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设施葡萄安全生产管控技术

2020-12-15 19:55王建忠吴限鑫郭春景林秋君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辽宁省葡萄农药

王建忠,吴限鑫,郭春景,李 广,林秋君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辽宁省是我国葡萄主产省份之一,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新疆、河北和山东,居全国第4 位,鲜食葡萄的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1 位。 目前,辽宁省鲜食葡萄面积已达5.46 万hm2,总产量达89.1 万 t,分别占全省果树栽培总面积和全省水果总产量的8.4%和11.8%[1]。 辽宁省设施葡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1979 年,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便成功开展了“巨峰葡萄保护地栽培的研究”,成为了全国最早推行设施葡萄促成栽培技术的地区[2]。2009 年以来, 辽宁省大力提倡和扶持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葡萄生产出现了大发展势头[3]。 目前已形成了以大连、营口为代表的环渤海产业带,以锦州、辽阳为代表的中部产业带,以沈阳、铁岭为代表的北部产业带和以朝阳、盘锦为代表的辽西产业带。 涉及巨峰、着色香、里扎马特、红提、夏黑、无核白鸡心、京亚等多个品种。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追求鲜食水果的安全、优质和绿色,设施条件下葡萄的安全性也开始备受关注。 因此,针对设施葡萄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管控,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消费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设施葡萄安全生产关键影响因素基础上,综合近年来辽宁省设施水果风险评估项目的实地调研、定点跟踪和检测验证结果,针对性提出了辽宁省设施葡萄安全生产管控技术。 即要实现设施葡萄的安全生产,应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园地选择

设施葡萄种植应选择远离污染源和生活区、周边环境良好、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区域,设计好灌溉系统、排涝系统、道路系统等,可以用秸秆或毛毡铺地,尽可能减少葡萄病虫害发生,保证了优质果品的生产。

2 品种选择

设施栽培条件下,品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丰产性、适应性和商品性,还应考虑成熟期和当地消费者的口味。

近年来,在新品种的引种和筛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均筛选出一批丰产、抗病、品质性状良好的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作为各区域的主栽品种进行推广。

3 合理负载

葡萄的负载量不仅决定单位面积的产量,而且决定果实的品质、第2 年的产量和葡萄的抗性,应依据具体品种确定葡萄的负载量。

4 合理施肥

应根据葡萄的需肥特点合理施肥。 葡萄在萌芽至开花期需要大量的氮素营养,开花期需要硼肥的充足供应,浆果发育、花芽分化期需要大量的磷、钾元素,果实成熟时需要钙素营养,采收后仍需要补充一定的氮素营养,应根据葡萄生长时期进行科学调配。 此外,化肥的施用量与土壤的板结程度成正相关,因此,应控制化肥的使用。如需生长季节追肥,应以沟施复合肥为主。

5 科学合理地防治病虫害

设施葡萄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倡及时清洁园区、栽培防病、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措施相结合,科学合理的防治病虫害。

5.1 清洁园区

及时清除果园、四周杂草,采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病叶和病株,且集中处理,减少越冬虫口数。

5.2 栽培防病

采收结束后,将所有枝蔓全部剪掉,待休眠结束,新芽修复长出后,按常规方式打叉,深耕晒垡,越冬前浇足冬水,使土壤冻结,杀死病菌,上架不宜过早,及时抹芽、摘心、绑蔓和剪除过密新稍和叶片,保持架面通风透光良好,温室后墙挂反光幕,增加光照;以农家肥为主的测土平衡施肥,包括在葡萄根部施加豆饼(豆子煮熟碾碎制成),也可用中草药渣浸提液根施、喷施防虫;实行滴管、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降低葡萄园湿度;葡萄株行间覆盖地布、黑膜或垃圾棉,降低园内湿度、控制杂草和阻碍土表病原微生物上浮;塑料大棚会采取5 ~6 层膜保温;实行控产、果实套袋等,优质栽培。

5.3 生物防治

目前在葡萄上使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阿维菌素、白僵菌、BT 杀虫剂、9281、农抗402、农抗120、枯草芽孢杆菌等,使用时必须按照对应的说明施用。

5.4 物理防治

设施葡萄害虫尽量选择杀虫灯、黄板、性诱剂、气味剂等物理防控措施,减少或杜绝施用化学杀虫剂,也可采用防虫网设置屏障,阻断害虫侵袭,或采用银灰膜驱避害虫。

5.5 化学防治

本部分是科学合理地防治病虫害的核心,也是管控建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所抽取的葡萄产品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估,风险较高的农药残留危害因子包括2 种杀虫剂:虫酰肼和吡虫啉,3 种杀菌剂:腐霉利、嘧霉胺和吡唑醚菌酯,还有1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

5.5.1 杀虫剂

葡萄产品中所发现的2 种高风险杀虫剂农药虫酰肼和吡虫啉均非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但无论是面上抽样现场调查,还是定点基地的台账中都有相关的使用记录,经专家咨询,虫酰肼主要防治鳞翅目类的幼虫,吡虫啉主要防治叶蝉,2 种杀虫剂都可以防治葡萄生产过程中的蓟马和红蜘蛛,特别是葡萄成熟期的蓟马害虫。

建议:22%氟啶虫胺腈有效稀释1 500 ~2 000 倍,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14 d,最多使用次数为2 次来防治上述害虫;1%苦皮藤素30 ~40 ml/667m2,在低龄幼虫发生期施药。 在虫害的防治尽可能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已登记允许使用的杀虫剂太少)。

5.5.2 杀菌剂

葡萄中发现的高风险杀菌剂腐霉利、嘧霉胺和吡唑醚菌酯均登记允许使用,均为防治灰霉病,腐霉利在葡萄的无核化处理时防治灰霉病,嘧霉胺花期和初果期用来防治灰霉病使用,吡唑醚菌酯在花期、初果期和盛果期防治灰霉病使用。

建议:在使用含有腐霉利、嘧霉胺和吡唑醚菌酯农药原药时,特别是在葡萄采收前的用药,必须控制农药原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要保证葡萄采收时的有效间隔期符合登记信息的要求。 早春29%石硫合剂,有效稀释6 ~9 倍于侵染初期喷雾防治,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15 d,可连续用药2 次(可每10 d 左右施药1 次);也可用木霉菌防治灰霉病,用法用量:200 ~300 g/667m2,喷雾,尽可能在病害发生早期施药,不能与碱性化学农药同期使用。

5.5.3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葡萄产品中所发现高风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中未登记,不能在葡萄生产过程中使用。 经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发现矮壮素的检出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农户用矮壮素来控制树的长势,以使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供给花芽分化,促进果实形成。 另一方面是有些叶面肥中隐形添加的,农户属于被动使用。 但由于没有登记和限量,建议选择“环剥”方式来进行葡萄控旺,在主干、主蔓上以3 ~4 mm 为宜,在结果母枝上以2 ~3 mm 为佳。 环剥深度以刚切断皮层、恰至木质部(不伤木质部)为宜。

在化学防治过程中,一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要求执行,不超剂量使用农药,不使用未经登记的农药,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要对所采购的农药原药进行检测,保证所使用的农药重金属不超标、不混有禁用农药和隐性添加的其他成分。

6 采收

6.1 采收前质量检验

根据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肥料、农药)使用记录,评估和判断农药的使用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安全间隔期;进行必要的采收前田间抽样检测。

6.2 采收

采收机械、工具和设备应保持清洁、无污染,存放地点在无虫鼠害和畜禽污染的干燥场所;保证场地环境卫生。 清洗用水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7 质量管理

7.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设施葡萄生产全过程的监督和质量监控,并配备与设施葡萄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场所、仪器和设备,没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协议形式与相关单位签订产品检测合同,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溯源的数据支持。

7.2 人员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应对设施葡萄生产者进行基本的质量安全和生产技术知识的培训。

7.3 田间档案记录

记录内容应包括农业投入品(如肥料、农药等)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情况,以及设施葡萄生产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措施。

猜你喜欢
辽宁省葡萄农药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