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杨
●安徽省宿松中学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任务主要是进行知识点的背诵。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过于局限,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所以,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除了帮助学生获得高分外,还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政治的价值。笔者在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1.激发兴趣。
高中政治课本中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尤其在有关股票及债券等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结合时事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结合时事进行教学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灵活。这时,学生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也能明白政治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提升关注度。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提高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将时事融入政治课堂中,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这些时事的价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会更加关注这类事件,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加强深入理解。
政治内容偏理论性较多,并且这些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时事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
1.导入环节。
课堂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其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和耐心听讲。有些教师没有设置课前导入环节就直接开始教学,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因此,教师在课前可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闻短片或当下一些较为热点的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时事辩论。
当前的政治教学大多以教师单方面讲解为主,尽管许多学校已经实施了新课改,但是多停留在形式层面。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由于缺乏自制力,有时讨论的内容偏离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时事辩论活动。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关于政府的权力的介绍,教师可以引用十九大召开后发生的“反腐倡廉十大事件”,让学生展开辩论。辩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或让学生自由讨论政府应当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案件。总之,通过辩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作业。
有些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往往题量过大,并且题目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作业题目的质量上而非数量上。因此,可多为学生布置一些材料分析类型的试题,并且多选取当下一些较为热点的事件。例如,我国推行的煤炭应用限制政策,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为背景。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中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内容进行教学,将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还应当告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尽量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而是要独立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能力。
为了将时事更好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师要多关注时事,并且具备将时事融入理论教学的能力。同时,政治教师之间也可以探讨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协商如何更好地运用时事。不同教师在教学经验和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因为许多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强,看待问题也较为全面,教师听取学生意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总而言之,时事对于政治教学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问题,导致课堂教学十分枯燥乏味,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机械化。因此,教师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