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亦将面对新的挑战,要推动这一制度改革顺利进行,需要按照公共财政改革的目标要求,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学习与借鉴先进县区的成功经验,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出日趋科学的完善和改进。这也是这一制度改革走向健康、规范、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方向非常明确,改革的前景非常美好,道路也充满种种艰辛与考验,需要实际工作中进行大量的研究和验证,在探索中一步步前行。本文基于此结合具体工作实践经验作如下几方面研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运用独属的信息网络平台,运用国库专用账户体系统一管理资金,财政预算从零余额账户划拨至相关事业部门。这些费用从国库专用账户通过直接划拨、财政授权两种基本途径达成,收入直接纳入国库的单一账户中,每个相关单位费用管控都要在该账户落实。这一制度实现了财政资金的预算分类---拨款---使用---清算到统一监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实现了相关单位财务管理的统一化,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安全性、使用率、规范性等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相关单位运营所需要的费用,都集中到了单一的账户里,有相关费用的需求时,需要按着规定的流程,利用专属的支付平台,使用直接支出或者财务授权支出的方式来完成。在相关单位使用资金的整个过程,都会接受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对于合理的预算支出给予及时的审批,对于不当的预算支出给予控制,该制度提升了财政资金管理有效性和资金管理的透明度。
在实行该制度的模式下,相关单位费用支出的权利得到统一管理,有效控制了专项费用的非法挪用、转移等。与此同时,有效控制了这一制度实行前,相关部门资金使用混乱的现象,移除了形形色色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为各项费用的合法运行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该制度还有效控制了资金闲置的问题,提升了使用率。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过程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系统与事业单位的专职会计处理系统,都是独立财务资金管理体系。财政部门按年度预算划拨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要对这部分资金的支出计划实施监控。但在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有时会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下达了资金预算的指标,事业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支付方案,在会计核算时,就会造成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效率低下。
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事业单位保证正常运行的基本支出的财政资金;其二是项目资金。有为数不少的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的使用方面,出现了交叉使用问题。基本支出财政资金在1-10月份中使用,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在11-12月份使用。因为事业单位基本支出财政资金拨款及时、申报程序十分便捷,使财政费用的使用率不能得到保证,造成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在年终的预算管理工作繁重。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就目前实际而言,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使用还面临诸多需要克服的障碍,比如,立项数量繁多,专项资金使用率低等,很多事业单位特别重视资金的申请,但在申请资金拨付之后,对于如何有效使用资金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化,要基于完善信息化共享平台的目标,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以及相关的预算方案,达成财政资金划拨和使用的信息化记录。对使用的各项资金都作出详细的存储记录,从而构建资金信息数据库。但不尽人意的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对资金使用监管力度不足,有多数相关部门没有构建起完善的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没有有效地实施资金数据信息的精确收集和分析,没有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资金管理中来,对资金使用管理严重滞后,资金监管的精准性不足,距资金管理智能化的要求还差之甚远。还要依靠较大人力资源的付出。以上种种都从多个角度上造成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背景下,监控系统预警功能不足的问题。当前,有不少事业单位还存在设立小金库的情况,这些账户中的资金,脱离了政府预算资金监管系统,削弱了资金动态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此外,因为技术原因造成的监管不力,有些收入监管系统内的账户及资金,不能及时作出监管,从而造成事业单位资金运用的低效化问题。
在实行新支付制度背景下,摆在财务工作人员面前的是诸多挑战,他们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政策性强,创新力度大的支付制度。但不可否认,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财务工作人员在新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业务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欠缺,造成了很多亟待克服的问题。比如,支付制度执行不严,程序繁琐等。
事业单位建立与国库集中一致的资金管理体系,提升资金管理水平,确保资金运作的规范性、高效化。事业单位建立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包含预算、核算、决算、绩效考核四项基本内容。
1.预算
事业单位要依据资金使用计划的内容,来科学地作出预算,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呈交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确保二者保持一致,事业单位要依据国库系统批复时间做好资金使用安排。
2.核算
核算阶段要根据财务核算项目,安排专业财务工作人员来审查资金项目,确保项目与资金额度的一致。在会计核算中,要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严格遵循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运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3.决算
在决算阶段中,要确保会计信息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统一。规范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4.绩效考核
对项目资金要进行绩效考核,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是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优化的基础,事业单位要把每个部门资金使用情况及成本等实际情况列入绩效考核项目。以保证每一部门要参与资金管理,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奖优罚劣,及时要求考核存在问题的单位作出修正,奖励考核成效优秀的部门,确保事业单位资金使用走向高效,平衡、有效的轨道。
事业单位要做好专项资金的规划及使用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完善规范的专项资金使用规范,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率。为专项项目的运作提供资金保障。事业单位要做好专项资金记录及总结,规范申请、使用流程、使用反馈及总结。此外,相关单位还要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确保使用的范围及内容公开透明,有效杜绝专项资金使用的混乱状态出现,要对使用实情作出明晰的财务报告,为专项资金使用后的审核与监督管,提供可靠依据。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也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网络管理的效率,强化国库系统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力度,做好资金的全方位监控。相关单位要结合实际设置财政资金使用预警系统,确定相应的监管标准,提升资金动态监管水平,确保精准、灵敏,最大限度地体现数据信息监控的高效性。事业单位和国库系统要通过有效的调查途径,掌握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盲点,实现全面监控,高效管理、规划事业单位资金。与此同时,依据国库系统的预算指标,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进行全面的梳理,杜绝监控盲点,实现科学、合理、高效使用配置资金,防患于未然。
每一项改革制度的推出,都要求执行者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技能与综合素养。作为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在集中支付的新模式中,要及时调整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深入解读这一制度的内涵与要求,理解如何执行好相关的规范,确保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得符合相关的要求和规范,坚决杜绝资金的违规挪用滥用,管理漏洞等问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法规制度学习,使工作人员更严格地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有效降低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懈怠与各种失误。同时,作为财务工作者要有责任、有担当,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对自己负责的业务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确保本单位各项财务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良性运行。因此,在财务管理改革的进程中,要对如何提升各项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作出深入的思考,要将科学、高效、合理、规范、细致、专业的工作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让自己成为新制度推行进程中优秀的“操盘手”。与此同时,作为一名财务工作人员,还要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按章操作,不做违法违纪之事,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留下闪光的足迹。
综上所述,在新制度推行开创的新局面中,作为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也正在接受新的考验。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能够帮助我们树立自信,摘取成功果实的唯一途径,就是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深入实践,提升综合能力。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日趋完善,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