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
——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的教学为例

2020-12-16 06:46:55江虎成
中学政史地 2020年27期
关键词:议题观点分组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江虎成

在以讨论式教学方式为依托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被赋予更多机会进行思考、发言,进而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在高中地理讨论式教学中更加考验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笔者在本文从三个环节入手探讨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

一、确定议题

在确定议题的环节中尤其要注意议题的质量。议题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所在,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第二,联系课程内容,由议题引发的讨论内容要贴近课程内容。通过选择质量较高的议题,让学生乐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的教学中,课本中以水土流失状况较为严重的黄土高原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先对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介绍,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定的了解,再引出本课“水土流失的治理”的议题。例如,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引出水土流失的危害,如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肥力下降、作物减产、河道泥沙俱增、下游淤积、形成“地上悬河”、对人民造成危害等。于是,该课议题“水土流失的治理”就成了重点讨论的内容。“水土流失的治理”既联系了课本知识,也是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应用的典型范例,符合议题要求。

二、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是讨论式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分组的合理性问题,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其次,要注意讨论中的“求同存异”,小组讨论不是一味地同化不同的观点,而是小组成员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群策群力,集合各方观点,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缜密的观点体系。

首先,在分组的问题上,教师要充分遵循分组原则,使各组的小组结构基本相同,组内结构合理有序,让小组间平等对话,小组内高效合作,使小组讨论环节得以顺利进行。其次,在“水土流失的治理”的讨论中,学生可以围绕教师介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危害等进行联想和构思。比如,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河道泥沙大量淤积,使河道不断拓宽,水量减少等。基于水土流失的这个特点,学生可以联想到构建固沟工程,通过修建堤坝、水库、防护林等工程来拦泥蓄水,阻止河道进一步扩张。再如,学生通过了解了水土流失会在坡地地区发生的原理,可以由此构建护坡工程,采取坡地育林育草、修建梯田等工程,调整坡面径流,通过这种方法来抑制水土流失。需要注意的是,讨论之于个人的意义在于站在自己的观点之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丰满、完善。不同的人的见解自然不同,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敢于“存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三、评价总结

评价总结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为辅来进行的。教师要对讨论环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及表现的优劣做出评价,最主要的是通过对讨论中学生产生的各种观点进行点评,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以便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评价总结的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的疑惑和各种观点进行汇总。例如,有些学生会对用地膜覆盖来抑制水土流失的方式产生怀疑,认为地膜覆盖只在形式上产生了抑制水土流失的效果。对于这种观点,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地膜覆盖法是经过农耕社会不断试验得出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明显减小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力,减少降雨造成的土壤流失,抑制地表径流中夹带农耕的肥沃土壤,从而抑制水土流失。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会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大有益处。

综上所述,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本知识体系确定议题,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在讨论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在评价总结的环节要对各种观点进行总结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全程给予充分重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构建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议题观点分组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02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24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观点
分组
业内观点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机电信息(2015年8期)2015-02-27 15:55:30
新锐观点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