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与方法实践

2020-12-16 18:50江苏省徐州市公园巷小学张春华
小学时代 2020年18期
关键词:直观运算素养

江苏省徐州市公园巷小学 张春华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也需要教师遵循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规律,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不断提升。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数学的学习本质上是数学思维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适合的问题情境,贴近实际,促进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相关概念、思想方法和知识体系。

1.创设生活情境问题,助力数量关系抽象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推动学生在数量关系上的抽象素养的提升。如在“方程知识学习”的第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存在的不等量和等量的关系,让学生抽象出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入等量关系的研究,并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中存在未知量的表征方法,也就是使用字母代替未知数,在课堂活动中提升数学抽象的学科核心素养。

2.创设实物情境问题,丰富空间形式抽象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提供教学实物、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助力学生利用空间形式,抽象出图形表征。如在“圆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让学生在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圆形的数学概念和特点,找到具体图形中抽象出的圆的规律和结构。

二、积极开展问题解决,提升学生逻辑推理素养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小学阶段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和类比,另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设计问题串,以问题解决的方式推动学生在逻辑推理能力上得到提升。

1.问题串有效设计,提升归纳类比思想

课堂设置有效问题串能助力学生经历归纳、类比的过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如在“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下探究三种三边关系,即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从而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中边的关系,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2.问题串有效驱动,提升演绎推理思想

借助问题串,教师进行课堂的合理驱动,使得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机会进行数学思考和展示,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数学思想发展结构,实现逻辑推理素养的提升和突破。

三、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构建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活动,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最后求解和验证结果,同时也可以提升和优化模型,利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1.建立数学应用模型,探寻数学本质规律

在生活情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探寻现实规律。如在间隔排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提供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找寻存在的规律,从数学角度来描述规律,如“一个隔一个”“两个物体”,让学生形成间隔排列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数学符号或字母等设计符合间隔排列规律的序列,进一步利用间隔排列模型解决首尾猜一猜等实际问题,并找寻模型中蕴含的其他规律。

2.建立数学活动模型,形成数学建模能力

教师要通过数学主题实践任务活动,形成活动任务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学会形成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条形统计图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调查活动,让学生围绕生活中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统计图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形成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的提升。

四、积极利用几何图形,提升学生直观想象素养

直观想象是指利用几何直观、空间想象,感受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想象的素养,创造契机,让学生可以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解决数学问题,探究数学知识。

1.加强数学图形理解,推动直观想象成长

在进行数学图形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类比探究等丰富的教学环节,为学生直观想象成长搭建平台。如“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师可以利用“我比划你来猜”的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动作,形成对于平移和旋转的动作的初步印象,并进一步进行分类。

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助力直观想象发展

数形结合也是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如在“利用线段图解决实际路程问题”的相关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进行作图来研究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甚至是较为复杂的圆形跑道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在数学结合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形成直观想象的素养。

五、积极加强运算基础,提升学生数学运算素养

数学运算是指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如理解运算的对象,掌握运算的法则,选择运算的方向和方法,设计运算的步骤顺序,正确求得运算的结果等。教师可以提供充分的运算平台,为学生提升数学运算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基。

1.探究数学运算法则,理解运用基本规律

学生经历运算法则的探究能提升数学运算素养。如在“加法交换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发现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的结果存在相等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在一般情况下加法交换律的实用性,并提供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运算律的夯实。

2.选择运算步骤程序,设计具体运算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程序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程序图等方式展示运算步骤程序的选择和运算方法的呈现。如在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复习已经学习过的运算律的基础上,探讨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进一步设计合理的运算程序、步骤和方法,进行数学运算素养的提升。

六、积极运用数据统计,提升学生数据分析素养

数据分析是指获得数据并运用数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结论和发现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主题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发现信息和结论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组织数学统计活动,经历分析发现过程

教师可以开展有关数学统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创设情境任务,让学生开展数学分析和发现的过程。如在“可能性”的相关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摸球的活动,不同颜色的球摸到的次数用“正”字法统计,引导学生发现可能性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丰富数学统计样本

同样,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的优势,展开大样本下的不同次数的虚拟抛硬币,并呈现抛相应次数后的正、反面次数,让学生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样本数量越大,硬币正、反面次数越接近相等,体会数学统计和分析带来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借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多元路径方法,助力学生数学思想和技能的提升,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在问题解决中实现多元全面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数学思维的成长!

猜你喜欢
直观运算素养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