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视阈下民营养老机构创新发展路径初探

2020-12-15 06:58宋骅
卷宗 2020年25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创新发展

宋骅

摘 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鼓励和支持民营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民营养老机构应抓住养老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主动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创新发展,与其他养老形式一起实现快乐养老、幸福养老。

关键词:医养结合;民营养老机构;创新发展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356

中国自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在总人口的占比也持续走高,截至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1](见图表一),自2011年以来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尤其是65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多年来持续上升,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见图表二)。

根据《2017年南京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18878人,占南京总人口的20.85%,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07%,具体而言60-69岁老年人口799262人,占56.33%,70-79岁老年人口403009人,占28.40%,80-89岁老年人口192412人,占13.56%,90-99岁老年人口23898人,占1.68%,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7人,占0.02%[2](见图表三)。2013-2017年,2013-2017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由约120万增长到141.89万,其占总人口比例由18.78%递增为20.85%[2](见图表四),南京早已进入“深度老龄社会”。

未来的十至二十年,南京乃至全国老年人口增长趋势将依然强劲。2018年江苏省的“空巢”老人比例为55.3%,常住老年人口抚养比是19.46%,对比2016年到2018年三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江苏省老年人口抚养比上涨趋势明显[3](见图表五),全社会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近些年在政府引导下,社会多元协同共同参与推进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将医疗与护理、养老、康复等相结合,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建设居家养老做基础,社区养老做依托,机构养老做补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居家养老传统理念的改变,机构养老模式逐渐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得到迅猛发展。当前民营养老机构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占比不高,但民营养老机构尤其是新兴民营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幸福感获得率却居于较高位置,在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医养结合的民营养老机构在新时代依然面临着很多政策性、现实性、经营性的问题,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应对,才能更好地发展。

1 民营养老机构应当主动调整经营模式,实行品牌化战略、规模化经营、连锁化发展

民营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兼具福利性和营利性,既要承担公共福利性质的养老服务又要依靠合理利润持续发展,普遍面临投入大、融资难、回报低、周期长的问题,很多民营养老机构规模小、床位少、设备差,成本高,且碍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服务购买者的支付能力,很多民营养老机构只能勉强收支平衡甚至收不抵支,极大抑制了民间资本对养老产业的投资热情。针对民营养老机构投资风险高、投资回报低的情况,广大民营养老机构应创新经营模式,拓宽市场范围,完善服务内容,推动养老产业化发展。

首先,合理布局、规模经营,提升民营养老机构的利润空间。民营养老机构往往仅运营一家或两三家养老院,规模较小,设备设施较少,服务内容单一,收费选择少,很难满足差异性的养老需求,更无法产生规模效应。民营养老机构应结合运营当地的具体实际,参考不同地理位置的用地成本和房屋租金差异、周边环境和医疗资源分布、社区类型和消费水平等因素,在城市不同位置合理布局,品牌化服务,差异化运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养老需求。以江苏高堂医养产业集团为例,其在南京已运营三所养老院,分别位于鼓楼公园、妙耳山和高淳老街,另有三所即将开业的分别位于聚宝山、上海路和延龄巷,通过对以上六所养老院的位置分析可以发现,其布局兼顾周边环境状况、医疗资源分布、房屋租金差异、生活便利程度等多种因素,形成低中高三个档次12种收费标准,提供给养老服务购买者进行选择,不同购买能力的家庭均可在高堂找到合适自己的服务模式,通过规模经营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利润空间提升,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多元经营、连锁发展,拓展民营养老机构的受众基础。民营养老机构往往功能单一,有的偏重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有的偏重无自理能力老人的看护,有的偏重社区养老服务,面对当前老年人的个性化、差异性的养老需求,显得力不从心。民营养老机构应在自身传统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将多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整合打包,提供给养老服务购买者进行个性化、一站式选择,重视民营机构养老向社区养老服务的延伸,为居家老人提供日常餐饮、基本医疗、生活服务和娱乐场地设施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幸福养老服务。以江苏高堂医养产业集团为例,其已经运营和即将开业的六家养老院,根据位置差异和周边社区分布,实行护理院、康养中心、安养中心、颐养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相结合的多产品经营策略,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养结合的一体化服务,又为社区老人提供日常餐饮、文娱活动等社区服务,针对现代老人的個性化养老需求,提供差异性养老服务,在提高自身养老服务能力的同时扩大了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拓展了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

2 民营养老机构应当将生活照料与医疗照护相结合,提升精细化看护能力

根据国家老龄办的抽样调查,江苏省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比例为77.4%,患有三种及以上的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为17.7%,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加起来占老年人比例达到了7.3%[4]。2018年江苏省空巢老人的比例达55.3%且保持上升态势,空巢率的上升和慢性病比例的增加使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受到挑战,机构养老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传统民营养老机构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往往局限于送餐、清扫、洗澡等生活照料和测血压血糖、定时打针吃药、按时体检等简单医疗服务,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能力和服务质量不高,无法实现对老人全面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情感慰藉、临终关怀,更无法实现“医养康护” 四位一体的新时代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民营养老机构应尊重新时代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主动将服务拓展到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家政便民、娱乐学习等综合方面,利用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品质,用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情感化的养老服务保证老人身心并护、快乐养老。

首先,重视日常照护,完善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服务规范体系和质量标准。民营养老机构应增加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营造适老化的内外环境,提供适宜的文娱设施,让老人住得好、营养好、活动好,民营养老机构还应按照老人身体状况评估报告,确定对应的护理等级,通过对服务对象的精细划分,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内容,并将评价过程和服务内容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员工熟练掌握标准内容和严格遵守规范流程。以江苏高堂医养产业集团为例,其已经运营的三家机构和即将运营的三家机构中均采用恒温恒湿恒氧的三恒环境系统,全面解决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多重需求,并有多功能厅、介护浴室、棋牌室、评估室、康复区、医务室、户外公园等不同功能区域供老人使用。在服务体系中依据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将入院老人划分为自理、半护理、全护理和特级护理等4级12类照护标准,根据自有综合评价体系,为老人制定个性化照护服务内容,在服务中贯彻《15个“允许”和“不允许”》服务标准、《5心》服务理念、0号服务保障、5级服务体系、8大服务类型等高堂特色,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服务[5]。

其次,注重医疗康复,提高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专业护理能力。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边医边养、综合治疗,将医疗服务与传统养老有机融合。民营养老机构应注意重大疾病早期识别、必要检查、基本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医疗技术专业化服务,增加医疗康复设备设施投入,设置医疗康复部门,组建专业化医护队伍,加强与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合作关系,增强自身医疗服务能力。以江苏高堂医养产业集团为例,其运营的大钟亭颐养中心内设医务室,配备一名副主任医生和三名护士,妙耳山康养中心内设医保定点的一级综合医院,为老人提供24小时医疗、定期查体、康复训练等专业医疗服务。

再次,加强人文关怀,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慰藉、人格尊严等精神层面服务。随着空巢家庭的增加以及失能化的加剧、患病率的提高,近年来老年人出现孤独寂寞、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情况逐渐上升,养老机构在进行日常看护及医疗康复的过程中,应切实关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丰富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和精神活动,与老年人多交流多沟通多尊重,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保持老年人的尊严感,保护老年人的隐私权,照顾老年人多层次的心理需求。以江苏高堂医养产业集团为例,其已运营的三家机构中均标配进口智能全自动洗澡机,沐浴过程中老人全程保持躺卧状态,实现全自动沐浴,老人全身360°被细腻水雾包围,可实现泡澡的效果,并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沐浴过程安全、舒适,既能清洁全身,又能最大的保护老人的隐私,还大大降低老年人洗浴时的风险。

3 民营养老机构应当合理配置人员构成,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照护人员专业技能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将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专业化模式,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养老亦或机构养老均有赖于专业的医疗服务和专业的养老服务做保障,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培训,具备专业的医疗照护技能和养老服务技能。传统民营养老机构大部分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且文化水平偏低,能完成老年人的常规照料,但缺乏照护失能半失能等无法自理老人的专业认知、专业技能及专业医疗知识,具备一定学历且具备医疗及养老多方面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从业人员则是凤毛麟角,從业人员的技能缺失和专业人员的供给不足极大影响了养老产业的发展,民营养老机构必须重视完善从业人员培训体系,着力组建既懂养老又懂医疗的医养结合专业服务队伍。

首先,重视岗前培训,加强技能考核。当前各类型的养老机构主要通过社会招聘渠道聘用各类型从业人员,很多人的养老职业背景不深,养老相关的营养、照护、康复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专业,民营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来源更为广泛,应重视岗前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在工作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轮训、集训等技能提升培训,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岗位级别薪资待遇相结合。以江苏高堂医养产业集团为例,其无论是照护人员还是行政管理、餐饮、维修、保洁等机构内的其他人员入职前均必须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并根据具体岗位进行养老相关的营养搭配、日常照护、心理干预、临床医疗、康复护理、文娱活动等学习并接受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后才可以正式上岗,并注意选派优秀护理人员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推动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政府及教育部门正在积极培养医养结合服务的专业人才,目前在全国近170家大中专院校开设有养老及相关专业,但在专业开设、学生数量、技能实训、就业意向等方面依然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养老事业对人才的需要。民营养老机构应注意与各高校的沟通合作,通过资金投入、实训基地、签约就业、岗位实习、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培养机构发展的人才储备力量。以江苏高堂医养产业集团为例,其积极与省内多家高职院校进行多方位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实训基地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深入融合,帮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并探索更多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学院、学生、企业的多方共赢。

再次,提高薪酬待遇,完善晋升体系。目前养老行业员工存在社会地位不高、劳动强度和劳动收入不一致、职业发展空间窄、缺乏晋升通道等情况,导致养老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年轻人从业积极性差,从业人员流动性强等问题,民营养老机构应积极构建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体系,提供完善的职业晋升通道,提高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激励民营养老机构员工通过自身敬业、职业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6]。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逐渐成为新时代养老的主流发展方向。作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民营养老机构在服务对象的健康养老体验上有很大的优势,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的幸福老年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营养老机构需要自身创新理念、完善服务内容,还需要政府提供法规政策、职能职责、税收管理、投资渠道、资金补助、保险制度等的多方面产业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充分发展的医养结合模式才能逐渐满足人民日益増长的幸福养老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2.28

[2]南京市民政局.2017年南京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18.4.13

[2]南京市民政局.2017年南京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18.4.13

[3]江苏省卫健委、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人社厅.江苏省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19.10.23

[4]江苏省卫健委、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人社厅.江苏省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19.10.23

[5]朱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精细化的指标评价及实现机制—以杭州市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2019.9(5):77-85

[6]翟文雅.鲁翔.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9.6(3):223-226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