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绍见
[摘要]在新时期,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的保护以及开发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以及历史元素等多方面情况的影响,具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这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若是想要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帮助乡村真正的获得有效振兴,一定要结合农村当地的特殊优势资源来谋求发展,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开发是有效途径之一。应将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以及旅游业等进行有机整合,有效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以及进步。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A
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下,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能够最高效的实现社会资本的吸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地方政府的注意。在乡村地区实现传统文化与旅游行业的融合,可以增强其竞争力,有着极具特色的资源以及创新动力,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丽的乡村的真实向往。在如今乡村振兴中,文旅融合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向,也使不同产业进行内部资源的重新整合,更是消费者主要需求。有效的在农村地区落实,可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传统文化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1文化体系不完善
农村地区具有种类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类型不同,主题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文化具有相应的历史以及特征。但是,传统文化资源主要是来自于居民,而居民的知识、认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同,在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居民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尊重文化的居民对于文化的传承更加的细致明确,而部分居民对于文化的传承只体现在部分语言方面。导致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一般存在碎片化的现象。很多不同类型、主题的文化一直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状态,未进行有效的挖掘以及整合,很难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用,也无法将其创造性的转变为旅游资源,不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
1.2文化表现受局限
现在农村中的文化资源一般是以神话、传说、典故等多种形式呈现的。一般情况下,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为歌舞、艺术品等。在歌舞方面,主要是通过当地居民为外来的游客进行表演。艺术品方面,一般是居民自己生产的相关工艺品。也包括通过工厂批量生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但是,在居住、饮食等多方面旅游元素上表现的形式还是过于单调。由于农村文化表现的形式较为局限,无法将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真正的转变为相应的生产力。
1.3文化产品同质化
传统文化资源有着影响深远的,而且人们普遍知道的文化内容,包括极少有人得知的文化,都可以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将其在产品、设施等方面进行运用。在开展对文化资源的运用上,一定要先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在市场开展详细的调查,将相关文化主题进行特色产品的有效开发。但是,乡村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旅游行业的创造性转化中,由于投资者更多的专注于影响较大的文化,并将这些文化进行重复性的使用,在餐厅、工艺品等方面进行运用,导致出现了很多类似的文化品牌,导致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可是部分影响较小,不被更多人所知道的文化却无人运用,也未能将其进行有效转化,导致文化价值未能充分的利用。
1.4文化品牌影响小
现如今,传统文化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主要呈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餐饮,能够表现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二是住宿,可以表现居民生活文化。三是节庆,有着自身特色的活动。四是纪念品,包含传统文化符号的工艺品等。文化资源在以上方面创造性的转化以及发展,将原本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进一步的拓展。但是,却未能形成品牌化产品,导致传统文化在影响力方面极为有限,同时辨识度并不高。
2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文化资源的旅游创新转化策略
2.1转变理念,梳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包含建筑、艺术、民俗、历史等多个领域,这些文化承载着人类的发展历史,展现着人们的生活形式,对于旅游人员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但是,旅游人员在实际浏览过程中时间毕竟有限,为了更好的在短短时间内为旅游者呈现更丰富的文化,就一定要对传统文化的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与梳理。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分类与研究,将文化的精髓以及发展脉络进行有效抽取,把原本抽象碎片的传统文化,以具体系统的形式呈现,并给予其相应的载体。还要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有效评定,对于文化史料完整、具有可靠性、影响力强的文化内容进行综合的评价,确定不同类型文化资源的价值,进而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也要对传统文化以及与其相似的文化或是亚文化进行深度的研究。为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相应的借鉴。而且,还要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等,将文化资源以及研究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动专家以及民间方面的力量实现对文化资源的专业、系统化研究。
2.2改变途径,丰富文化形式
市场经济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文化旅游产品的价值。所以,在开展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以及利用上应该走市场以及商业化发展路线。应针对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全面深度的分析,依据旅游者的相应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有关的旅游产品。从研发、生产、包装到销售,实现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原本的文化表现形式进一步的丰富。如今对传统文化的呈现主要通过歌曲、影视、艺术品等形式,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知名以及影响力的拓展。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吸引剧组进行取景拍摄、进行相关的活动节日等,利用更大的平台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包装,全面运用现代化媒体,通过电视、互联网、微博等载体,以舞蹈、短视频等形式将文化的感染力增强,提升旅游者的深刻感受。
2.3谋求整体,凸显传统文化
在旅游行業主要涉及到食品、居住、娱乐等多个方面,在其中都可以适当的融入文化元素。如,在进行交通工具的开发、民宿主题的设计等多方面,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宗教等内容进行有效加入,实现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在融合过程中,相关的旅游部门以及文化机构应当提供相关的信息,注重区域整体的发展,避免在此区域中出现重复开发的现象,保证整个区域获得差异性发展,为旅游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体验效果。同时,也需要注重旅游产品品质的强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服务理念进行有机整合,为旅游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在具备良好的品味以及品质基础上,才可以通过品牌宣传等形式,将传统文化特色有效突出,将品牌的影响力强化,进而不断的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以及游玩。实现对品牌的营造可以真正的将传统文化转变为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生产力,保证区域旅游行业的整体成效提升。
2.4打造品牌,开展旅游演艺
现今旅游演艺产业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旅游演艺产品进行有效打造,可将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最优秀的文化内容呈现,进而加强游客旅游体验感的提升,也增强游客的记忆,形成品牌影响力。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对传统文化有着明确的认知,并在此前提上,通过现代化手段,如VR、3D等技术,对于舞台、场景等进行一定的创新,达成对旅游演艺产品的有效研发。实现旅游演艺产品的有效打造,可以创建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心,邀请相关的名家、教授等对于产品研发以及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可以为游客带来更加直观以及震撼的视觉体验,让游客可以体会到文化的冲击,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真实感。将农村本地的具有一定影响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转变为具有丰富内涵的旅游演艺产品,可以充分的呈现当地的传统文化。此外,在旅游演艺产品中,应该预留一定的互动交流空间。旅游者与当地的居民或表演者有一定的交流与互动,能强化游客的体会,也让游客在真实的感受中加深记忆,真正的让演艺产品呈现文化内涵,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
2.5形成体系,制作旅游产品
在农村地区,有着碎片化、生活气息的小众文化,可以依据文化差异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依据相应的功能以及价值,旅游纪念品可以分为日用以及艺术品两种。在日用品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具有文化特色的符号加入。如,可以通过文字、图画等形式展现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在艺术品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乡村中的民俗、历史人物等加入,强化旅游者对于相应文化的认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进行相关创意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建立相应的体系,真正的让产品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在对纪念品进行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避免简单的模仿,需要生产具有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可以通过举办设计大赛等形式,推动创作出更多具有特色的优秀旅游纪念产品。在将文化资源转变为相关产品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单位及个人一定的资金补助,助力乡村生产出优质的个性化旅游产品。
2.6创图全城,提取文化元素
在如今的全城旅游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呈现传统文化,在景区、演艺产品、纪念品之外,依旧需要对传统文化实现有效的设计以及包装,将其加入到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中。例如,对垃圾桶、景区指示牌等在外形以及风格方面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者通过身边常见的事物感知有关文化。可以针对本地的实际特点,将相应的文化融入到基础的设施以及产品当中,加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3结语
伴随着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推动乡村发展的主要产业,可以为乡村的真正振兴发挥重要的影响,农村旅游行业面临着更高的标准以及发展的机遇。当地政府应该将以往的理念进行转变,有效梳理本地的传统文化,并将文化形式进行一定的丰富。而且,还要打造文化品牌,增强人们的认同感,进而逐渐形成体系,制作相应的旅游产品,使旅游业更具吸引力。相关部门应该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科学的规划以及引导,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要注重生态方面的保护,实现农村旅游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扶贫研究[J].农业经济,2018 (08).
[2]范文虎,刘雅丽,王旭,王永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野长城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经济问题,2018 (10).
[3]冀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山西农经,2018(23).
[4]申軍波,石培华,张毓利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J].开放导报,2020 (01).
[5]蔡新良,虞洪乡村振兴视角下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旅游创新转化研究[J].农村经济,2019 (05).
[6]潘兵.台山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 (12).
[7]王林.从“刘三姐”透视传统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资源优化创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