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盛秋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学校德育管理实践,分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提高小学德育管理技术含量的途径。强调德育管理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德育载体,还要丰富学校德育载体,用技术吸引学生,用技术引导学生,用技术培育学生。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提高;技术含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172-02
Enrich the carrier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technology
MA Shengqiu (Kunshan International School,China)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tage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basic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mar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background,and expound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content of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It is emphasized that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should not only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carrier of moral education,but also enrich the carrier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attract students with technology,guide students with technology,and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technology.
【Keywords】Primary school;Moral education;Management;Improvement;Technical content
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我国历来极为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以此作为一个确保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红旗不倒的战略工程。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育方针历来是倡导德、智、体三育并重。且一直将德育放在首要的地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导向、促进与保障的积极意义。然而,德育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实施,有效推进。小学德育载体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它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可操作性。无数教育实践证明,重视德育载体的建设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其实质上是一定的教育思想理念、价值观的物化、外化。在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只有全面地把握和科学地运用各类已有的德育载体,并且不断创新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环境,才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方位地提高德育渗透力、说服力与吸引力。
1.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对象的价值取向呈现新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层分布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变化。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一变化不可避免地会通过家长、邻居、亲戚等社会群体反映到学生身上,使学校德育工作对象的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传统教育价值观所强调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重集体轻个人等价值观受到质疑,受到冲击。市场经济的确立,“地球村”的影响,当代人更重视个人利益,注重个性发展,讲求人际的平等公正互惠互利的价值取向。学校德育该如何应对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个新问题,德育工作者应如何联系社会生活现实,分析当前小学生的道德现状和道德环境,理想、信念被弱化,爱国主义教育被忽视,这对学校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2)德育内容与形式与社会现实有距离缺乏时代性。“社会大学校,学校大社会”。社会上的许多现象都会在校园里投下相应的光影。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手段,学校德育内容如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与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心里的疑惑得不到解答,德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德育面对当前社会各种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问题,因为难以解释便干脆回避。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学校德育缺乏认同感,当德育蜕变为说教,学生自难接受与自觉内化,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教育性、针对性与实用性,违背了德育工作的初衷,结果是南辕北辙。与之相应的还有德育手段与实际相脱离。德育形式现代化是德育工作现代化的前提。现代社会己步入了信息社会,科技带来的新变化日新月异。德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与时共进,实现德育手段现代化,还可利用互联网新传媒的优势,积极扩大德育在校际、省际,甚至国际上的交流。
(3)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专业性不强。与文化课比,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性不强,素质参差不齐,队伍不够稳定。大多数思品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转行、兼职的,对学生的德育管理与教学仍处于过去那种“理论上重要,实践上次要”现象,没有真正形成一支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专业队伍,更没有形成一个高效、良好的德育氛围。许多学校思想品德工作隊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职数配额不足、个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文化课教师也没有明显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因此,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术业精湛的德育师资队伍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2.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我们在多年的德育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针对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丰富学校德育载体,提高德育技术含量。所谓载体,指的是某些能够承载他物进行运动的事物。学校德育的实施,需要借助某些形式与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达成思想品德教育之目的。这个借助的“介质”就是学校德育的载体。具体而言,就是指在学校德育中承载与传递德育内容的一切事物、活动及过程,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与橋梁,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1)优化德育环境,提高环境育人的技术含量。优化德育环境首先是优化校园德育环境。校园育人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如何营造良好德育环境,是德育管理者的审美趋向、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德育的最主要的载体。我们对德育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活化、情境化与审美化。让校园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个景点、甚至每一堵墙、每一棵花草树木都成为德育功能的承载体。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思想品德素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化德育环境其次是优化家庭德育环境。家庭是孩子德育的第一环境;家长尤其父母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强化家校联系,倡导家校共育。一方面,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家长要注意使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的主流、主导价值观保持一致,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相符合。家庭德育要与学校德育的教育口径保持一致。即使无法保持一致,在孩子面前也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要出学校德育工作的反作用力。不要让学校一个白天的正面教育,回到家庭一夜之间便清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除了家校共育外,还需要取得社会配合与支持。我们可以“走出去,请进来”—到校外德育基地,请社会相关人士和道德模范进校。实现三位一体,齐抓共管。
(2)丰富德育活动,提高活动育人的技术含量。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学校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形式,是有效开展思品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德育实践自我修炼、自我完善,很好地砥砺意志,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华。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藉此养成。
我们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欢迎课外德育活动,但不喜欢说教味浓,与学生实际脱节的活动。学校德育管理者当务之急就是要与时俱进,将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即德育生活化、社会化,在德育活动中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注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崇真向善尚美的情感。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主题活动和德育实践活动。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3)完善德育网络,提高网络育人的科技含量。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如同一柄双刃剑,在改变学习方式的同时,网络上常有些负面信息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鉴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认知辨识水平相对较低,自制力弱,部份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德育工作者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获取的方式与途径产生了根本的变化的新情况,超越常规的知识获得序列,掌握最新知识习得手段,不断更新教育知识与技能,尽快适应德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掌握德育对象的真实思品动态。利用新媒体完善德育网络,提高网络育人的科技含量,有效地促进学校德育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技术管理转化。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工作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德育载体,将素质教育融汇贯穿于其中。还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丰富德育载体。当前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以关注小学生的主体性为切入点和发力点,紧跟时代的节拍,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莉娟.小学德育载体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蒋建霞.学校德育工作低效的原因及其思考[J].考试周刊,2008(03)
[3]牛俊伟.网络社会中学校德育工作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