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忠海
(甘肃省定西市中共岷县县委党校,甘肃 岷县 748400)
共享发展理念下,实行农村文化扶贫工作非常必要,可关注到全国人民经济状况,改善农村贫困区域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获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在相关政策规定下认真执行农村文化扶贫工作,以此提高农村人民的文化意识、教育意识,使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得以提高。
农村文化精准扶贫中,比较容易发生识别不准确、扶贫资源缺乏多元化的问题,共享发展理念下可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习近平表示,农村贫困区域的面貌如果得不到改变,则无法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秉持解除贫困、改善我国人们生活质量原则,开展农村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进而真正意义上帮助农村地区人民实现脱贫,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1]。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发展涉及内容较多,比如说:脱困、增加公共服务、发展教育、创业技术指导,以及进行社会保障等内容,从而促使我国农村人口脱贫、奔小康。针对于此,应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将脱贫工作提到日程,经增加产业扶贫方式改善贫困人民的收入,为搬迁拆迁者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并加强发展教育,从而在共享发展理念下真正的实现农村贫困区域脱贫。
通过教学形式加强农村农民文化素养非常必要,而且利于转变以往农村贫困区域的扶贫工作。当前,比较常见农村教育比例失调问题,所以需政府部门重视农村教育扶持工作,加大农村文化扶贫工作的资金,从而使农村人民有基本的教育意识,转变以往的思想[2]。而通过不同形式的农村文化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提高农民专业技能。此外,可联系农民实际需求提供生产技能、经营方面的指导。
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可有效推动农村文化的整体发展,因而需要获得政府部门的关注及支持,合理规划各项扶持资金,禁止发生挪用资金的问题,以此获得最理想的农村文化扶贫效果。农村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文化公共设施、产品,能充分利用并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与此同时,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应予以文化人员培养工作更多的关注,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学习活动的,主要培训学习的内容为新型技术、文化素养方面内容,以便于切实改善农村文化状况,顺利进行农村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构建农村文化期间编制相应扶贫计划,主要的目的:确定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在此之后完善相关法律机制,使农民于该项工作中有相关标准可以遵循。同时,定期相关人员需要实行实地考察,重点对农村文化扶贫工作执行状况加以观察,旨在实现农村文化精准扶贫的效果。
要求政府部门发挥统筹作用,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对农村区域进行扶贫,需要转变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加大经济扶持力度,并且对农村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加以指导[3]。除此之外,应实行全民共享定期组织文化人员下乡开展扶贫相关知识讲座活动、户外活动,从而有效调动农民对文化精准扶贫活动的热情,使农民/农村人民积极参与到该项活动中。同时,应选择一些文化人员、志愿者、文化扶贫人员等,参与到文化精准扶贫培训学习中,目的为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此外,应合理的运用现有资源,通过文化精准扶贫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
通过全民共享方式构建农村信息文化平台,明确资源、信息共享文化精准扶贫的发展方向,然后在构建该项平台,保证文化扶贫信息通道的合理性、可行性。然后编制相应网页,联系农村文化特征设计系统,借助互联网的作用发布相关农村文化精准扶贫相关内容,比方说:QQ、微信和微博等[4]。与此同时,应该实时关注动态调整文化发展计划、方式,由府部门应修订相关文化产业环境的政策,为文化发展指明方向,然后联系农村文化建设状况建立文化信息平台。
虽然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得以提高,但对于农村贫困区域来件仍处于文化建设的初始阶段,关于文化建设相关机制并不完善。所以,除了政府部门需正确看待农村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外,还应给予该项工作更多的关注、资金支持。此外,应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寻求多种农村文化扶贫的路径,以便切实改善农村区域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经济状况。