走出贫困地区,顺利搭上区域内交通主动脉,就必须改变自身交通条件差等劣势[1]。同时,近几年国家一直将西南喀斯特地区作为重点贫困区域进行扶贫,可以充分借助扶贫机会打开交通要道,让交通冲出内部封闭系统,让西南喀斯特地区生产的丰富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出大西南,走向中国的四面八方,让更多人了解其特产。

1.2 发展当地农业,发挥特色优势

当前,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已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解决农民的温饱已不再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如何让农业生产发生革命性变化,成为扶贫的主要内容。整个西南喀斯特地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虽然耕地较少但农产品丰富。很多村民虽然早已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思想较为传统,农业发展依然以如何提升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非常适合种甘薯、甘蔗、香蕉、稻米等,而且拥有大面积的桑树,就目前而言,这些资源没有充分被利用。因此,西南喀斯特地区需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框架,加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力度,从根本上彻底扭转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上的劣势。比如,广西很多地方的甘蔗一年两季丰收,可以将其加工成蔗糖、甘蔗醋,将苹果加工成苹果干、苹果酱、苹果罐头等既美味可口又便于储存的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喀斯特地区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络的便捷性开设专属微信公众号,让特色美味的农产品通过公众号让更多人熟知,也可利用淘宝等网络销售渠道进行推广,还可利用抖音、快手等视频软件为全国大众推广这些绿色生态好产品,通过特色精深加工保留原汁原味的美味口感,从而促进效益的增长并推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2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跨越发展

2.1 发挥生态优势,生产无公害产品

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工业发展不容乐观,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明显偏低,这些原因致使当地经济发展速度非常迟缓。纵观我国大多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看出,区域工业化步伐的快慢决定了区域吸附周边地区的能力,工业化进程越快经济越发达。然而,当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全面工业化,对于西南喀斯特地区来说,走工业化道路似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贫困问题。

现阶段,我国经济飞速进步,广大区域实现工业化,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且整体消费需求也有所提升。由于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伴随着经济的提升他们更注重健康、绿色无污染、无公害产品,这种思想贯穿于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不难看出,我国生态产品有广阔的发展市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产品丰富,因为自然环境优雅美丽,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优良,生产出了很多天然无污染的原材料。比如,广西水质清醇甘洌,雨水充足,草木繁盛,部分村民就利用山区丰茂的甘薯、嫩草等养殖纤维细且脂肪颗粒少的小香猪,这种香猪虽然体型娇小但肉质非常细腻,营养价值极高,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再比如,广西香鸭肉质细嫩、无腥膻味,因为鸭子生长在山清水秀、天然物质丰厚的环境里,喝泉水、食谷物,味道自然香甜。俗话说:“一方水土出一方特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西南喀斯特地区要坚守住发展生态底线,对当地的水资源、树林等进行保护,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同时可以将生态后发优势有力转变成市场优势,充分利用生态之美造福地方百姓。这样的治理渠道虽然与其他区域不同,但是充分利用了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跨越式发展可以让工业基础较差的地区走上便捷脱贫道路。

2.2 精准扶贫,为农服务

扶贫不能局限于捐款捐物,需要更进一步采取“输血”和“造血”的办法——以产业的方式使被帮扶地区实现经济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扶贫是造血式、可持续的扶贫,是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的精准扶贫,也是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所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农副产业丰富,盛产红心柚、苹果、香蕉、香猪、菜牛、竹帽竹席等。比如,广西环江县的红心柚型美,皮薄易剥离,瓤肉无籽、肉质脆嫩、多汁柔软,有蜜香味,入口溶化不留残渣,酸甜可口,色泽鲜艳,果肉为淡紫红色,美丽诱人,商品性佳,因此被称为“柚中之冠”。这些农产品若想远销国内外,就要找到更多销售渠道。比如,可以在合适时间举办推介会,通过产销对接的方式吸纳优质销售企业参与其中,从而打开西南喀斯特地区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建立起一条长期稳定的产品上行通路,帮助贫困地区农民种植产业健康发展,践行产业扶贫新路子,以市场化的方式带动农户脱贫增收。此外,还要从农产品销售中抓住契机,与更多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打造电子商务助推脱贫奔康新模式。

3 提升教育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

3.1 改善教育环境,加大资源投入

“知识改变命运。”西南喀斯特地区贫困的原因之一与大部分人教育水平较低关系密切,因此政府要切实加大对西南地区教师人才的培训力度,让更多贫困地区学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比如,为来到西南地区支教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福利补助,让其能够安心工作,为这些地方的孩子灌输先进的科学理念与知识。同时,还要向当地村民积极宣传受教育的好处,让其摆脱落后观念,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每一位教师都喜欢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工作,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比如拨出更多资金修建学校,为学校提供电脑、投影仪等基础教学设施,让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较好的教育。

3.2 改变落后思想,提供培训机会

政府可引导扶贫小组为西南喀斯特地区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邀请高校农业、经济学等专业的教授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并给予指导。让当地居民真正明白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善恶劣环境,让更多人能够因地制宜发财致富。让扶贫小组对贫困地区的村民进行必要的思想培训工作,让某些好吃懒做的人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切实明白只有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才能打拼出美好的家园,从思想上行动起来。扶贫先扶志,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的落后思想,才能让其坚定致富信心。同时,帮扶小组还可以为西南喀斯特贫困地区村民提供党员活动室、民工夜校等供大家使用,还可以联合村委提供办公室方便各项工作开展,就该地区的人文、地质、气候、风俗、矛盾化解等知识进行授课。比如,某些贫困地区的村民希望学到一些能够养家糊口的技能,部分村民由于贫困不得不外出打工且在建筑工地打工的人较多。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扶贫组可以建立钢筋工、模板工、砖工、抹灰工等技能培训方队,为西南喀斯特地区困难群众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提升自身技能,提高生活水平。为了更好地实现产业发展,还可以依托高校等对口帮扶力量举办多场次培训会和招聘会,从而向外输出更多农民工。让贫困地区村民明白科技的力量,利用电商平台等载体大力发展产业,有效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

4 发展生态旅游,完善异地搬迁

西南喀斯特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旅游业,需要引导当地村民快速加强生态修复保护,重塑绿水青山,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区等景区景点的建设。同时,还要着力破解交通瓶颈,快速进行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相匹配的配套设施,从而完成对西南喀斯特地区旅游业生态的科学合理布局,逐步构建全程旅游发展新格局。并且,西南区域的农村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进度,吸引更多企业进行投资。还可以利用当地人文地理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旅馆与连锁酒店等,比如民宿,西南喀斯特地区聚集了十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服饰与特色建筑,因此在对民宿装修时要尽量凸显出别具一格的风格,从而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还可以利用五一、十一等小长假推出一些旅游优惠政策,让更多游客玩得既开心又记忆犹新,对当地产生好印象。

在异地搬迁方面,要不断加强西南喀斯特地区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运用灵活的扶贫政策针对实际情况让村民进行搬迁。同时,对于一些虚假顶替贫困人口移民的人要给予严厉惩罚,确保搬迁补助专款专用。

5 总结

脱贫是短期任务,帮助村民致富才是长远目标。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的现状,若想脱贫,就要加强交通建设,促进区域商业发展。若想致富,就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并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优势。同时,还要让当地村民意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并不断加大对自身的培训,运用现代互联网络技术销售特色农产品,打造绿色环保产品,用生态之美造百姓之福。此外,还要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发展特色旅游业,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风景秀丽的地方,向更多人传递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让独具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旅游文化声名远播!

[1]钟春云.脱贫攻坚大步走[J].当代广西,2016(8):34-35.

[2]韦春婉.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创业政策供给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2019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2018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的贫因调查——以环江县洛阳镇古昌村为例(2019KY1573)(GXXDYB201823)

梁建梭(1988-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8.72

X171

A

2095-1205(2020)08-149-02

猜你喜欢
喀斯特西南贫困地区
“潮”就这么说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6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石油沥青(2020年1期)2020-01-01 03:15:06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32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2
Country Driving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家教世界(2019年4期)2019-02-26 13:44:20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启蒙(3-7岁)(2017年4期)2017-06-15 20: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