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韭菜产业发展概况

2020-12-15 19:55杨国栋崔连伟刘爱群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露地韭菜辽宁省

杨国栋,崔连伟,刘爱群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韭菜(AlliumtuberosumRottl. ex Spr.)原产于中国,为百合科葱属(Alliumtuberosum)的多年生宿根植物[1]。 其主要食用部位是叶片、叶鞘、韭薹、韭花,有的韭根也可食用。 据史书记载,中国韭菜已有3000 多年栽培历史,野生资源丰富,经过长期驯化后的优秀地方品种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1979 年河南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人工育成韭菜新品种791,之后国内一系列优秀韭菜新品种相继研制成功,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2]。目前,我国韭菜常年种植面积约40 万hm2,相对集中的韭菜产区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辽宁、安徽及甘肃等省份。 其中河北、山东、河南韭菜种植面积最大,都稳定在4万hm2左右,年产量约200 万t。

辽宁是我国东北最大的韭菜产区。 近30 年来随着韭菜品种不断改良,栽培技术不断进步,规模化设施韭菜反季节生产发展迅速,如锦州市北镇、凌海等地逐渐发展成为万亩规模的温室鲜韭生产基地,因其投入少,产出高,经济效益突出,带动全省各市县韭菜产业蓬勃发展。

1 育种现状

韭菜常规育种的选育周期较一年生植物长4 ~5 年,与其他蔬菜相比种质创新研究相对滞后。 辽宁省韭菜育种研究始于1984 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于1997 年、2012 年分别选育出“阜丰1 号”、“辽韭一号”韭菜新品种,填补了省内韭菜育种空白。 此后随蔬菜育种工作重心转移,省内韭菜育种研究处于搁置状态。

“阜丰1 号”是利用雄性不育系石汉3A 为母本与优良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 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具有高产、质优、抗寒等特点[3]。 该项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曾获得辽宁省发明协会二等奖。

“辽韭一号”是以营口地方品种薤(xiè)韭为母本,以汉中冬韭的优良株系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连续5 代单株选择而成的深休眠型韭菜新品种,在沈阳露地能安全越冬。 抗寒性强,品质佳、辛辣味浓郁,抗性强于对照阜丰1号和791。 适宜辽宁地区露地和冬春茬保护地栽培[4]。

2 生产现状

2.1 主栽品种

辽宁省韭菜主栽品种有:汉中冬韭、791、嘉兴白根、黑铁砣、马莲韭、辽韭1 号等,其中大多数仍为传统地方品种。

品种简介如下:

汉中冬韭:陕西省汉中市地方品种。 株高40 ~50 cm,叶长32 ~42 cm,叶宽0.8 ~1.1 cm,叶肉肥厚,叶色较浅,叶鞘长,粗纤维含量少,味较淡,品质较好。 长势旺,抗寒性强,但抗病性较弱,适合全国各地露地及保护地栽培[5]。

791:我国第一个人工培育的韭菜品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株高50 cm 左右,叶簇直立,叶鞘粗壮,叶片宽大肥厚。 平均单株重10 g。 分蘖力强,一年生单株分蘖6 个以上。 抗寒性强,冬季基本不回秧,适合北方保护地栽培[6]。

嘉兴白根:浙江省嘉兴、绍兴、杭州一带农家品种,又名雪韭。 叶色浅绿,株高40 ~50 cm,叶长10 cm、宽0.8 ~1.0 cm,叶鞘细长,高10 cm。 抗低温耐严寒,3 ~4 ℃下能缓慢生长,-3 ℃时仍青绿。 分蘖力强,生长旺盛。 早春返青快,休眠期极短,适于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不足之处是夏季高温时生长不良。

黑铁砣: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地方品种,又名竹竿青。株高30 ~35 cm 左右,叶宽0.3 ~0.4 cm 以上,假茎粗0.4~0.8 cm。 叶色深绿,假茎基部绿色,鳞茎粗壮,根系发达,分株能力强,但分株慢,抗病力强,株丛直立,耐低温、高温能力强,生长势强,不易衰老,叶尖不黄,品质较好。

马莲韭:传统农家特色品种,株高50 cm 以上,株丛直立,植株生长迅速,长势强壮。 叶鞘粗而长,叶片绿色,长而宽厚,叶宽1 cm 左右,最大单株重可达40 g 以上,分蘖力强,抗病,耐热,粗纤维少,商品性好,口感性好,韭味浓优,抗寒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在我国各地均宜栽培种植。

辽韭一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选育出的深休眠类型韭菜新品种。 株高45 cm 左右,生长势旺、直立性强。 单株叶6 ~8 片,叶宽1.2 cm 左右,叶鞘粗壮、叶色鲜绿、叶片肥厚、中空,分蘖性中等。 平均单株重12.2 g,粗纤维含量少,韭味香浓,抗寒性强,露地越冬死亡率低。适合我国黄河以北、北纬45°以南地区作露地和冬春茬保护地栽培[4]。

2.2 种植分布与方式

2010 ~2015 年辽宁韭菜种植面积保持在1.47 万hm2左右,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2019 年辽宁省韭菜总种植面积约0.73 万hm2。 主产区位于锦州,种植面积0.32 万hm2,相对集中的产区有大连、朝阳、铁岭、沈阳、鞍山、葫芦岛,其它各市区相对分散或面积较小。 种植方式以温室、冷棚等设施居多,露地生产呈减少趋势。

2.2.1 锦州

以北镇韭菜种植面积最大,达到0.21 万hm2,随后是凌海666.7 hm2、义县333.3 hm2、黑山200 hm2。 多数以温室种植为主,冷棚及露地种植较少。 主要品种有黑铁砣、汉中冬韭、马莲、嘉兴白根、寿光韭,极少数农户生产韭菜花。

北镇韭菜主要分布在中安镇、赵屯镇、柳家乡、高山子镇等乡镇,主栽品种黑铁砣、汉中冬韭、马莲,其中赵屯镇以黑铁砣为主,中安地区以汉中、马莲为主。

2.2.2 大连

韭菜生产主要在瓦房店,面积446.7 hm2,分布于瓦房店市杨家乡、老虎屯镇、驼山乡、泡崖乡、红沿河镇、西杨乡、复州城镇、三台乡等地。 其中设施韭菜166.7 hm2,露地韭菜280 hm2。

2.2.3 朝阳

韭菜种植面积360 hm2,其中设施韭菜种植面积276.7 hm2,露地种植面积83.3 hm2。 最大的生产基地在朝阳县柳城街道,种植面积约140 hm2,其中设施面积73.3 hm2,露地66.7 hm2,主要品种有嘉兴白根、铁杆青、马莲韭等。

2.2.4 铁岭

主要产区在开原八宝镇,设施面积133.3 hm2,露地面积较少。 主栽品种为竹竿青,以冷棚生产为主,冷、暖棚结合。 曾承担辽宁省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注册商标:开原八宝韭菜(国家地理标识)。

2.2.5 沈阳

它能够对传统天线阵的每一个阵元赋以可调整的权,并且能够自适应地调整每一阵元的权系数,使得天线阵列的输出满足某一种准则,从而调整和优化天线的方向图。这就是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

新民兴隆堡镇种植面积66.7 hm2左右,品种是汉中。辽中老观坨镇、法库孟家镇面积80 hm2左右,品种有嘉兴白根、791 和汉中,康平郝官和顾官面积较少,种植雪韭十号。

2.2.6 鞍山

海城市感王镇韭菜种植面积133.3 hm2,其中设施面积66.7 hm2,露地面积66.7 hm2,种植品种为久神黑苗。

2.2.7 葫芦岛

连山区沙河营乡邢屯村小拱棚韭菜种植面积80 hm2,种植户300 余户。

2.3 产量、效益与销售区域

2.3.1 产量与效益

温室韭菜元旦、春节期间上市销售,因此,韭菜产量、产值最高。 每667m2每刀平均收获2 500 ~3 250 kg,多数收获2 刀,少数农户根据市场及长势收获3 刀,平均产量(全年按平均收获2.2 刀)6 500 kg/667m2,按均价3 元左右计算,效益2.5 万/667m2元左右。 冷棚韭菜种植在3月末开始上市,4 月末第二刀。 露地韭菜5 月上市,产值相对较低。

2.3.2 销售区域

韭菜极易发生萎蔫、色泽风味变差和腐烂等现象,因此,以短距离运输为主,销售有明显季节性和区域性。 整体上看,根据气候条件、收获季节,符合由南向北、就近销售的规律。 元旦前辽宁省韭菜主要来自河北、山东等省份,元旦、春节辽宁省温室韭菜上市,随后冷棚、露地陆续开始销售,主要供应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及辽宁本地。

3 存在问题

3.1 现有韭菜品种仍以地方常规种为主

多代繁育后品种退化和混杂现象严重,品质下降、抗逆、抗病性差、产量低。

3.2 种植分散、规模小

难以形成大市场,影响销售;没有区域特色,缺乏品牌意识。

3.3 栽培技术落后

设施、露地生产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韭菜商品性差、产量低。 栽培技术单一。 叶用韭菜生产居多,韭薹、韭花的生产面积小,韭黄、三色韭和五色韭等特色栽培几乎没有。

三色韭、五色韭:利用培土遮光和保护设施内地温和气温变化,使韭菜的叶鞘叶片呈现3 种或多种不同颜色的一种栽培方法[7]。

3.4 病虫草害防控难,农残严重,食用安全性差

设施和露地韭菜灰霉病、疫病频发,韭蛆(学名迟眼蕈蚊)、杂草难以控制等问题突出[8~10],一方面导致大量减产,另一方面导致农药大量残留,也因此韭菜农残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所以品牌建设受限,2020 年以前只能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不受理,目前,无公害取消,所以韭菜目前无认证,相对商标注册较少。

3.5 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韭菜种植特点与生长特性,使得收割作业约占整个作业量的50%[11],加大了韭菜种植的成本,甚至出现了有钱也雇不到工人来收割韭菜的状况,严重影响了菜农种植韭菜的积极性。

3.6 无韭菜加工企业和产品

韭菜是高度易腐的叶菜类蔬菜,在采后冷链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12]。 目前,辽宁省韭菜全部外销鲜食,无加工产品及加工企业,因此,科技含量不高,韭菜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

4 发展建议

4.1 加强韭菜育种研究

充分发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育种单位的品种资源、科研力量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科技投入,加快韭菜新品种选育进程,实现新老品种的更新换代。

4.2 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引进学习先进省份种植模式和经验,制定适宜辽宁地区的韭菜标准化生产规范,加强技术标准的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生产者绿色安全生产。 政府部门整体规划布局韭菜种植区域、类型(温室、冷棚、露地)和面积,推行规模化生产,为辽宁韭菜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4.3 建立多元化栽培模式,培育区域特色产业

鼓励发展叶用韭菜、韭薹、韭花、韭黄等多元化栽培生产模式。 指导韭菜生产企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积极为韭菜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创造条件,打造韭菜品牌建设,提升辽宁韭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知名度,为韭菜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4.4 引进研发实用机械设备,实现韭菜机械化生产

加大韭菜直播、移栽、收割等实用机械的引进研发力度,提高韭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

4.5 发展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积极推动韭菜生产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构建高水平、高层次、高标准的产学研合作研创平台。通过联合研发和转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促进韭薹、韭花制品、鲜韭系列食品以及保健食品药品等韭菜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13],提高韭菜产品附加值,延长辽宁韭菜产业链。

4.6 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壮大辽西韭菜产业

韭菜是喜光作物,辽西自然条件优越,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是韭菜栽培生产的理想区域,因此,可重点发展辽西韭菜种植,打造东北最大的优质韭菜生产基地,促进辽宁韭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露地韭菜辽宁省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韭菜壮阳是真的吗
绿化草坪为什么不用韭菜?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莴苣和韭菜
绿色农产品露地黄瓜三大病虫害防治技术
夜雨剪春韭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