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坚毅品质培养的路径探析

2020-12-16 08:23杨兰兰河南理工大学
教书育人 2020年33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大学生学生

杨兰兰 (河南理工大学)

一 坚毅品质的内涵

坚毅最初的解释是,坚硬耐磨的沙砾;Angela Lee Duckworth(安琪拉·李·达克沃斯)对其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将其引入教育学领域中,即“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作Grit(坚毅)”[1]。早年作为数学教师的经历,让达科沃斯对人们与生俱有的天赋和付出的努力之间重新进行了思考,为什么学习数学更有天赋的学生在测验中,并没有比努力的学生更具有优势。其实对于天赋和努力的思考,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要更早一些,他在“人类的活力”(The Energies of Men)的论文中写到,“与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相比,我们只是处在半苏醒的状态。我们内心的火焰被淋湿,我们的心流被阻遏。我们只用了全部潜在脑力及体力资源的一小部分。”[2]换句话说,天赋决定了方向,但是努力决定了高度。

坚毅力量表(GritScale)回答了Duckworth 的疑问:是什么让他们坚持到了最后?激情四射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是坚毅量表所体现的,同时也是坚毅品质所包含的两个维度。在最初的研究中,坚毅更多的是指向成功学意义上的成就,如在野兽训练营,在全美诗词大会上坚持到最后的人,或者是在各类比赛中成功的人。坚毅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指那些在人生发展中能够心怀希望,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挫折,解决困难的人。毅力和热情作为坚毅力的两个维度[3],Duckworth 在2009 年实验证明表现良好,并且与坚毅理论相符合。取得成就需要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努力,在这期间,毅力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了顶级目标不懈努力,即使经历挫折与失败仍旧能够出发。热情的作为就是在坚持不懈的过程中给予目标以意义,为毅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在2013 年的TED 演讲中,Duckworth 将坚毅品质带到大众面前,并提出了核心问题“怎样才能培养个体坚毅的品质?”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人们对于内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如何使得个体在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路上更具有优势和方法,在美国掀起了研究积极心理学的新浪潮。现代国内对于坚毅的品质较晚,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早就注意到坚毅品质,如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等[4]。

二 新时代大学生特点

2018 年“00”后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步入大学校园,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角[5],但是在这些新时期大学生中间仍存在价值观尚未稳固,学习独立性没有保证以及自我管理未成体系等特点,给新时代大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培养坚毅品质带来障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在大学校园中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品质需要得到及时的培养和引导,使其在关键时期走得更稳。

1 价值观尚未稳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思想的解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想在现实中不断地碰撞融合,被大众接触和熟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价值观较以往更加多元,并且更强调自主意识。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会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可以自觉的学习,独立的为某件事情克服重重障碍,而很少遭受外界的压力。

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洪流充斥的时代,社会上像病毒一样在社会上急速蔓延的网络小视频以及大量快速的阅读等,消耗了大学生群体的耐心和毅力;纷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大量涌现的不劳而获的示范,让他们相信天赋和才能是比勤奋和努力更加重要的;被消耗了耐心和毅力的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想到的并不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快速放弃;在学生群体中团队意识薄弱,过分追求个性,并不能将自己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进行正确地对待、集体精神匮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风险精神[6]。

想起一种名叫“一枝黄花”的植物,这种植物的繁殖力特别强大,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很强,头年在园中看见一两株,翻过一年,会发现园子已被它们占领,而原先生长在这里的花草却看不见了,仿佛消失。

在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由于自身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大学生群体中会产生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的个人主义等,导致一些大学生责任感不强,心理素质脆弱以及奋斗精神不足等缺陷,这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思想冲击。而在培养大学生个体的坚毅品质时,最强调的就是一种利他性,这与当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谋而合[7]。

2 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21 世纪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技术发展神速,短短几年间互联网走进千万家,同时便携式移动电话终端的技术不断更新,使得上网变得轻而易举。在这个几乎人人一部手机的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成为主要获取渠道,相应的高校教学手段也在随之更新,多媒体,手机应用和网络授课等方式逐渐被大家所熟知。

与社会高度衔接的高等教育,新媒体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教学方式上的不足,高校教学更加灵活地在课堂上使用互联网等,大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获取最新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可,而且符合大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要求,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大学生比任何时候都更依赖新媒体技术去完成学业成就,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独立性,更有甚者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都是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和答案,而不是进行自我探索与思考,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没有得到较高的承诺。

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使得学生精力分散在不同的领域,而不是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大学生在实现自己顶级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同时快速变化的互联网环境,各种信息不断快速更新,大学生接收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坚毅的榜样和鼓励并不是随时都能在陪伴在左右,给予学生良好的社会支持[8]。

3 自我管理未成体系

在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环境中,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尚未养成。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及其发达,网络环境丰富多彩,大学生获取外界知识与信息大多是通过网络,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在一切靠自觉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对自我进行管理,有研究表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中,有一半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同时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9]。自我管理是在大学校园中学习的第一课,也是走上社会,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都是千禧一代,成长“421”模式[10]下的家庭中,享受着来自长辈的宠爱,在进入大学校园前的生活被全方位地照顾着,高考后陡然从高考的束缚中逃脱,没有家庭成员的照料,在面临许多问题的时候会因为经验不足,会轻易产生放弃的念头。在为期三年到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一方面表现为思想足够独立,足够充满竞争力,但是相反也充满着对家庭成员的足够依赖,并且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经历的挫折教育较少,在学习或者遇到困难时,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间接导致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对现实性的问题进行回避处理[11]。

由于网络以及现实中丰富的资源,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我的兴趣,但也由于资源的唾手可得,大学生会在一段时间内尝试更多的兴趣点,在此期间自控力不足导致的意志薄弱,使得坚毅品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能克服成长中或成功路上的挫折。

三 新时代大学生坚毅品质的培养路径

在高校进行坚毅品质的培养,可以向更深处发展学生的良好品质,通过发挥高校隐形教育优势、学生自我坚持课外活动以及进行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激发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潜心学问做人,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管理自我,认识世界,为社会主义发展奋斗,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1 发挥高校隐性教育优势

大学校园是学生塑造价值观的关键场所[12],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环境的优势,尤其是隐性优势,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发挥同样的作用,特别是对能够有效预测未来发展的坚毅品质。

充分利用社会和高校教育资源,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榜样教育的优点在于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并且力量巨大。在对大一新生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教育教学时,可以抽取其中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革命先辈的先进英雄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进行情感上的启发教育。引导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期间,充分挖掘上述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中,所蕴藏的坚毅品质的事件。

学习王进喜同志不怕困难,解决困难的品质,为了国家摆脱“洋油”在石油开采一线坚持10 年之久,在困难面前并不退缩,相反迎难而上,带领钻井队伍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好成绩;学习焦裕禄同志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开封一年的焦裕禄同志,治理三害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或者实地学习,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培养,能够在未来奋斗中拥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和意志。

研究表明,无论是环境差异还是别的因素,都能引发良性循环,这些影响因素都能通过文化传播得到社会倍增效应,因此培育坚毅品质同样需要塑造良好的环境,以便引发良性循环。

高校的校园文化同样可以归属为隐性教育教学环境。校园文化无处不在,教室中,走廊里和大道上,无处不发挥作用,同时充分挖掘素材,身边人身边事,看得见能参与的事情为主要。如可以参观本校校史馆,或者本地博物馆,去了解所在院校以及地区是如何风雨缥渺中坚持下来;或是组织志愿者队伍去进行服务,设身处地学习和服务于大众,有目的的观察身边人如何在困难之后站起来,如何能够坚持不懈的服务大众。这种实地观察和学习的方式,以期学生可以更敏感的在日常生活事务中感受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2 坚持一项课外活动

研究课外活动重要性第一人的沃伦·威灵汉姆,在追踪调查几千名美国学生,并对100 多个项目调查后发现,坚持到底素质具有极有效的预测力,最关键的是调查中发现,那些具有坚持到底素质的学生在高中期间参加了至少参加了两个以上的课外活动,并坚持到底取得优异的成绩,达科沃斯在著作中赞同上述结论,并提出课外活动是培养实现长期目标激情和毅力的训练场。那么大学生群体在高校学习期间坚持一项或者两项课外活动并且取得显著成就,应具有相同的效果。

发现以服务他人为目的的较高层次目标。培养学生坚毅品质,首先要求发现自己内在的较高层次目标,这个目标一般是以服务他人为目的,并在其中找寻意义,同时在兴趣的加持下,坚毅品质培养事半功倍。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应勇于担当起历史责任,在课外活动中,在社会实践中,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志愿者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与传扬,雷锋同志非常懂得如何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懂得如何坚持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前途联结在一起,“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我要牢记这样的话,永远愉快得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这种共产主义精神,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13]这些语句展示了雷锋同志为社会、为人类、为他人谋幸福的崇高境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这与坚毅品质中的利他性不谋而合。

在坚毅品质的培养中,将自己的目标与社会与祖国紧密相连,更能促进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成长道路上取得卓越的成绩。作为一项课外活动加入志愿者团队,尤其在高校期间,有利青年大学生找寻自己的内在目标,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相联结,在服务大众,服务人民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高校应该进行有效引导,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高校教师应该对青年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志愿者服务,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传播青春正能量。

当然课外活动并不只包括志愿者服务,还有诸如体育,美术和舞蹈等等门类。课外活动中,大学生会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温暖的支持和更高的要求,找到目标和希望。并且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最好能够坚持一年或者一年以上,更有利于培养坚毅品质,这种坚毅品质能够帮助个体在未来成长得更好。

3 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古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描述刻意练习的重要,坚毅的培养必然少不了刻意练习的努力。在热爱的领域,进行长时间的刻意练习,不断突破极限,最终会获得一种行云流水的,类似心流的体验。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通过研究一所音乐学院的三组学生提出来的,就是若想成为世界级大师需要经过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这样能够获得行云流水般的感受。而坚毅的品质正是通过坚持不懈的、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刻意练习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刻意训练[14]是坚毅品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持之以恒的训练行为。

在当今短视频以及快速阅读,大量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社会里,人们的耐心被极大的消耗,更是没有安静读书的时间,何况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在高校期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前,主要会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马克思在图书馆的那个踏出来的脚印。可以就马克思的这一事迹激励学生为了心中的理想静下心来进行大量的阅读,学习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刻意练习的效果在英语学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官群就这一方面进行了跟踪调查,刻意练习在外语习得中非常有效,时间投入越多,外语模式输入的越多,那么输出则能够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同时还提出练习中的反馈是比刻意练习更重要的一步,一百次的挥笔不如一次的冥想反馈,在反馈中进行更正和加深练习,一次比一次更好,这才是一次有效的刻意练习[15]。

同时刻意练习最关键的一步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一次一次反馈中,学生能够看到进步与不足,看到短时间内的成果和成绩,不至于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中,迷失自我,怀疑自我。并且在刻意练习中也有兴趣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坚持一遍又一遍枯燥的练习,让不那么动听的反馈意见变得更容易采纳,并且能够给予支持,支持学生持续地输入所需,在输出时达到类似心流的体验。

4 积累生活事件中的经验

积累日常生活事件中或成功、或失败经验,对于培养坚毅品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由斯坦福大学的班杜拉提出,是一种相信自己具备实现眼前目标的条件的品质;良好的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其中效果较好的即积累经验,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事件中积累突破困难并实现目标的经验,能够为未来实现顶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有益于坚毅品质的培养。

充分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坚毅品质的塑造。在家庭中父母是学生第一位教师,并且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持久的。习近平多次在多个场合谈家风家训,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社会大单元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向学生展示遇到挫折挑战后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件,比起其他事件,真实并且能感受到父母克服困难的经验,更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影响;甚至可以将学生置于挑战与挫折中,同时鼓励学生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机会,培养学生越挫越勇,拥有直面挫折与失败的韧劲。

积累经验,保持积极心态。首先积累经验,并不是什么经验都可以。而是那些在经历挫折后仍不断奋进,战胜困难的经验,让学生懂得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困难能够在实践中被战胜。2020 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得人们隔离在家,大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视和广播等不同方式进行传递,人数,地区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每日准时推送到公众手中,使人们切实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最初的人数急速攀升,传播途径未知以及公共应急的短暂失灵,在工作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奋斗中,在社会各界的持续支持中,传播人数在波动下降,治愈人数在持续上涨。

被隔离在家的当代大学生,虽不能亲身现场体验疫情的战胜,在家仍能通过不同途径得知并感受身边事件的变化,从最初的恐慌抢口罩,通过国家发布各种科普信息,得知传播途径,得知延迟放假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案等,感受困难并不可怕,保持积极心态,直面困难挫折,越挫越勇向前克服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

总的来说,坚毅的概念被提出至今,被广大教育者们所重视,但是更重要的则是如何在竞争力如此激烈的21 世纪,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培养坚毅的品质。充分发挥高校中的隐形教育因素,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坚毅品质的榜样渗透;鼓励坚持一项课外活动,在校园中坚持利他志愿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进行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并且积累日常生活中经验,给予真实反馈,进行有效刻意练习输入,同时积累失败后取得成功的经验,保持积极心态直面困难,越挫越勇,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内在优势。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大学生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学生写话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